王老吉+国产伟哥,白云山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导读:手握广药和王老吉两大王牌、怀抱国产伟哥金戈的摇钱树,营收翻倍,利润增长超六成,千亿市值梦就在眼前?
近期,白云山披露了2018年业绩报告。从财报数据来看,与2017年相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亮丽业绩中,并购标的广州医药和王老吉大健康产业的贡献最大。不过,这些收购行动也导致白云山的债务和财务费用暴增,以及标的业绩承诺未兑现产生商誉减值等。
盈利数据异常
年报显示,2018年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422.34亿元,同比增长10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41亿元,同比增长66.90%。
不过,尽管2018年白云山全年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长,但是,绝大部分利润是由前三季度贡献的。
具体来看,2018年第四季度,白云山的营收为123.58亿元,是全年第二高,仅次于第三季度的150.35亿元。然而,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仅有168.7万元,前三季度净利润则分别为9.05亿元、17.14亿元和8.20亿元。
再对比以一下白云山2016年和2017年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虽然这两年各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存在季度性变化,但是并没有出现像2018年这样,净利润在第四季度呈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白云山在公告中称,主要是旗下企业整合销售渠道、控制社会库存带来的短期影响。另外,为了做好GMP认证而改造生产车间,导致部分产品的产销量下降。
王老吉助力大健康板块
白云山,南派中药的集大成者,市值长期处于低位。为了改变实力和市值的不匹配,白云山在2015年也定了个小目标,要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按白云山的官方说法是公司将继续夯实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四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实力,有望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迈入‘千亿市值俱乐部’的健康产业龙头企业。
上交所自然也对白云山予以了监管关注,白云山作了一番解释,当然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今恒瑞医药、迈瑞医疗早已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恒瑞医药市值甚至已经超过了2000亿,白云山还在600亿徘徊。
好的迹象是,白云山斥巨资将广州医药和王老吉收入囊中,极大地提振了公司业绩,手握王老吉、金戈(国产伟哥)两大话题品牌,旗下直接控股或间接控股二十余家公司,其中有10多家中华老字号药企,且四大板块架构成熟,目前市值已经超过康美药业,直追复星医药。
年报显示,2018年,白云山大健康板块的营收为94.87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大部分营收来自王老吉凉茶。
白云山在年报中也提到,经营业绩取得较大增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收购了王老吉药业48.04%的股权,在合并报表时,增加了1.7亿元的利润。
这一收购事件发生在2018年12月27日,根据白云山的发布公告,公司拟支付价款13.89亿元,协议受让控股股东广药集团所持有的"王老吉"系列420项商标的专用权。
公开资料显示,"王老吉"系列420项商标专用权的账面价值约为83.91万元,而白云山的收购价格为13.89亿元,相当于溢价1654倍收购了这个标的。
对此,白云山方面表示,通过收购"王老吉"系列注册商标,能够解决旗下"王老吉"系列产品的商标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问题,有望促进品牌进一步发展。
而旗下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自称中国首个伟哥仿制药,成了白云山赚钱利器。报告期生产量为4903.08万片,销售量达到了4773.99万片,营收66205.78万元、赚钱能力堪称惊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计算结果显示,其毛利率,2016年91.95%,2017年跃升99.2%,2018年因营业成本同比上升101.81%,毛利率下降至87.35%,但毛利率依然位列各项产品第一,甚至一度超过贵州茅台的毛利率。
或许经历四年磨练,2019年,白云山真的有望挤进千亿市值俱乐部。
国产"伟哥"成为摇钱树
2014年5月份,美国"伟哥"大王辉瑞公司的万艾可在华专利到期。国内超过20个厂家纷纷争取国内"伟哥"仿制药的批文,希望能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白云山也是其中之一。
历史公告显示,由白云山下属的白云山制药总厂研发的首个"伟哥"仿制药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也就是白云山"金戈",
自2014年推出后,打破了外资药企在中国抗ED药(ED,俗称阳痿)市场的垄断,展现出惊人的吸金能力,销量一路猛涨。
