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说——柴胡(下)
柴胡类汤主方有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等。柴胡中篇提及到,少阳病常与太阳、阳明、太阴等合病,《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中医有三阳病主治少阳,三阴病要扶正的说法。所以才有这句话:一味柴胡走天下,可以体现除柴胡在临床上的常用频次。下面是我朋友木木老师对于柴胡类方剂的使用心得。
本草纲目说——柴胡
木木老师用药心得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个神方,通过加减化裁,能够治疗的病种,可能能占到人体疾病的1/4~1/3。因为小柴胡汤治的是少阳病,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又称为足少阳胆经的少阳游部,两经联系紧密。常常一起发病。三焦经的功能最广泛,上焦司传化、中焦司腐化、下焦管气化,其他的经脉和脏腑都跟三焦经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可以说,三焦经可以统司全局;调理三焦经,最终就可以调理各脏腑。与西医的内分泌系统有点类似,这也许是小柴胡汤用途广泛的根本原因。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饮,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而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草纲目说
小柴胡汤原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
小柴胡汤中柴胡、甘草、人参的比例为8:3:3,柴胡与甘草是小柴胡汤的核心。用来治疗少阳病,柴胡、甘草、人参的比例不要随意更改,黄芩可以看里热的程度进行用量调整,半夏依恶心呕吐情况进行调整,唯独柴胡的用量必须大,这里给出两个用量,供大家参考:
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半夏半升(洗)、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9枚(切)。(常规用量)
上述药量可以依据临症时病人体质情况、病情程度进行选择
小柴胡汤治疗淋巴结节,疗效显著。小柴胡汤还可用于治疗经行发热头痛、咳嗽、失眠、消化性溃疡、肝炎、胆囊炎、小儿厌食等等。
发在胸胁的带状疱疹,因为属于少阳经部位,因此,可以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临床用小柴胡汤加瓜萎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奇佳!
以小柴胡汤为中心的类方颇多,除了上述诸方,后世的柴陷汤、柴平煎、柴苓汤、柴朴汤等都是小柴胡汤的变方。
柴胡石膏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也用于妊娠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
原方用量:柴胡四两,甘草二两,石膏八两。
现代临床用量:柴胡20~25g,甘草10g,石膏30~40g。
小柴胡加石膏汤:亦治少阳与阳明合病,即小柴胡汤证与白虎汤证同时存在,就用小柴胡加石膏汤。用法:小柴胡汤+石膏30g。
2、四逆散(常规用量):柴胡12~15g、甘草10g、芍药12~15g、枳实10g。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者,四肢不温也。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四逆散主治肝脾气郁证,是理气剂的祖方。
若肺虚失敛浮火冲肺,则应加敛肺温脾之五味子、干姜以暖中而益气固肺,依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故亦主下利;
心悸者乃脾虚及胃之悸动不安情势,加辛温之桂枝,使与甘草合化以健胃而安和之;
如兼见小便不利时,此脾气与心阳并衰,加淡渗之茯苓以强心利尿;如患者尿频腹痛,欲尿而不能,用四逆散,效如神助;
腹中痛者,为肾寒不温,气机不通,需加辛温大热之炮附子一枚,以直补肾阳,温以通之;
设泄利并感下重不爽者,此属脾肾虚寒气机失畅,湿邪凝聚之象,必取大量之辛温微苦性滑之薤白通阳散结,以化逐有形之湿邪,则下重即除。
总之四逆散为肝郁脾虚而设,乃久病脾衰之坏证,舒肝缓中是正治之法。如少阴病势已成,虚亏必波及它脏,且属愈延愈甚。仲景既立主方,而又详列兼证之加味方法,预为防变。
