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讲小柴胡汤(完整文字版)
卫气行于三焦,是人体第一道屏障,于外抵御外邪,于内固护营阴,不使其外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所以,对于出血病,你们《内科学》学过气不摄血的病理,那么这个气不摄血说的是,行于脉外的阳气不足了,不能裹行营血,使其行于脉内如常运行,所以营血外泄,这就叫做气不摄血。
现在我们推而可知,比如现在查小便,有蛋白,那不就是从这个脉管里漏出的嘛,既然气都能摄血,那气咋不能固精呢,所以,可以从气不摄精来理解,所以卫气十分重要。
少阳三焦是流通津气的通道
少阳三焦虽是津气运行的通道,津气的摄纳、生化、运行、排泄之权,却仍凭借脏腑的协同合作,操之于五脏之手。
我们为什么不治疗少阳三焦,偏偏去治疗其他五脏呢?因为少阳三焦仅仅是个通路。
那为啥我们要对少阳三焦喋喋不休呢?因为少阳三焦有无形质非常重要!所以我要多讲点。
因为,如果三焦没有形质,你怎么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联系起来呢,从组织结构上如何联系呢?
如果少阳三焦没得形质,没有这个通路,那么精气如何到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成为他们的动力呢?
如果少阳三焦没有形质,那么众多症象你怎么能够解释的一清二楚呢?
比如少阴肾阳虚了,不能化气行水,所以水饮停蓄在少阳三焦,通过少阳三焦的通路,外泛体表则肢体酸软疼痛;内浸胃肠则出现腹泻、腹痛;凌于心则悸;犯于肺则咳;上干清阳则眩。
那么水饮如何造成这些症象,学生们也一头雾水,这个水饮怎么就流于心、胃肠了,就是从少阳三焦这个通路上去的!
这下就可以豁然开朗了,如果没有少阳三焦这个通路,那该如何解释?
比如你说痰浊凌心,你说脾胃是生痰之源,那怎么一下子就去心里面了?没有少阳三焦这条通路就讲不清楚!
不明白少阳三焦,对这个根据某一脏的病机来拟定的方,怎么能治疗五脏病变,你就不知所云了。
比如我们要讲的小柴胡汤,一般就说治胆经,胆经就治胆囊炎就行了嘛,那怎么能治疗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等等很多问题嘛。
小柴胡汤
主治:邪踞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亦治热入血室,黄疸,便秘,失血,项强,眩晕、妊娠恶阻,风丹,虚人感冒等证。
适用体质:体质虚弱。
这个病,它适用于体质比较虚的人,因为行于少阳三焦、半表半里、腠理的卫气虚损了,抵御外邪的功能就低下,外感风寒以后邪气就趁虚而入,客于少阳三焦的半表半里。
所以我说如果落实到足少阳胆经,那么胆经如何成为人身的半表半里,简直百思不得其解。你只有从手少阳三焦去理解,到处都是半表半里存在,凡是夹层中空的都是半表半里存在。
所以在伤寒论里有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是说明了①平素气血不足,腠理不密,邪气所以能乘虚而入。②邪气客盘踞于少阳三焦的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而寒热往来。
它是什么基础物质发生了病理改变?津、气!那么除了津气还有什么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没有?你们想一下手少阳三焦包括了哪两个部分?包括了腠理、膜原。
由于机体发生了病理改变后影响到了膜原,它不仅仅是手少阳三焦发生了病理改变,它还从少阳三焦内归胆经、胆腑,发生了胆经的病变。
症状分析
我们把小柴胡汤证归纳下,它就有四组症状,可以概括为气郁、津凝、筋膜失柔。
1、气的病理改变
寒热往来,正气邪气相争,如果说正气弱,邪气盛,则病人恶寒;那么正气郁结了一定时候,正气欲通,阳气欲达表,就发热,所以这种病人,寒热往来,往往一天2~3次改变,他不像疟疾,隔一天发一次。
阳气郁而化热。烦、发烧都是阳气郁结的现象,气有余便是火,阳气郁结,郁而不升,郁而不达,那么就会发热。
胁下痞硬,胆囊部胀痛不舒,既可以说它胆液流通受阻了,也可以说气机阻滞不通了。
你看发热、寒热往来,胁下痞硬,都是气的病理改变。
2、水津病理改变
水津湿浊阻滞,或者说胆的疏泄失调,不能帮助消化,故嘿嘿不欲饮食。
邪踞少阳,津液流通受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影响到肾以致小便不利,凌心而悸,犯肺而咳,上干清阳而眩晕,内侵胃肠而喜呕,这是水津病变。
3、胆系经络病变
邪从三焦内归胆腑,胆经气郁,胆道不利,胆汁流通受阻,遂呈胁下痞硬、胀满、疼痛,这是胆系病变。
4、膜原病变
膜原是三焦的组成部分,邪犯少阳,气郁津凝,影响了筋膜和柔而呈目眩、干呕、项强、疼痛等证,这是组织结构病变。
