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哥对你说:“失败者”血泪经验,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伟哥相信坚持到现在的考生都是看过无数经验贴,尤其是专业第一,复试逆袭什么的,如数家珍,大家都是身(jian)经(de)百(duo)战(le)的考生了,于是乎,伟哥在这里需要告诉你们一些失败者的踩雷经验。
就像陈绮贞唱的让我为你飞翔在你残破的天空之上,失败者留下的惨痛教训各式各样,为了让正准备考研的同学们避开雷池,少走弯路,伟哥列举了一些典型的考研误区,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531701400115d46020830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6124040&x-signature=FtgeAVkGgnO%2BriiU%2FeywuVmYcQ4%3D)
专硕比学硕容易
考研的童鞋们总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专硕是不是比学硕容易考啊?是不是专硕不如学硕啊!对于这个问题,只能告诉大家,在英语的考察上,专硕的英语二确实要比英语一简单一点,但是专业课各有侧重,因此不能简单的用难易来评定。
更为重要的是,你要清楚二者考察的主要对象是什么,而不能仅仅因为好考不好考来影响自己的选择。就像高考分数线一样,每年会因为题的难易,整体的答卷情况做以调整,因此一定要慎重选择。选自己更适合的路。
比如在一些文学类的专硕里,实务类的题型将会占很大比重,但你能敢说精通理论的学硕第一名的考生去写实务类题型就一定王者畅游青铜局了吗?(当然如果让他全心全意准备一年,好像还真是……)
专业课/公共课不重要
在众多考研失败者中,不乏偏科的少年。有人专业课分高到第一名,却因为公共课一分之差连调剂都无缘;有人公共课下了很大力量,专业课却勉强及格。
在考研的四门课程中,力量与时间分配的平衡是极为重要的,顾此失彼,都会给未来的录取埋下隐患。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每一科都很重要,每科都高,总分自然都高,每科保持平均水平,总分也是大大有希望。
毕竟考研是中有一件叫做单科线的事物,帮帮在这里给你们举个栗子,曾经在2016年的考研中,同济大学多个科目的单科线呈现出奇异的偏科现象
要求120分专业一单科线的中国语言文学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531701081934e8e3f491e4~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6124040&x-signature=9%2B%2FUdlk%2B1UUN%2FAoIUkOEuUjqGig%3D)
要求65分政治和70分英语单科线的新闻传播学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531701081987b773738f6b~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6124040&x-signature=Eg7v8LRXB1Nt6zJ6Fah%2BFaURvtY%3D)
这还是在旱区上海!所以说为了避免出线总分过线却惨被单科线卡在门外的现象,同学们,真的每一门都不能放松呀。
担心被歧视
学长,我是普通一本/二本/三本的学生,想考985名校,学校会不会歧视我啊?
问这个问题的高发期,是在刚刚决定考研但是还没有付出实际行动的时候。本科学校的确会有一些影响,但现实的例子证明考上研究生的本科背景并不都是名校。
如果你有其他过人之处,老师或许会更喜欢一个出身普通但是更加努力的孩子。即使你曾经平庸,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将是你生活中的一个重大改变。
再说就算有歧视,这件事情大多都是发生在复试阶段,初试阶段的阅卷老师是无法看到你的毕业院校的。那就又回到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上来了:初试阶段不必担心复试阶段的问题。
复习时间越长越好/三个月就考得上
伟哥的后台每天都能接到这个问题:
我这个时候开始复习晚不晚?
我9月开始复习还来不来得及?
我每天看十二个小时书够不够?