四逆散是临床止痛升压剂,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四肢冷、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如低血压、抑郁症、神经症、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消化道疾病、泌尿道结石等,用本方加味多有效果。四逆散证大多有比较明显的腹证,即上腹部及两胁下腹肌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日本古代医家和田东郭也认为"其腹形专结于心不及两胁下,其凝及于胸中,而两胁亦甚拘急"。
四逆散的加减方应用:
四逆散:柴胡6g、枳实6g、芍药6g、炙甘草6g。
应用: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打粉服)
四逆散合枳实芍药桔梗散:柴胡15g、黄芩15g、炙甘草15g、枳实25g、白芍15g、桔梗15g。
应用:肝脓疡。
四逆散加味: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黄芩10g、炙甘草10g、海金砂15g、五倍子10~15g、滑石10g。
应用:胆囊炎和胆结石。(海金沙是治疗结石的常用药,五倍子抗菌消炎,还可加滑石通利大小便同时清热。)
治疗胆结石,也可以直接用四逆散加四金:鸡内金、海金沙、郁金、金钱草。四逆散中有白芍,对抗柴胡的伤肝阴,可以长期服用。
方解:芍药、枳实都是排石非常重要的药物。芍药让胆囊松弛不会疼痛。枳实让胆囊紧张,以帮助蠕动排石。加上化石的鸡内金、海金沙让结石容易碎掉。郁金可以通肝胆,会结石的人一定是气不通,肉体的肝胆淤塞不通时常用郁金,而柴胡疏肝胆那是气分的肝胆。所以四逆散或柴芍枳甘汤加四金,一段时间之后,结石会慢慢破碎并排出体外。
如果临时胆结石剧痛,那就用芍药甘草汤止痛,见效迅速。
3、柴胡桂枝汤:柴胡12g、桂枝9g、芍药9g、黄芩9g、半夏9g、甘草9g、人参6g或党参15g、生姜9片、大枣6枚。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证是少阳病兼太阳表证。"微恶寒"、"微呕"、心下支结也较胸胁苦满为轻,此为太阳少阳之证俱轻,故用半量的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半量的桂枝汤以调和营卫,二者相合组成复方柴胡桂枝汤,以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柴胡桂枝汤可以治疗以形体消瘦、自汗恶风、对风冷过敏的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精神神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4、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桂枝10g、干姜6g、甘草6g、黄芩10g、枯楼根12g、牡蛎6g。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应用本方,以口苦便溏为主证。口苦为少阳主证,便溏是太阴主证,两证悉具,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本方亦是精神疲劳恢复剂。尤其适合于过度疲劳、大量出汗、饮食睡眠无规律的中青年女性。神经症、慢性肠胃炎、失眠、甲状腺疾病等多用之。这时候,就要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区别,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的心悸烦惊,是虚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心悸烦惊,是实证。
5、大柴胡汤:柴胡20g,黄芩10g,制半夏15g,枳实15g,白芍20g,制大黄10g,干姜5g,红枣20g。
大柴胡汤证属少阳兼里实里热证。大柴胡汤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柴胡用20g及以上。
亦可用于大肠癌,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白芍10g、半夏15g、生姜15g、积实10g、红枣4枚、大黄10g、芒硝10g。(针对未做手术的患者。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大柴胡汤的应用范围很广,关键是一看体形,即体格壮实者。大多颈部较短、肩宽、胸围与肋弓角较大,一般中老年较多。二触腹部,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轻则仅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多伴有暖气、恶心或呕吐;三看舌质,舌质坚老,苔薄黄或黄厚。四为情绪抑郁、紧张、睡眠不好等。
