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台中药标准概况及几点思考
日、韩、台中药标准概况及几点思考
吴婉莹,笪娟,吴婷婷,
杨琳,果德安通讯作者
(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201203)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时期,中国医学就开始传入朝鲜;四世纪中期,经由朝鲜传入日本,后唐时期,中国医学开始直接传播到日本。从中国走出去的中药到了日本被称为汉方,中医到了韩国被称为韩医。毋庸置疑,日本、韩国的汉方药或韩医药均是来自我国中医药,与我国中医药同根同源。但是不容回避的是他们都在应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体系,在基源、采收加工、含量测定、规格等方面各有不同,也各有所长。近年我国出现了去日、韩国购买中药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原因。本文对日本、韩国、台湾等邻国和地区中药相关标准进行了概述与比较分析,所获得的几点思考谨供借鉴。
1标准概况
1.1日本药局方
《日本药典》名为《日本药局方》(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JP),由日本药局方编辑委员会编纂。1886年6月颁布第一版,至第9版颁布之前,每10年修订一次,从第9版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大修订;从第12版开始,每5年进行两次增补,至2016年4月1日已颁布第17版,称《第十七改正日本药局方》(简称JPXVII)。
第十七版内容包括通知(Notification of MHLW),目录(Content),前言(Preface),凡例(General Notices),原料药通则(General Rules for Crude Drugs),制剂通则(General Rules for Preparations),测试、流程和设备通则(General Tests,Processes and Apparatus),正文专论(Official Monographs),红外参考光谱(Infrared Reference Spectra),紫外参考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Reference Spectra),总信息(General Information),附录(Appendix)和索引(Cumulative Index)。《日本药局方》的索引有药物的日文名索引、英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三种。其中拉丁名索引用于生药品种。
《日本药局方》中生药(Crude Drugs)的质量标准收载在医药品专论(Official Monographs)项下的Crude Drugs and Related Drugs中,共323个专论,英文版各专论项下的内容如下:英文名(English title),拉丁名(Latin title),日文名(Title in Japanese),基原(Origin),含量限度(Limits of the content of the ingredient(s)),制法(Method of preparation),性状(Description),鉴别(Identification),特殊的物理或者化学效价(Specific physical and/or chemical values),杂质(Purity),干燥失重或水分(Loss on drying or Water),炽灼残渣(Residue on ignition),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Total ash or Acidinsoluble Ash),制剂要求(Tests being required f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含量测定(Assay),容器和贮藏(Containers and storage)。其中部分专论含有的内容不完全,个别项没有列入。
在生药专论中收载的内容包括:234个生药材专论,与JP16相比增加了18个;27个提取物专论和62个单味和复方制剂专论。其中生药材部分有植物药专论217个,涉及植物161种,动物药专论12个,和5个矿物药专论。提取物包括普通的植物药提取物,植物油脂提取物和动物油脂提取物。有关的剂型主要为汤剂(Extracts)、丸剂(Pills)、酒精剂(Spirits)、酊剂(Tinctures)、浸膏和煎膏剂(Infusions and Decoctions)、茶剂(Teabags)、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糖浆剂(Syrup)和流浸膏(Fluidextracts)等。
《日本药局方》中收载的生药相对较全面,历版药典在生药部分均有进行完善、修订以及数量上的增补。在植物基原方面,来源多为一个或两个种,与中国药典相比,可能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或者同名但用药部位不同等情况;检查项涉及重金属、农残等的测定;没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的说明。在质量标准控制方面,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相对简单。在薄层鉴别方面,较少使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仅以Rf值和斑点颜色进行描述,定性指标以一个居多;含量测定方面,以液相色谱为主,测定指标多为一个或两个。制剂类型多以汤剂、浸膏剂型等为主,偏向于传统中药制剂类型,较少收载运用新型技术和方法制作的剂型。
1.2《韩国药典》