所以诸多症候的病理改变可以总体概括为气郁、津凝、筋膜失柔。
病机
邪踞少阳。这个病证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既不完全属寒又不属热,就在半表半里。所以最后只能下个诊断,邪踞少阳。
治法
和解少阳法。此证既有正气不足,又有邪气趁虚而入侵袭的病理同时存在。
有正虚又有邪实,那么就要祛邪扶正,双管齐下,补泻同施。有半表之寒与半里之热同在,所以应当表里同治。
气郁化热与津凝为湿同时存在,所以应寒温共用。既有清阳不升,又有浊阴不降病理同时存在,就该升降并调。
就像《封神榜》那个姜子牙坐骑一样,四不像,所以这个治法姑且称之为和解少阳法。
方义
小柴胡汤原方剂量,柴胡是八两,黄芩、生姜、人参、甘草各三两,半夏是半升,大枣12枚。
陈修园长沙歌括里讲,柴胡八两少阳平,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柴胡这个药用八两,有疏畅气机、升发阳气、透邪达表、解除郁热几大功效,本方用它宣发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发泄气郁所化之热,疏畅三焦气郁之胀,升发郁结不伸之阳,作用全面而用量独重,所以是方中主药。
黄芩有清肺胃肝胆之功,与柴胡相配,则柴胡能舒展阳气而消除发热之源,黄芩能清泄肝胆而专门清掉已郁之热。
半夏是个燥湿运脾,和胃散水的药物;生姜温散水津,少阳三焦湿郁而独取中焦,是因为中焦为水液升降之轴。
这个病,有正气不足一面,正是因为表卫气虚了,邪气才会趁虚而入,那么扶正就用人参、甘草、大枣。
人参这个药是大补元气的,之前讲到人的卫气生发于下焦的元气,恰恰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药。通常说人参是大补肺脾之气的药,我觉得不全面,因为肺脾之气都是根源于肾中的元气。
那么你想治疗心衰时,用人参,你看到汗水收了,人也就清醒了,如果是补中焦谷气的话,那要等到吃得饭了,慢慢谷气升起来,那人都死了。
那可以说人参是补下焦元气,五脏六腑之气根于下焦元气。那么,所以说它补下焦元气就可以充实五脏六腑,所以《本经》言: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那么为啥能补五脏?就是因为它能补下焦元气。
那么这里面大枣、甘草这些甘味的药物,按照《素问·五脏法时论》所言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疗原则,就不仅有甘味增强人参补气的作用,更有缓解筋脉挛急的作用。
体现治法
表里同治:我们现在讲这个方可以表里同治,现在看这个方是不是表里同治呢?用柴胡、生姜去解表,宣畅气机,让气机出表,能够散去半表之寒;黄芩清半里之热;生姜、半夏针对半里的津液凝聚之湿。
补泻同施:刚刚我们讲到这个是补泻同施,它是不是体现了这个结构呢?你们看,柴胡可以舒达气机,黄芩清泻郁热,半夏、生姜泻去津凝之湿,体现了祛邪。人参、甘草、大枣体现了扶正。此方是不是体现了扶正祛邪,补泻同施的方法?
寒温共用:我们再看,还有一个寒温共用,半夏、生姜,是辛温的药;柴胡、黄芩是寒凉的药,体现了寒温并用的结构没有?体现了!一个是针对气郁之热,一个针对津凝之湿。
升降并疗:升降并疗,柴胡是升浮之药,半夏、生姜是降泄浊阴的,体现了升降并调。
这个方的结构简直是太完善了!所以,我在写这个方剂的时候,就说古今方剂罕与其匹,它考虑得很周到,想得那么完善,实在太难了。
有些人还没有学好,就大言不惭地说:我记啥子方剂哦,以后就依法立法嘛,你要是能依法立法的话,你就是上工的水平咯。我都不敢说我能依法立方,我只敢说我能做到依法用方。
所以说,你把古人的方剂学了,别人用了一千多年都有行之有效的,你记住后能用几十年,你花一小时就能记住,一个小时可能都多了,最多最多花一个小时把它背一背。你花一个小时背一个方,可以用几十年,这种便宜都不晓得捡,你还要去依法立方。我觉得我们要记方,不记方的是笨蛋,这种便宜都不知道捡。
随证加减治百病
你再看,这个方结构那么完善,一半主寒,一半主热,那么应用起来就可表可里,你加解表药就可以治疗表证,你加里药就可以治疗里证。
还是寒温共用的结构,如果你少用点、偏一点,你加温药就可以治疗寒证,你加清热药就可以治疗热证。
还是一个祛邪扶正、补泻同施的方,你如果加帮助祛邪的药,它就成了一个攻邪的方剂;你如果加上补益的药,它就成了扶正的方剂。
就是说它可补可泻。它还是一个升降并调的方剂,所以说它可升可降。所以说,这种结构应用起来,它可上可下,可虚可实,可表可里,可升可降。
而且,它既然针对的是津气发生的病理改变,津液病变可怎么加,气机阻滞可以怎么加,你就可以偏津、偏气来加。
这样子的话,偏表偏里,偏寒偏热,偏虚偏实,偏津偏气,你都可以加减变化。
然后它是一个治疗少阳三焦的方,少阳三焦是上面肺系,下面肾系,那你就可偏上焦怎么加,偏中焦怎么加,偏下焦又怎么加。
这样子加减的话,你说这个方用起来广泛不广泛?
