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作用,是枢转向外
少阳病的兼证、夹证、变证
(一)兼证
1.兼太阳
少阳的部位在半表,外与太阳相连,所以太阳病容易转属少阳,少阳病也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这样,治疗时就得太少两解。譬如小柴胡汤的加减法中,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就是兼治太阳的未尽之邪。
太阳病向少阳病过渡,其残留之邪,如果不仅仅是微热,而是发热、恶寒、肢节疼痛,只加一味桂枝就不能解决问题,小柴胡汤必须与桂枝汤合用。论中的柴胡桂枝汤,就是半剂小柴胡汤,又加入半剂桂枝汤以治疗本证的复方。
2.兼阳明
少阳的部位为半里,内与阳明相邻,所以少阳病未罢,又能兼见阳明证。
凡柴胡汤证,如果不是胁下痞硬,而是心下痞硬,或心下拘急,就是更偏于半里,更靠近阳明胃的周围。胃家受干扰,气不畅达,就常出现呕吐或下利等症。治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之补,再加枳实、芍药以开心下的结气。如果还兼有大便秘结,就再加大黄。这就是主治少阳兼见阳明证的大柴胡汤。
还有,少阳病的胸胁满或呕还未消失,同时又出现潮热,其人大便黏溏不硬的,可先用小柴胡汤以治胸胁满或呕,然后以小剂量的小柴胡汤加入芒硝——即柴胡加芒硝汤,以荡涤阳明之热。
如果胸胁满而呕,其人不潮热,只是不大便的,这不是阳明实热,而是由于呕的关系,致使津液不能下达大肠,肠道干燥,因而大便不行。先不要管大便,仍与小柴胡汤,使胸胁不满,上焦得通,就可不呕。不呕就津液得下,大肠不燥。津液输布,就会濈然汗出,大便也可能正常了。如果还不大便,还可以少予调胃承气汤,令其得屎而解。
3.兼里虚
小柴胡汤的作用,是枢转向外,所以也像发太阳之汗一样,必须里气充实。如果中焦太虚,荣卫不足,就得先补中,后枢转。
譬如这样一个伤寒病人: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阳脉涩,说明荣卫不充实。荣卫既然不足,气血就不能畅行,所以才腹中急痛。可与以小建中汤,建补中焦,使荣卫的化源充足,阳脉就能不涩,气血畅达,腹痛也会痊愈。弦脉主痛,腹不痛了,阴脉一般也就不弦了。小建中汤本有补中寓汗的作用,轻度外感,服后不但腹痛可以消失,就连外感,也可能自汗而解了。
但是也要估计到,弦脉也是少阳伤寒的脉象,腹痛也常是小柴胡汤的兼症。因此,在服小建中汤之后,如果阳脉不涩,而伤寒未解,阴脉仍弦,就仍当用小柴胡汤。这就是但见一症便是。如果腹痛未止的,也应当随症加减,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二)夹痰饮
小柴胡汤加减法中的小便不利、心下悸,去黄芩加茯苓,就是兼治水饮。此外又如147条,汗下后仍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的,这些症状,大多是少阳见证,但小便不利和渴,却是水饮内结,津液不布。这也是少阳病夹有痰饮。应当治少阳兼顾痰饮,用小柴胡汤加减:不呕,故去半夏;渴,加栝楼根以生津化痰;微结,也接近于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小便不利,是痰结,渗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就不加茯苓,而加入干姜,同牡蛎辛咸合用,以宣化痰饮。既加干姜,就不需生姜。头汗出,是阳气郁闭太重,再加桂枝助柴胡以通阳解外。这就是治少阳病夹痰饮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三)变烦惊
前面所说的少阳中风,吐下后悸而惊,就是少阳病误下后,挫伤胸阳,火邪内扰所出现的变证。
基于同样原因,如107条,伤寒八九日不解,郁极化火,出现口苦、咽干、目眩,或胸中满而烦时,不知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栝楼实以发散郁火,兼祛胸中烦热,而反下之,就能导致胸满烦惊,并挫伤三焦通调水道和少阳枢转向外的功能,以致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样,就应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救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用小柴胡汤之半(凡治少火被郁的少阳病,柴胡汤的用量,都应当比邪结半表半里的少阳病轻些),加桂枝助柴胡以枢转少阳。加茯苓以镇心,并利小便。加龙骨、牡蛎、铅丹,镇静收敛,以治烦惊。加大黄是泻余热以治惊。本证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并用以清三焦之火。又因本证之胸满,是火邪,不是虚寒,所以又去炙甘草。
这一变证的施治,仍然是但见一症便是,方药随证加减。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李克绍伤寒解惑论》(李克绍医学全集)/ 李克绍著. — 2版.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5杏林墨香独家发布。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杏林墨香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