《韩国药典》(KP)是韩国政府为改善公共卫生而制定的药物法规,旨在通过规范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处方制剂及药物的制备,特性,质量和贮藏等方面为国民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韩国药典》现行版本为第十版,由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The 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以及制药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合作出版;2012年12月27日,韩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实施。包括前言,修订总结,历史沿革,编者,凡例,一般制剂要求,正文第一部,第二部,检定方法、过程和仪器,总论,索引等。
《韩国药典》第十版由第一部,第二部和增补本构成,收载品种总计1559种。第一部收载1159种,主要为常用单一成分药物和制剂;第二部收载400种,包括:179种生药和生药制剂,46种生物制剂,19种复方制剂,140种赋形剂和16种准药品(Quasi-Drugs)。
正文项下每个品种包括以下内容,但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必要的项目可省略:①英文名(English title);②结构式(Structural formula and rational formula);③分子式和分子量(Molecular formula and molecular mass);④常用名或拉丁名(Commonly used name(s) or Latin name);⑤化学名称和化学文摘服务注册号(Chemical name and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registry number);⑥基原(Origin);⑦成分含量或标定的限度(Limits of the content of the ingredient(s) or labeling requirements);⑧制备方法(Method of preparation);⑨性状(Description);⑩鉴别(Identification);⑪特定的物理和/或化学值(Specific physical and/or chemical values);⑫检查(Purity);⑬干燥失重,炽灼或水分损失(Loss on drying,loss on ignition or water);⑭炽灼残渣,灰分或酸不溶性灰分(Residue on ignition,ash or acid-insoluble ash);⑮制剂检查(Tests for preparations);⑯特殊测试(Special tests);⑰其他试验(微生物限度,粒度分布,异构体等)(Other tests(microbial limit for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est for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isomer ratio,etc.));⑱含量测定(Assay);⑲挥发油含量,浸出物(Essential oil content,extract content);⑳贮藏(Containers and storage);有效期(Expiration date)。
《韩国药典》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分类尚不明确,植物药和生物药仍放在同一部下。植物药品种数量有所下降;收载的类型比较全面。植物药涉及的分析检测技术基本为常规方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较少。鉴别项基本采用显色反应以及薄层鉴别等方法,部分采用专属性不够强的显色反应,无显微鉴别项;但薄层鉴定采用的展开剂较中国药典更加环保。含量测定项基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但其中很多种植物药项下并无此项。在药品安全性方面,植物药检查项内容比较全面,对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二氧化硫等检查项目和限度标准均给出了要求。
1.3台湾标准
台湾市售中药材大多依赖进口。为建立药材品质管制规格、促进药材品质的均一性、疗效确实性及保证民众用药安全,台湾卫生署于2004年出版了第一部植物药标准,并于2005年更名为《台湾传统药典》,含200种中药材的专论。2013年1月第二版出版,并将《台湾传统药典》更名为《台湾中药典》(Taiwan Herbal Pharmacopoeia,THP),出版机构为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编者为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台湾中药典编修小组。2013年4月起正式实施,凡制造、输入台湾的中药材,必须满足上述标准。
《台湾中药典》第二版包括序、沿革、凡例、通则目次、通则、品项目次、正文及索引,主要分通则与正文两大部分。正文记载了预防及治疗为目的的法定中药材,其项下的项目顺序为:中文名、拉丁学名、英文名、基原、含量、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及其它规定、含量测定、贮藏法、用途分类、用量及注意事项。通则记载了一般物理性质及测定法、鉴别试验法、一般检查法与测定法、制剂通则及一般规定、生药检验法、生物制品相关测定法、特殊检验法、效价测定法(生物检定法)、试剂与溶液、试验用器具及仪器、剧毒中药一览表及中药基准方等。
与第一版相比,《台湾中药典》在品目数量、检测方法、测定项目种类及环境友好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二版共收载了中药材共计300种,并在通则目次内收载了中药基准方200个,同时新增了《剧毒中药一览表》。为提高客观性,在第一版中大量应用的显色法的比例由第一部的63%降低至7%,薄层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从第一版的55%和18%升至87%及35%。同时,引入了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及微生物等测定项目。薄层层析法中使用的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溶剂逐渐以毒性较小的溶剂代替。