鉴别:腹痛,压痛坚硬,与大承气汤。腹痛,胸胁苦满、下腹压痛或发热,与柴胡桂枝汤。腹痛,腹凹或拘挛,与小建中汤。腹痛,腹中动如有手足,与大建中汤。腹痛雷鸣,与附子粳米汤。腹痛、下利、发热,与黄芩汤。腹痛,心下急,与大柴胡汤。腹痛,自胸至少腹压之坚硬,与大陷胸汤。腹痛,按之但心下压痛,脉滑,与小陷胸汤。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15g、黄芩5g、半夏9g、人参5g或党参9g、大黄6g、龙骨5g、牡蛎5g、桂枝5g或肉桂3g、茯苓5g、大枣6枚、生姜5g、铅丹(药房无售可不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少阳病兼心胆不宁方,也古代治疗癫痫的效方。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本方证的特点是患者具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动悸感、幻觉、失眠、易于惊吓等。除癫痫以外,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瘡症等也可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没有甘草,但根据木木老师应用经验,视不同症型可加甘草。
从处方结构来看,加入甘草以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成为小柴胡汤与桂甘龙牡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合方。
桂甘龙牡汤原治疗"烦躁",与此组成基本相同的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则治疗"惊狂、卧起不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则主治"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所以,加人甘草后,本方的"安神潜阳"功效显然要明显。不过,如患者体形肥胖、腹胀、苔厚者,甘草也可以不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的应用:
柴胡12g、龙骨5g、牡蛎5g、黄芩5g、生姜5g、铅丹3g、人参5g、桂枝5g、茯苓5g、半夏6g、大黄6g、红枣6枚、常山20g、远志20g、苍术20g。
应用: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
柴胡12g、龙骨5g、黄芩5g、牡蛎5g、生姜5g、铅丹3g、人参5g、桂枝5g、茯苓5g、半夏6g、大黄6g、红枣6枚、常山20g、远志20g、苍术20g。
应用:癫痫的基方。
柴胡配伍龙胆草、栀子、黄芩,如龙胆泻肝汤,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妇女湿热带下等。柴胡用12~15g.
7、逍遥散:柴胡6~12g、当归10g、芍药12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薄荷3g、生姜3片。
本方是女性专用方。适用于各种与月经相关的疾病,如经前乳房胀痛、经前浮肿、经前头痛、经前发热、经期紧张综合征等。经前乳房胀痛,逍遥散加枳壳、青皮、连翘、黄芩等。经前浮肿,逍遥散必重用茯苓、白术,并加泽泻、牛膝等。经前头痛则可加川芎、黄芩等。经前发热,则必重用柴胡。还有经期烦躁不安者,或加山栀、黄芩、连翘,或加大黄、桃仁、桂枝。需视具体情况而定。逍遥散证的特点是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而有腹痛、腹泻、浮肿者。有些男性的泌尿道结石,也可使用本方,但当归、白芍的量要加大。笔者经验,使用本方,除有腹痛等症状外,还要看舌头,舌头要胖,边有齿痕,大便要不成形,患者常有浮肿,尤其是晨起脸肿。
8、奔豚汤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甘李根白皮现在可以用柴胡代替,以主"往来寒热"、"肝郁气逆"之证。
奔豚汤(常规用量):甘草、川芎、当归各10g、法半夏18g、黄芩10g、生葛30g、芍药10g、生姜12g、柴胡15g。
由此,可以看出奔豚汤就是小柴胡汤加芍药、当归、川芎、葛根。方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协助柴胡平冲逆。黄芩苦寒,苦以降逆气、寒以清肝热。生葛甘辛凉,生津护阴,升发清阳,透解邪热。甘草、芍药缓急迫,止腹痛。当归、川芎养血疏肝。诸药合用,降逆气、清肝热、养肝血、和肝胆、调肝脾、治奔豚。
临床亦可用于受到惊吓而引起的心理紧张、肌肉跳动、腹壁紧张、腹痛、持续心动过速。
奔豚汤证属肝郁血虚化热气逆上冲,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不一样,如果是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则应用桂枝加桂汤。
总之,临床应用柴胡,当明其力。其力在于量,少量则升清,中量则疏达,大量则发散。由于柴胡有南北之分,而据报道,北柴胡所含的柴胡皂式是南柴胡的7倍。所以在使用南柴胡时,柴胡的量要大于北柴胡。
以上就是我朋友木木老师对于柴胡类汤的临床使用经验。
本草纲目说——家有儿女,懂点本草,如果您觉得本内容对您有帮忙,欢迎关注儿科医生李丽贤,及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