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石膏退热的医案
小柴胡汤应用有很多加减。有些病例会出现少阳阳明合病,就需要加石膏来退热。如果烧到咽干口燥,可以加桔梗,或者再加大党参的用量补充津液。如果眼睛灼痛还可以加点菊花、金银花,或者加大黄芩的用量。这一波新冠少阳夹热比较多,所以加一些退热的药效果会更好,前提是要辨证准确。
摘自张琪攻案
小柴胡汤之运用
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条可作为运用小柴胡汤之指针。邪入少阳出现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等证,凡见一二证便可用本方无不获效。笔者结合前天论柴胡除寒热之功效,又遵《伤寒论》但见一二证便是之训,凡外感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苔白脉浮数,恶心欲吐等证,投以此方。重用柴胡,去人参,(因正气不虚可不用),莫不取效,不必局限于见往来寒热方可用之。通过大量病例观察屡用屡效,足见柴胡为解热之良药.
2.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外感发热不退之证有卓效。笔者曾以此方治愈高热不退之热性病数例,足以为证。1971年6月3日治一例败血症孙某,31岁,女,在某医院住院发烧五十天不退,体温稽留于39-39.8℃,血培养大肠杆菌阳性,第二次培养长形杆菌阳性。经省市各医院会诊,诊断为败血症。用青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热不下。后又用新型青霉素、氯霉素热仍不下。遂於1971年6月3日邀余会诊。
病人体质素健,发烧五十天不退,自觉在发烧之前先发冷,冷过即烧。发烧时用一些解热药出汗热即退,但旋又发冷,遂之又发烧,如此往复不已。同时伴有口苦、咽干、耳聋、胸胁部苦闷,烦躁不宁,不思食,精神极度疲惫。意识清,未出现谵妄,大便日一次量少而干,尿色黄如浓茶,舌苔白干脉象弦数。中药用过犀角地黄汤、局方至宝丹等亦无效。
据以上脉证分析为邪入少阳,介于表里之间,邪从热化,又涉及阳明,为少阳与阳明合病,宜柴胡加石膏汤化裁,以疏散邪气,清热解毒法为治。
处方:柴胡80克、生石膏75克(砸碎)、黄芩20克、党参25克、银花75克、甘草10克,水煎3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间隔六小时一次,连续用二剂服四次。
6月5日复诊:连服二剂,精神状态较好,发热未退,体温如前。考虑发热日久,曾经用过大量中西药,邪气嚣张,即使药物对症体温亦不会骤然下降,宗前法加味治疗。
处方:柴胡30克、生石膏75克、黄芩20克、党参25克、银花75克、公英75克、甘草10克,水放服。
6月7日三诊:病人体温自6月5日晚逐渐下降,在87.5-38℃之间,胸胁苦满亦好转,全身较舒适,脉象弦稍数,苔白少津。此邪气已减,病有转机,宗前法加味主治。
处方:柴明80克、生石膏76克、黄芩15克、党参25克、银花75克、甘草10克、公英75克、川连10克、瓜蒌26克,水煎300毫升,日二次服。
6月10日四诊:连用上方三剂,体温36.2—37℃,心烦胸满消除,精神状态好转,睡眠好,从此调理而愈。
按:本病例高热持续五十天不退,西医诊断为败血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热仍不退。据热型及脉证中医辨证为邪入少阳与阳明合病,故用柴胡、黄芩、石膏为主以清解二阳之热邪。因高热日久,壮火食气机体为热邪所耗,极度衰惫,故用党参以益气,即小柴胡用人参之意;邪居半表半里,正邪相争一进一退,此时用柴胡、黄芩清解外邪固然重要,然而正气已虚,只祛邪不扶正则邪亦不能解,所以必须用党参益气,方能达到助正祛邪之目的。
石膏为清阳明经热之要药,《伤寒论》白虎汤就是以石膏为主药,为清阳明经大热之代表方剂。本案高热不退,舌干脉数,乃热炽伤津。单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热重药轻难以为功,因而方中重用生石膏以清阳明气分之热,与柴胡、黄芩合而为力,二阳之热邪自当化为乌有矣。
因本案病邪顽固,如果沿用常法,每日服药二次,恐药轻病重难以控制,必须每六小时一次,日夜不间断服药。俾药力相继,才能胜病,一举而清除其邪热。凡急性热性病,病势危笃,余皆用此法服药,效果较好。
柴胡与石膏合用,余用之甚多,见柴胡桂枝汤证,此处不多赘述。
3.《通俗伤寒论》有柴胡达原饮,处方中有柴胡、权壳、川朴、青皮、甘草、黄芩、桔梗、草果仁、槟榔、荷叶梗。治外邪犯膜原,湿热阻郁气机不通。余以此方化裁治愈外感挟痰浊湿热者病例较多,均获满意疗效。此方亦为小柴胡汤之变方。附病例如下:
病例一:
吴某,男,78岁,工人,1974年5月27日初诊。