这些问题我都一概可以用一个答案回答——无论你开始的早晚,每天用多少时间学习,时间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你要用这些时间去做真正有效果的事情,也就是效率更重要。
伟哥也曾经试过某天6点起床奔去图书馆,但是我发现我一样要睡到8点半才能开始学习,甚至那天睡得直接流了口水……
那就不如在宿舍里好好睡到七点半起床,反正大部分学校图书馆8点才开门,能够保持持续有效的复习状态是最好的。
所有的偶然都有必然前提作为支撑,很多人夸夸而言自己三个月考上来的,但也许人家雅思7.5根本就不用花多少时间在英语上。
也许有大牛的实习项目经验,如果你没有这样的闪光简历,那就还是踏踏实实,用高分来拿考研通行证。
只看课本和辅导书,不按照大纲复习
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是严格按照大纲来出题的。凡是大纲要求的都可能考,大纲上不做要求的是绝对不能考,所以学生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大纲来进行复习,而不是以课本和辅导书为依据。
有些考试要求的内容课本上可能没有,有些课本上的内容是不考的,市面上有些辅导书的知识或者方法是超纲的,所以复习的时候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来进行复习。
导师决定论
有很多同学在还没付诸实际行动时就开始操心导师的问题,同学们想到学习导师的研究领域的观念是对的,但是导师并不是你考上研究生的决定因素,换句话说,一个导师并不能决定你全部的命运。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焦虑上,不如抓紧时间有效复习,用实力说话。
当然某些在命题组举足轻重的导师的论文与研究领域确实值得琢磨,但这不是目前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是11到12月集中在知网上收集,带有押题性质的归纳总结。
而现在伟哥还是送给你们一句话:初试阶段不必过于担心复试阶段的问题。
成功者的经验都可以复制
网上的经验贴五花八门,包括伟哥每天推送的帖子,大家都是想用自己过往经验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做参考。
但是毕竟文字都是主观的,很多是来自非常personal的表达——
有些人自制力极强,再加上周围环境没有特别靠谱的辅导机构,自然能说报辅导班然并卵。
而有些人记忆力本身就好,能保证1个小时内背完三四章知识点,才敢娓娓道来政治9,10月才开始一点问题都没有,诸如此类……
因此在收录经验贴的时候,也要选取自己可以模仿、适用的方法,最好能取各家之言,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走最适合自己的考研路!总之就是,不要看着他们做成了什么,要知道他们怎么把这件事做成的。
做笔记就是抄书
这一误区多发于文史哲考生中,但其实理工科考生也需要注意,伟哥曾经见过一些考生的数学错题本与其说是做错题集不如说是把参考答案重新抄了一遍。
关于做笔记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小伙伴们还停留在抄书阶段,你也许会觉得这样漫漫无尽头,但是却会在后来的理解和背诵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无论你采取何种办法啊,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记忆,为了流畅的答题。提高写字速度和保证写字不歪是两大要义。
真题不会再考
真题永远最接近真题! 真题永远最接近真题! 真题永远最接近真题!
英语二曾经连续两年的完型考察过同一个语法(在这不剧透了),专业课这个现象更是高发区,相信学长学姐们都把黑板给敲烂了。
不要再问真题有什么用了,不要再问真题考过还会考吗?真题的作用就是让你了解命题规律、复习重点,所以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真题真题真题,一定不能放松!
只做简单题,不做综合题
在英语上,很多人刷完阅读后往往会放松对翻译以及完型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作文的去模板化的改编练习,是在英语中考试习惯性的对综合题忽略
专业课中,考研试题都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由于要求一套试题覆盖80%的知识点,所以要求每道试题考查2到3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适当的做综合题。
当然这个问题在政治领域确实是不是问题,政治到后期确实应该加大选择题的练习量,但注意,考前至少写一遍综合题!不然脑子里空有一堆背下的内容,却无法在考场上组织出内容来。
急于求成
学长怎么办?书怎么都看不懂!
英语单词背完就忘!
书看了和没看一样!
……
遇到这些问题请不要方,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出口成章,就能非常有条理,就能过目不忘,那你还考什么研呢?(初试OS:我不要面子的咯)
少年莫急!天道酬勤,一切来得及!
踩雷不可怕,可怕的是踩过又踩,希望同学们认真备考,好好准备,考上理想的目标院校!
(文章综合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