《台湾中药典》标准专论主要针对中药材,未涉及饮片、粉末、提取物等。《剧毒中药一览表》中列出了21种剧毒中药的名称及拉丁名,但未有相应的专论,故并未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基准方》中列出的200种基准方,涉及丸剂、散剂、汤剂等,以浓缩制剂为主,若为传统制剂的剂型,会在名称后标丸或散。基准方以表格形式列出了方名、出处、处方效能及适应症;其中处方项下包含复方所用各味药材名、每味药材一日用量及一日饮片总量,并简单标注传统制剂时的注意事项,比如加蜂蜜等辅料。但也可见,《台湾标准》的基准方并未详述制法,也无对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2对比实例
2.1人参
人参是四个国家和地区都常用的中药材,四个专论中的人参都来源于相同植物,但是《中国药典》的人参包括了两个药用部位根和根茎,其余专论只用根。《中国药典》规定了采收季节,其余专论未提及。《中国药典》及《日本药典》的制法略有不同,其余专论未提及。性状描述时,《中国药典》虽分了两种情况,但未明确指出是园参还是林下山参,《日本药典》及《韩国药典》也未进行区分,但《台湾标准》描述时分类较明确。《中国药典》和《台湾标准》对横切面及粉末进行了描述;《日本药典》仅描述了横切面,因粉末属于另一个专论;《韩国药典》无粉末描述。鉴别时,日韩药典鉴别仍用到了显色反应,薄层鉴别使用了对照品进行比对;而《台湾标准》的薄层鉴别与中国药典2010版基本相同,使用了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进行比对。《中国药典》及《台湾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限度基本一致,同时测定了Rg1,Re及Rb1;《日本药典》和《韩国药典》的含量测定均以两个方法分别测定了Rg1和Rb1,方法基本一致,限度相同。《中国药典》未测定重金属,但对农药残留要求更细致。《韩国药典》还测定了二氧化硫。《中国药典》后附饮片,在饮片内规定贮藏、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及用量,注意等,《台湾标准》对贮藏、用途分类、用量等做了规定,日韩药典对贮藏方法进行了规定(表1)。
2.2甘草
甘草也是四个国家和地区都常用的中药材。《中国药典》,《台湾标准》及《韩国药典》的甘草来源相同,《日本药典》未收录胀果甘草。《中国药典》规定了采收季节及制法,但其余专论未提及。《中国药典》和《韩国药典》在性状项下按照三种来源进行了描述,但《台湾标准》及《日本药典》未进行分类叙述。薄层鉴别时,《中国药典》及《台湾标准》采用了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进行比对,但《日本药典》仅采用了甘草酸对照品进行比对。《台湾标准》薄层鉴别时,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与、展开方法与《日本药典》基本一致,但供试品溶液的提取溶剂不同;《中国药典》与《韩国药典》的展开剂一致,但供试品制备方法不同。四个专论均测定了重金属及农药残留,但《韩国药典》的农药残留要求更细致。同时,《韩国药典》还测定了二氧化硫。含量测定中,《中国药典》以一个方法同时测定了两个待测成分,《韩国药典》以两个方法测定了两个待测成分,《日本药典》及《台湾标准》专论只测定了一个成分。除《韩国药典》与台湾药典的甘草酸测定流动相类似外,测定方法均不相同,含量限度也略有不同。同时,《台湾标准》还测定了水浸出物。《中国药典》后附饮片,在饮片内规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及用量,注意及贮藏等,《台湾标准》对贮藏、用途分类、用量等做了规定,日韩药典对贮藏方法进行了规定,具体内容请见表2。
2.3小柴胡汤
《日本药局方》第17版收载了小柴胡汤(Shosaikoto Extract),《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了小柴胡片,小柴胡泡腾片,小柴胡胶囊和小柴胡颗粒。《韩国药典》第10版没有收载相关内容。两国药典收载的处方均由7种中药组成,配方组成有所差异;《中国药典》中的党参,对应日本药局方中人参;《中国药典》指出半夏为姜半夏,而日本药局方未明确炮制方法;每种剂型所对应配方中每味药的配伍量有所差异。中日药典均收载项目包括品名、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以及贮藏等,而《中国药典》还包括功能与主治、注意、用法与用量以及规格等项目。
在定性、定量以及检查项等方面,《日本药局方》的规定地更详细、全面。《日本药局方》小柴胡汤标准中,采用5个薄层鉴别方法,包括柴胡皂苷b2,6-姜酚,汉黄芩素,人参皂苷Rb1,甘草苷等对照品进行比对鉴别;而《中国药典》采用了1-3个薄层方法,分别采用黄芩苷对照品以及甘草,柴胡,党参对照药材进行鉴别。日本药局方鉴别比较全面,包括处方中五种主要组成药味,而《中国药典》的特点在于采用对照药材进行比对鉴别。另外在薄层色谱条件中,展开剂的选用不同,《中国药典》中涉及甲苯及氯仿的使用,而日本药局方以乙酸乙酯、环己烷等作为展开剂更加环保。《中国药典》只规定了黄芩苷的含量,《日本药典》对柴胡皂苷b2、黄芩苷、甘草酸均规定了含量限度;在检查项下,《中国药典》只列出应符合每种剂型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日本药局方该项列出了总重金属、干燥失重、总灰分等限度规定;综上所述,《日本药局方》相对《中国药典》对小柴胡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更加全面,详见表3。
3四种药典比较分析
3.1《中国药典》的优势
《中国药典》与上述邻国和地区的药典标准相比,无论是中药标准自身的地位以及所形成的数量、覆盖范围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药典》体系完备,从第一版开始就收录大量中药专论,第二版开始每版的第一部均为专门的中药卷。台湾中药典也是为中药设立的,但是目前仅编至第二版;《日本药局方》第十七版分出了生药专论;《韩国药典》的植物药是第二部五类药品中的一类。《中国药典》中药专论的数量远远超过其它药典及标准,为2598个;《台湾中药典》仅收录专论300个,《日本药局方》323个,《韩国药典》179个;《中国药典》一部包含了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各类专论;台湾中药典仅收录了中药材的专论;《日本药典》专论包含药材、粉末、饮片、提取物及制剂;《韩国药典》专论包含药材、提取物及制剂。