病人住某医院发烧二个月不退,血尿,X光胸透阴性,用抗菌素热不退,邀余会诊。病人隔日或隔二日恶寒发热,体温39℃—40℃之间,发烧前胸脘部先有不适发热感,继之脊背恶寒壮热,肢节酸痛,胃脘堵闷,脉弦滑数,舌苔白厚腻。由于发热日久,又加高龄,身体衰弱不支。脉证合参,为外邪侵于少阳半表半里,痰湿挟热阻于中焦,阻遏气机,宜和解兼化湿浊清热之法。
处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草果仁15克、槟榔15克、川朴15克、常山15克、生石膏50克、桂枝15克,水煎,日二次服。
6月1日二诊:用前药二剂,胸脘部觉舒适,连续四天未发烧。但当日上午胃脘部觉热,体温上升39.6℃,呕吐一次,下肢酸沉。当时注射氨基比林一支,烧渐退,脉象弦滑舌苔见化。综合脉证乃湿热渐退,邪有外透之机,宗前方增减以透邪。
处方:柴胡30克、桂枝20克、半夏15克、黄芩15克、草果仁15克、槟榔15克、常山15克、甘草7.5克、生姜10克、红枣4个。
6月5日三诊:服药二剂,仅出现一阵微热,体温87℃左右,时间甚短即退(约10分钟左右)。胃脘仍小有灼热感,搅闹上冲呃逆,舌苔转薄,脉象弦滑。此外邪已透,湿热已减,仍留有胃不和胆热上冲之证,宜化痰湿、和胃、清胆之剂,投以蒿芩清胆汤。服三剂,病人自述用药后如卤水点豆腐一样,胃脘有异常清凉之感,大便通畅,体温35.5—36.5℃,从此而愈。
还有些小柴胡汤的辨证方法,可以看一下之前写的两篇文章:
新冠后期全身酸痛头痛眼睛痛,用小柴胡汤善后,一天消除所有症状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4)[原263]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65)[原264]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插图]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一云躁。(266)[原265]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67)[原270]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68)[原271]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原269]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0)[原272]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71)[原266]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插图]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272)[原267]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273)[原268]
温馨提示:我之所以写这么多关于中医的文章,是因为我最近正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写作是一种总结和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可以让自己对学过的知识点理解的更深刻。而我把我学到的相关知识分享出来。也可以让读者朋友们多看到另一种可能性,同时也为传播中医作出一点贡献。
不是只有西医可以治病。很多西医治不了,搞不清楚的病。中医搞的清清楚楚,精细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有些有新冠后遗症的朋友发私信问我可不可以用这些药。我通常的回答是,没有经过辨证论治不要随便用药,用错了会导致误治加重病情。到当地找中医辨证论治才是正确的方法。我也不是医生,不能给人看病,也不能给你任何建议,有病还是得找医生。找到一个好的中医,会很轻松解决你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当地找不到好中医。现在也是互联网时代了。你出去旅游都知道提前做攻略,怎么到了生病看医生就这么随便。网上多找找总能找到好的医生。如果你也是自学中医那就另当别论了。
随手建个中医学习群,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相互分享学习!
进群可点以下文章:进中医学习交流群
相关阅读
新冠后遗症之心肌炎,伤寒论早有预料,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新冠大多都是麻黄症,却没有一个权威的中医出来告诉大家,炒那没用的西药,真是可悲,可叹!
新冠后期全身酸痛头痛眼睛痛,用小柴胡汤善后,一天消除所有症状
点赞、转发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