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类方】03小柴胡汤方证
三、柴胡类方
助记
《中医十大类方》
2024/12/15
03 小柴胡汤方证
上腹痞痛胸胁满,
发热持续往热寒,
纳差口苦心烦呕,
苔黄白腻脉多弦。
提要
01
胸胁苦满
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胸胁苦满,伴腹痛腹胀、心烦喜呕等胃肠症状,可以认为是小柴胡汤证的特征之一。这也是本方用黄芩、半夏、生姜的根据。
02
往来寒热
往来寒热,发热或低热持续。有明显的体温升高或呈弛张热状,或低热持续,患者并有寒热往来感觉。
默默不欲饮食
03
心烦喜呕
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烦喜默默等词,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在主诉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同时反映患者的情绪不好。口苦是指自我感觉口内有苦味,特别是在睡眠觉醒后及进食时,往往因为口苦,食欲及情绪受到影响。
04
苔黄白腻,脉弦
苔黄也表示里有热;脉弦,是指脉象长而直,如按琴弦。这种脉象多出现于柴胡汤证中。
附:名家验案
不明原因发热案(黄煌)
某女,39岁,德国人。2017年4月10日初诊。
不明原因持续低热3月余,体温最高39.5℃,抗生素10天无效。后发现肝功能异常,2017年4月7日查:ALT141U/L,AST58U/L,γ-GT139U/L,CRP 52.8mg/L。希望改用中医治疗。询其体温反复在39.6℃,汗多,胸闷有窒息感,食欲差,2天前呕吐,大便日2次偏干,3天前来月经。
其人173cm,73kg,体型中等,肤白,不愉快貌,舌苔厚腻,脉滑88次/分,剑突下按压不适。考虑这种反复发作的低热,当按往来寒热处理,且在月经期,小柴胡汤最为适合。
处方:柴胡40g,黄芩10g,姜半夏15g,生晒参10g,炙甘草15g,干姜5g,红枣30g,白芍20g。5剂。
5天后复诊:近两天体温37℃,食欲好转。原方柴胡减量30g,7剂。
2017年5月17日三诊:告知原方持续服用至今,病情稳定,上次就诊后至今仅有两次因为疲劳后有低热,但不超过37.8℃。食欲正常。嘱咐原方10剂,每周服2剂。
2017年7月11日四诊:上方服用至今,体温一直正常,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正常。2017年7月5日查:CRP 39.8mg/L,ALT 44.4U/L,AST 42.4U/L,γ-GT 82.2U/L。
按:低热持续3月余,当视为往来寒热,而且患者胸闷、食欲不振、呕吐,且在月经期,符合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热入血室等小柴胡汤方证诊断,小柴胡汤加白芍服用月余,体温稳定,守方3个月,病情控制。请注意案中患者神态的描述——不愉快、抑郁情绪等,是小柴胡汤适用人群常见的。舌苔厚腻,不一定用芳香化湿药物,根据《伤寒论》记载: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方证可见舌苔白或厚腻。另外,本案迅速退热,与大剂量柴胡有关。柴胡大剂量用于往来寒热,小剂量用于胸胁苦满,故小柴胡汤原方柴胡用八两,而治疗胸满烦惊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仅用四两。本案用小柴胡汤加白芍,即《辅行诀》中的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白芍、甘草合用,有保肝功效,对大便干结、关节痛的肝损患者比较适合。
摘自:南中医国际经方学院特色教材《经方医案》
- END -
黄煌经方丨学习与实践
经方慧医丨经方惠民
文字:《黄煌经方助记手册》 王晓军 黄煌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