2015年,金戈上市首年,便贡献了2.34亿元,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金戈奇迹。
2016年,金戈收入4亿元,成为白云山的第2大核心品种。
2017年,金戈销售量再创新高,达到3963.5万片,销售额为5.63亿元。
2018年,这个产品的市场表现同样强劲。在2018年"双十一"期间,白云山金戈以104030的交易指数位列2018年天猫双十一交易指数药品品牌Top10的榜首,成为双十一所有药品品牌中唯一一个交易指数过十万的品牌。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金戈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4903.08万片和4773.99万片,同比分别增长13.78%和20.45%,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结合销量计算,相当于每片单价13.87元。
金戈作为中国首个"伟哥"仿制药,其价位低于国外类似产品近4成,正是这样的价格定位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一直是广药白云山的现金"奶牛"。
年报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8年,金戈在白云山细分行业的营业收入排名中,分别名列第四、第二、第一和第三。看来,即便远低于国外产品的定价,金戈的毛利率依然居高不下。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CAGR
金戈营收(亿)
2.30
4.00
5.63
6.62
42.25%
金戈销量(万片)
1495
2604
3964
4774
47.26%
营收/销量(元/片)
15.38
15.36
14.21
13.87
-3.39%
2017年
2018年
同比增长
金戈营收(亿)
5.63
6.62
17.67%
营业成本(亿)
0.41
0.84
101.81%
毛利率
92.72%
87.35%
下降4-5个点
但作为仿制药,还是存在一点担忧:即价格下滑,陷入以量补价的怪圈。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金戈上市后,白云山2015年以来的各年度报告都列出了各项主要产品的毛利率,但是唯独隐去了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的毛利率,令人疑惑。
那么,金戈到底有多赚钱呢?
通过各项数据简单推测,白云山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的毛利率,2015年为92.22%,2016年为91.95%,2017年跃升至99.2%。2018年,因为营业成本同比上升101.81%,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的毛利率下降至87.35%。但是,纵观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历年来的毛利率,都位列白云山各项产品第一,并且遥遥领先。
网友评价金戈:
网友A:自从有了金戈,‘国产人’吃国产药,花更少的钱,却拥有了更加幸福的人生。
网友B:金戈简直是是国产药品的骄傲!
……
金戈自推出起就深受消费者喜爱,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亮点1:价格低
相比原研药主推100mg规格,金戈推出50mg主流规格更为实用。同时,金戈在定价上也更加实惠:25mg1粒装的金戈仅定价28元,50mg 1粒装售价48元,大包装单粒价格更低。
亮点2:更符合国人剂量要求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50mg是比较推荐的剂量。美国FDA和中国CFDA审定说明书也规定‘对大多数患者,推荐剂量为50毫克’金戈研发总负责人朱少璇此前介绍,根据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药效和耐受性,剂量可以酌情增加至100mg(最大推荐剂量),或者降低至25mg。
另外,金戈在药品剂量的设计上也实力圈粉,2014年上市时便首推50毫克剂量,2017年还在50毫克的基础上,新增了25和100毫克两种剂量规格。
据米内网监测数据,原研药在中国市场一直主推100毫克规格。但临床实验结果显示,100毫克的有效率比50毫克仅仅多出几个百分点。
对于一般患者而言,使用50毫克与100毫克基本无差别。但100毫克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50毫克,价格也贵不少。
广州白云山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裴泽建认为金戈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他表示,随着消费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的提高,不再一味把这种疾病当成隐私。同时,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也会把此类产品当作情趣品。
并表首年商誉减值过亿
资料显示,广州医药是华南地区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的商业信誉,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广泛的销售渠道与较强的医药配送能力。广州医药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医院纯销、商业分销和零售连锁三类,销售主要品种为中、西药品,其中西药占比较大。