小柴胡汤加乌梅治疗诸热出血
不仅如此,它不仅仅是治疗津气发生病变,你看杨仁斋的《直指方》里面用来治疗出血,它在这个方里加乌梅,治疗诸热出血。这个杨仁斋,我很推崇他,这个医家很了不起,他加得太妙了。
你们学过《内科》,《内科》里讲的出血,最常见的是机理不外乎三个,一个是血分有热,血热妄行;二个是肝的疏泄太过,肝不藏血;三个是,气不摄血。
现在再来看这个方,他加这个乌梅妙绝了。你说这个病,是热迫血热妄行吗,他有清热的黄芩,黄芩这味药不仅能清气分的热,他在古书里面的主治就有一个治疗崩症,可见这个药也是有清热止血的作用的。《本经逢源》就是黄芩一味就可以治疗崩症,治疗血热妄行的,它有黄芩。
肝的疏泄太过,血外溢了,它用乌梅去收敛止血。气虚了,就用人参、甘草、大枣啊。你看,别人加一味药,就把清热止血、收敛止血、益气摄血三种机理同时照顾到了。
所以说杨仁斋这位先生把一个治疗津气的方剂,发展到一个治疗血证方面的一个方剂了,了不起!像这种医生,就算是上工了。他就可以依法立方了。
临床用法:治疗咳嗽
我就不再多举例了,但是我再讲临床上的两个用法,一个就是这个方还可以治疗咳嗽。
治咳嗽,我们讲过了,五脏六腑都能令人咳,咳嗽就是肺的宣降津气的功能失调了,才引起咳嗽。
既然少阳三焦是流通津气的场所,其他任何一脏的功能有障碍了,都会引起少阳三焦津气的失调,如果它犯于肺,就会咳嗽。
所以这个方,张仲景就提出来了,或者咳,就可以用这个方,确实是可以的。
你看一下《苏沈良方》,就是苏东坡和沈括两个大文豪写的,他就讲到,在元祐二年的时候,京师无论长幼都咳嗽,他说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换干姜,加五味子,服之皆验。
我常常就用这个方,把生姜换成干姜,再加细辛、五味子、茯苓,我就把《金匮》里面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在里面,加这几味药就变成了苓甘五味姜辛半夏了,用它治疗咳嗽就比较合适。
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临床指针
这种咳嗽,有两种指针用小柴胡汤,一种是,在临床上,有时咳的是稀痰,有时咳的是黏痰,这种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方,按照我刚才那种方法来应用。
还一种就是,一咳就把胆汁咳出来了,所谓胆咳之状,咳呕胆汁,那这就是小柴胡汤。
记得81年,还是82年,我给西学中班的人上课,春熙路那边有个女医生来学中医,她就咳了一个多月,一咳黄胆(胆汁)都要咳出来,我说你这个嘛,《咳论》就讲胆咳之状,咳呕胆汁嘛,小柴胡汤加了一味芦根,一吃就好了。
所以我觉得在治疗咳嗽方面,你们也可以用这个方。
其他,在临床应用还多,你们看我写的第三版的《中医治法与方剂》,列了三十二个临床应用;后面的加减变化,以这个方变化出来的,又列了十几个。
如果你把这些都记熟了,你都还不会用,不会加减变化,我都不相信了。加减变化就是按照偏表偏里,偏寒偏热,偏虚偏实,偏上焦、偏中焦、偏下焦,偏气偏津,你就可以加减变化。
所以我今天这堂课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讲授者|陈潮祖
整理|袁韬、李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