定性方面,《中国药典》薄层鉴别分别采用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进行比对,台湾中药典与此一致;而《日本药典》仅以一个对照品进行比对或仅描述斑点的Rf值;《韩国药典》多以对照品进行比对;另外,《中国药典》中指纹图谱及特征图谱已成为整体质量控制的常用手段,但是《日本药典》、《韩国药典》及《台湾标准》尚未应用这些技术;含量测定方面,《中国药典》中含有大量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并开始收录一测多评方法;而《日本药典》及《韩国药典》含量测定时,一般一种方法仅测定一个成分,故多指标成分测定则需要用到多个方法,质量分析过于繁琐。
剂型方面,《中国药典》第一部的中药制剂包含多种剂型,如滴丸、胶囊、浓缩丸、片剂、气雾剂等;但《日本药典》及《韩国药典》主要还局限于传统剂型,如汤剂、散剂等;《台湾中药典》主要为浓缩丸,也包括一些传统的汤剂及丸剂;关于性味与归经、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中国药典》有中医理论作为基础,有详尽的性味与归经描述;并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规定;《日本药典》及《韩国药典》无上述规定;《台湾中药典》简单列出了药材的用途与分类;《中国药典》在专论中的【性味与归经】项下会描述药品的毒性,如有大毒、有毒、有小毒;但日本、《韩国药典》及《台湾标准》的专论中未描述每个药的毒性;《中国药典》在【注意】项下会列出用药禁忌及不良反应,如孕妇禁用,不宜与某药同用等;而《日本药典》、《韩国药典》及《台湾中药典》未列出。
3.2其它药典可以借鉴的地方
《日本药典》保留传统汤剂的制备思路与理念,处方制法简单。同一名称的标准下,可以有多个加减方,如补中益气汤(Hochuekkito Extract)项下就有6个处方,以表格的形式体现,每个处方中药味剂量明确,其中苍术与白术,生姜与干姜是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加减的药味,从而为临床不同体质病人用药提供了科学标准与依据。复方整体质控:在《日本药典》中,复方的质控标准做得更加完整。如补中益气汤浸膏,处方中含有10味药,而在质量标准中定性鉴别包含11项;另外定量分析中,对方中的三个成分进行了测定,并有上下限的规定,上限是下限的3或4倍,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的批间一致性。另外一法多用的理念也体现在《日本药典》中。不同复方中相同药味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同或相近,既实用又简化,尤其有利于药检部门的快速检测。在《日本药典》中,薄层方法采用Rf值,该方法需要规范的操作规程作为标准执行的支撑,让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良好重现性。《韩国药典》大多数专论都规定了二氧化硫,农残及重金属限度;《中国药典》虽近年来在二氧化硫、农残重金属测定方面有了进步,但是范围多局限于重要品种;《日本药典》采用的展开剂毒性相对较小,多用乙酸乙酯、甲醇、正丁醇、磷酸溶液等,未见苯、甲苯、三氯甲烷等;《中国药典》尚未完全做到替换有毒试剂。
4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上述药典的比对分析,可见《中国药典》优势明显,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药典也有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4.1定性鉴别
随着中药材品种的日益增多,各种伪品、混淆品给中药识别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因为简单、易行,各国药典都在使用。在《日本药典》、《韩国药典》采用对照品或比移值,专属性不强;《中国药典》采用对照品与对照药材相结合进行真伪鉴别,可以更加准确辨识。但是对于多基源品种、不同产地差异较大的品种则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定性鉴别分析中,建议应加强定性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推广,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很好的思路。另外,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时,需通过加强薄层鉴别方法的规范操作,从而保证方法的重现性。
4.2一法多用
《日本药典》成方制剂标准中,特色之一即为一法多用。因为制剂的制备工艺简单,所以同一中药在不同复方中可以采用相同的鉴定或含测方法进行分析、质控。建议对一法多用的策略与理念进行推广,在发展液相色谱中心切割技术的基础上,让相同中药在不同成方制剂中采用相同或相近的鉴别或测定方法,减少供试品制备方法繁琐与复杂性,以及色谱条件的多样性,让成方制剂标准简单、可行。
4.3全面质控
在《日本药典》成方制剂的标准研究中,体现了全面质控的理念,采用薄层色谱对制剂中每一味药进行鉴别。为了保证中成药质量的批间一致性和疗效的稳定性,应该明确规定方中每味药相应专属的质控方法。另外,还要继续重视重金属、农残、二氧化硫等检测,这是建立药品安全性的基础保障;应积极推行绿色标准,避免采用毒性较大的溶剂或试剂建立检测方法。
标准化办公室转发
中华中医药学会 标准化办公室
电话:010-64202516
微信:中医药标准化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邮箱:bzhtc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