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柴胡“药证”的精髓,3个歌诀帮你快速掌握
小编导读
药证相关现在是中医界的热门话题,也就是看到典型的证候表现就能知道需要对应使用哪种主药。由于这个理论能够指导医生快速、准确地遣方用药,而且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备受临床医生推崇。但是药证相关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掌握呢?今天,小编推荐3首歌诀,帮助大家轻松掌握柴胡药证——
柴胡歌诀
柴胡证,胸胁满,怕风冷,往热寒,
呕发热,或心烦,不欲食,默默然,
情郁闷,柴胡眼,柴胡带,身侧偏,
体偏瘦,面黄黯,肌坚紧,舌偏干,
对气温,多敏感,肢常冷,主诉繁,
女性多,经色黯,有血块,腰痛酸,
双乳房,胀经前,查诸脉,多细弦,
劫肝阴,偏概全,重药证,用安全。
【提要】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凡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而兼呕者,或兼四肢逆冷者,或兼默默不欲饮食者,均为柴胡主治范围。
①往来寒热,主要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或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或心胸热而四肢寒,或上部热而下体寒,或半身寒、半身热。这种寒热交替感还包括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如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再推而广之,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音响、气味的变化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都可以认为是往来寒热的延伸。
②胸胁苦满,一是指患者有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患者常常伴有上腹部不适感、腹胀、嗳气等躯体症状。二是指他觉指征,如沿肋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此外,胸胁部的肿块也属于胸胁苦满的范畴,如乳房的胀痛与结块、分泌异常、腋下的肿块等头面肩颈身体两侧部位的疼痛、肿块等,也可归属于胸胁苦满的范畴,如偏头痛、耳部疾患、肩颈部的酸痛、胸锁乳突肌的疼痛、甲状腺的肿胀、耳疾以及腰胯部的疼痛、腹股沟的肿块、疼痛等。笔者将胸胁部、身体的侧面、腹股沟等部位称为柴胡带。
③经常伴随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而出现的是呕、四肢冷、默默不欲饮食、发黄等临床表现。《伤寒论》中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经验之谈。这里的柴胡证,即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也就是说,在有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的同时,只要见有呕、四肢冷、默默不欲饮食、发黄中一症者,即可使用柴胡剂。
④柴胡证的或然症较多,提示柴胡证的覆盖面很大,其所主治的不仅仅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体质状态。笔者将此类患者称为柴胡体质。
⑤关于柴胡的毒副反应,有人报道过量服用柴胡可以导致血压升高、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或无尿。笔者在使用柴胡及其类方多年,尚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偶见有些患者服用柴胡后出现轻度腹泻。中医界有柴胡劫肝阴的传言,这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6ae72ed3ec3942eeb19e19f3582c6c9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6227149&x-signature=fw%2BnELhhTuj6c4HbrpT%2FHfHOUGM%3D)
柴胡体质
【歌诀】
体型偏瘦面暗黄,青黄青白乏泽光,
皮肤干燥肉坚紧,舌老暗紫苔正常,
舌不淡胖脉弦细,情绪好时饮食香,
胸胁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酸,
四肢常冷烦拘挛,月经不调少腹痛,
经前闷烦乳发胀,经血有块经色暗。
【提要】
①四诊特征: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神情抑郁或紧张;皮肤比较干燥,肌肉比较坚紧;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压痛或肌紧张;舌质坚老、暗而紫点、舌体不淡胖;脉象多弦细。
②常见症状: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寒热交替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性欲易受情绪的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肩颈部常有酸重感、拘挛感,四肢常冷,少腹部易胀痛。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胀、烦躁,经来腹痛、经血暗或有血块。易腹痛腹泻,易全身疼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b25f7afe63e4a5780513d7f183494d7~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6227149&x-signature=AYGf00nuPgs6VdnvrPJ5jLguXng%3D)
柴胡证
【歌诀】
柴胡证要抓关键,胸胁苦满往热寒。
【提要】
①胸胁苦满,这是柴胡证的必见指征。胸胁部、上腹部及肩颈部的胀痛、胀满、硬满、酸重不适、触痛、压痛,女性乳房胀痛、结块,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胸闷气短、腹胀等均包括在内。中医传统所说的胸胁苦满主要指自觉症状,而日本学者认为尚存在着他觉的胸胁苦满,即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局部有胀痛不适的感觉。
②往来寒热,或休作有时。除体温的变化外,还包括患者自觉的寒热交替感,即时而畏风发冷,时而面红烦热;或上半身发热,下半身畏冷;或半身热,半身冷;或心胸烦热而四肢冰冷;或覆被则烦躁发热、似汗非汗,而去被又觉寒冷至骨、肌肤粟起,以及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敏感等。
在胸胁苦满与往来寒热之间,前者是重要的。临床上柴胡证可以没有往来寒热或休作有时,但不可能没有胸胁苦满。
《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是著名经方学者黄煌教授的代表著作,集中反映了黄教授的经方应用思路和临证经验,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经方爱好者的喜爱。《黄煌经方助记手册》将两本书的内容高度压缩,把每个方证、药证编成押韵对仗、朗朗上口的歌诀形式,易学易记,同时,加上简明精炼的提要,让读者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掌握两本书的核心内容,更有助于记忆和应用。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a5d87563ae24b278a930bda9712b039~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6227149&x-signature=8EkPW7P08Muy0hUWHav%2BAtlmEtY%3D)
《黄煌经方助记手册》
手册简约文气,小巧轻便,利于携带,随时翻阅,是经方爱好者尤其经方入门者学习经方、记忆经方、应用经方的贴身好助手。(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黄煌经方助记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晓军 黄煌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