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剂量差5倍,某些药品说明书为何难“说明”?
文/罗志华
成簇的水疱呈现出不规则的带状分布,局部还伴有强烈的放电感;95%的人体内潜藏着这种病毒,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与它不期而遇……这种病叫带状疱疹。
而据报道,患者得了带状疱疹,选用抗病毒药伐昔洛韦治疗时,国内说明书要求的剂量是每次0.3克、每日2次,连续服药10日。
但在国外,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剂量是每次1克、每日3次,疗程7天。同一种药,国内外服用剂量差5倍,让医生和患者都感到十分困惑:得了带状疱疹,究竟应该吃几片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477023bd6f94cedb952104c654a9034~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6156517&x-signature=LLn154UsoewGY7b7gLqsG5QW1VQ%3D)
同一种药的剂量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这种现象在医学上比较常见。
比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可以运用于解热镇痛。伟哥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但也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用于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伐昔洛韦也是如此,若用这种药治疗单纯疱疹,只需每天1次,每次0.5克即可,但在治疗带状疱疹时,有效的用量则是,每天3次,每次1克。
道理不难理解,但当药品说明书上只写明一种用法与用量时,就会陷医生于两难的境地:
假如医生根据治病需要使用伐昔洛韦,用每次1克来治疗带状疱疹时,就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如此自作主张,一旦出事,医生很可能惹上麻烦。再加上剂量增加数倍,费用也相应增加,容易引发患者的误会。
假如医生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则对患者十分不利,没有足量使用抗病毒药,不仅很难治愈,而且容易留下神经痛等后遗症,让患者苦不堪言。
这事的症结在于,国内早期的仿制药越仿越走样,有时甚至简单照搬说明书,连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等不同的疾病也没有加以区分,这种粗放式的仿制方式,当然容易导致出现药不对症的现象。
化解之策,首先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药品更新与纠错机制。针对仿制药,我国已出台了疗效一致性评价,但这种评价尚未普及到所有仿制药,没有涵盖仿制药的所有作用。
此外,很多医生不仅具备丰富的个人经验,而且循证医学可将个人经验上升为更具权威性的集体经验,药品说明书的更新,不仅要及时,也要广泛倾听医生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在药品生产供应方面,应该用精细服务来代替粗放式服务。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指甲大的大白丸、500毫升的大吊瓶等很常见,多名成人共用一瓶药不算奇怪。
但当前大力发展精准医疗,这种做法就更加显得落伍,更不合时宜,除了成人的不同疾病需要与之对应的药品之外,儿童药品更需要有丰富的品种与剂型,以提高药品的准确度。
药品说明书不留模糊空间,这个专业性较强的话题,就不会变成社会热议的公共话题,民众也可任由医生选择药品,不至于为一个专业性的问题而感到担心。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魏礼园
审签|魏礼园
实习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