2017年12月22日,白云山宣布以10.9亿的价格向联合美华购买其持有的广州医药3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白云山以80%的持股比获得广州医药的绝对控制权。
2018年5月31日,白云山完成了对广州医药公司的资产交割和工商变更登记,广州医药成为白云山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了上市公司的合并范围。
另外,在2018年,白云山也完成了对王老吉48.05%股权的收购,并首次以子公司身份进入白云山得合并报表。
在收购广州医药30%股权的过程中,交易价格为10.94亿元,形成的商誉高达9.32亿元,以此估算,溢价率约为575.31%。
资料显示,2018年,由广州医药和王老吉带来的净利润分别为3.08亿元、8.51亿元,合计为11.59亿元,占2018年白云山净利润的33.68%。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广州医药的业绩未能达标。它的净利润只有3.08亿元,约占承诺数3.87亿元的80.50%。通过测算,白云山应该对广州医药的9.32亿元商誉计提减值,因此影响净利润1.18亿元。
总体来看,高溢价收购、并表首年业绩就不达标,白云山对广州医药的收购难免有利益输送的嫌疑。对此,白云山解释称,受药品招标限价、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药费增长、处方限制、"两票制"全面实施等多重因素影响,广州医药未能达到2018年的盈利预测值。
市值陷阱与梦想
简单梳理之下,白云山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隐患,也是其冲击千亿市值的绊脚坎。
如果抛开这些具象问题,上升到整体布局战略层面来看,又会怎样呢?
从前文可以看出,白云山旗下从凉茶等大健康产品到药品,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医院,月子服务,养老服务……业务涉及面极为广泛,产品更是品类众多。
据统计,仅在药品方面,白云山就拥有各类剂型30余种、近2000个品种规格,独家生产品规超过100个。
如此大跨度、多品类、广业务,考验着白云山的整体经管能力,如何协调发展、精准管理、提升协同效率,影响着白云山的市场表现、更影响着白云山的资本价值。
从目前来看,白云山的整合管理还略显粗放,强行将自身业务归类至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四大板块,以及电子商务、资本财务、医疗器械三大新业态,看似形成了一个产业链闭环,但是各个业务还是较为发散,独立割裂、缺乏真正的融合协同,并没有让其业务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也对其自身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从行业来看,白云山的各板块毛利率均呈同比下降趋势。其年报提到,以深耕+开拓为主线带动了大商业板块质量的提升,报告期内,该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过半,收入金额同比增加425%,但与此同时成本增加了约430%,导致该板块毛利率未及7%。
成本增加了约430%,这样的数据确实有些吓人,也侧面印证了上文提到的业务分散、协同效率低、没有真正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这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并未形成较强的白云山品牌影响力;在资本市场上,因为白云山业务过于复杂,产品过多,很难形成估值模型,从而导致白云山市值常年在低位徘徊。这也是阻止白云山千亿市值的重要因素。
而同样是国资主导并参与混改的云南白药,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公司的股价连连走高,市值早早就突破了千亿元(目前回落至890亿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业务聚焦、核心竞争力突出、品牌形象鲜明。
当然,也有投资者认为,白云山属于低估值、高成长性的优质大健康企业,未来空间较大,随着大盘底部企稳,优质资产很容易得到大资金的青睐,随着未来的成长,白云山千亿市值不是梦想。
当然,千亿市值,无论是投资陷阱,还是投资商机,仁者见仁,投资者自有判断。
2018年大概是白云山这家公司成长历史上非常有标记性意义的一年,它彻底战胜了宿敌,也受够了"足够多"的资产。原本清新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也变的更加本土化了。
这种变化对公司的可投资价值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你很难说公司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总之一个公司的发展历史就像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
来源: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IPO俱乐部,中国企业国际上市首选服务商!
卓越的国际企业金融服务与准上市公司孵化平台!
IPO俱乐部凝聚投行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SPAC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铺设成功之路。咨询热线1390291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