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大学的校医院,只会开板蓝根和小柴胡?
你们在大学时发生的全校轰动的事是什么?要不是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我都忘了当年南师大的那起命案了。
上图是我在知乎的回答,当时写得比较随意,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回顾这件事,我找到了当年中国青年报对这事的报道。下面我结合报道内容和自己的记忆,来捋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事情发生在2010年,当天晚上10点10分左右,我们学校西区有个男生被舍友发现在洗澡过程中触电。当时学生们有的打120,有的找舍管去拉电闸,还有的打电话给了校医院。
为什么要找校医呢?因为校医院和西区宿舍离得非常近,走路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赶到。结果学生们等了10分钟也没等到校医,只好由一个刚刚考上救生员资格的同学,来为触电男生做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
据中青报的说法,事发20分钟后,校医才赶到现场,并且完全不知所措。她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学校的救护车,然后站在一旁看着触电男生。过了四五分钟,她才开始给触电男生进行急救。
一直到10点45分,也就是距离触电35分钟后,男生才被送上车开往医院,遗憾的是医院也没能救回他年轻的生命。
这件事发生后,学校封锁消息,中青报记者连续两次想去宿舍探访都被拒绝。当时我们听到小道消息,说该男生的家人曾经躺倒在学校门口,为此事讨要说法,也不知道最后是如何处理的。
其实,早在那件事之前,去过校医院的同学基本都领教过校医和护士的水平。他们经常干的事,就是问学生两个经典问题:你觉得你得了什么病,以及你觉得吃什么药有用。
我在知乎写了这个回答之后,发现评论区有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学校的校医同样很差劲,有人总结道:我还以为就我们学校校医是废材,结果发现天下校医一样废。
我之所以旧事重提,并不是想拉母校下水,而是想讨论现在高校中的校医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评论区有学弟说:校医院是真的废,不管是流感还是其他发烧或者头疼的,都给开小柴胡,我们都叫它小柴胡批发站!
还有的学校校医,不管什么问题,一律发板蓝根来处理。
我自己也有过比较惨痛的经历,夏天踢球胳膊负伤,去校医院处理。包扎加上换药一共去了三次,每个医生的说法都不一样,最后处理完,胳膊上留下了两道大疤。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什么高校中有这么多校医业务水平不过关?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是缺乏资金,导致无法招聘到合格的员工,还是像学生们所揣测的那样,是因为校医院承包给了校领导的亲戚们?
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校医院的定位上,就是说在大学里设置校医院,到底为的是什么?校医院工作的边界又在哪里?
因为高校是一个人流量很大的场所,所以校医院必然承担的一个职责就是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除此之外,大学体检一般也是在校医院进行。
把这两项剥离之后,校医院的职能是什么呢?我想作为一个正常的大学生,他肯定不会蠢到在自己需要做手术时,跑去校医院做。也就是说,至少在学生眼中,校医院不是用来治大病,而是用来看小毛病的地方。
问题来了,这个小毛病该怎么界定?像感冒发烧和简单的伤口处理这种,肯定应该列入其中。除此之外呢,如果你说你胃疼,或者头晕,这种情况下能不能信任校医院的水平?或者说,校医要不要具备处理这种问题的能力?
只有清楚了边界,才能根据条件去招聘,否则对学生和校医都不公平。学生会觉得,校医怎么什么都不懂;校医则会觉得,当时招聘的时候也没要求我懂这些啊。
评论区有个人说:有次一个男生在操场体测时猝死了,家长过来大闹了一顿,因为校医院就在操场门口,校医过去却没有及时做急救。
这个案例和我母校那件事,本质上考验的都是校医的急救能力。现在有些高校不是开始把应急救护列入必修课了嘛,那校医就更应该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平时这项能力完全用不到,但到了关键时刻,你懂不懂急救,就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抢回一条命。
当然,除了业务能力之外,校医院最常被批评的就是服务态度。作为学生,你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啥啥都不懂的校医,看个病要全程摆一张臭脸,开个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我试着想了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因为一天要看的人太多,给看烦了?又或者是因为总被学生吐槽,而自己拿的钱又少,应聘时也没那么多要求,所以觉得很不爽?
不管是因为什么,高校的管理人员都应该重视一下这个问题。大学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建立校医院,以及校医院的职能范围到底该怎么划。我个人还是认为校医院是必需的,因为穷学生毕竟多,而去外面看个病花销可不少。
最后再提一嘴,大学里出了事,能别老想着封锁消息,动不动就拿扣押毕业证来要挟学生吗?
用这样的方式来掩盖问题,大学生们恐怕只能学到两件事:一,大学是狗屁;二,权力可真香。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徐三石(ID:xusanshidianxia)或者长按二维码识别:
PS:建议我身边的人都学一下急救,这样我会很有安全感。
PPS:标题及文中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