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火,喝什么?——基于小柴胡汤方剂结构解读人体“三焦”之功能
上火怎么办?
凉办!
既然上火,我们吃点下火的药就好了。金银花、菊花、莲子心泡茶,还可以喝王老吉。
这样,就能下火了吗?
我们发现,偶尔上火的人,吃了很有效;总是上火的人,却是越吃火越大。
因为,人不是一杯水,只有一个空间,加热就热,冰冻就凉。人是多个空间组成的,往往是有热的地方,就有凉的地方。凉热常常同时出现在人体的不同部位。
比如:口里长口疮,火辣辣的;胃却怕凉,一吃清热药,胃就不舒服,还拉稀。
这种情况就是胃火大,脾虚寒,老百姓常说:上热下寒。
要想治上火,就必须对人体的基本结构有个认识。
我这里选了小柴胡汤,来从方剂结构分析一下,来看看医圣仲景是怎么治下火的。
小柴胡汤由七味药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治什么病呢?
上火,症见:口苦,咽干(咽痛也行),眼睛干涩,咳嗽,咯痰,心烦,没啥食欲,等等;感冒发低烧也管用,只要是上火就行。
西医们认为小柴胡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这种认识虽然不全面,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小柴胡汤是如何清热呢?它与直接吃下火药有什么区别呢?仲景的思路如何?
仲景把人体从上到下分了三个部分,称之为三焦。
上焦主要包括心肺,在人体上部,是人体产热的动力站。这个热需要运送到中焦和下焦,否则就会上火。
中焦是脾胃,管消化的,特别容易被饮食所伤。因为在中间,也管上、下二焦的升降。
下焦是肾和膀胱,水比较多。当中焦受伤后,就不能治水,水就冲逆到中焦、上焦。五行来说,土不克水,就是这样的。
一旦脾胃受伤,上焦产生热的下行通道被堵,就会上火。同时,中焦不能制化,导致下焦的水气上逆,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咳痰等水逆的症状。
所以说,上火不是一个单一问题,而是一个综合问题。
这时候,一味的清热下火,对于体质虚的人来说,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需要综合治理。
仲景在《伤寒论》中,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调理脾胃,恢复中焦的升降制化功能,这是妙处;
2.黄芩清热,把多出的火清掉,治疗口苦,咽干,目眩;
3.半夏化饮,把上逆的水化掉,治疗咳嗽、咳痰、呕逆;
4.柴胡疏通,把堵塞的道路打通。在感冒发热时,这个打通的过程常常伴有汗出热退,仲景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小柴胡汤并不能治疗所有的上火,但是,却给出了治疗上火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这些理念,是后世诸方所不具备的。
结语:
治病不是直来直去的。《内经》所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这些只是基本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变通,才会成为好的医生。所以,古代那么多的医生,只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附医案一则(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医案):
孔某,男,2岁,1965年1月24日初诊。
感冒发热10日不愈,已用青霉素、氨茶碱、四环素及中药汤药治疗均不效,而找胡老诊治。仍咳嗽,痰盛而喘,呼吸困难,腹胀,便溏,手足心热,舌苔白腻,脉弦数。证属三阳合病又兼挟痰湿,治以清解三阳,兼祛痰湿,与小柴胡加生石膏合半夏厚朴汤。
处方:
柴胡24g 半夏12g 党参10g,
黄芩10g 生姜10g 大枣4枚
炙甘草6g 生石膏45g 厚朴10g,
苏子10g 茯苓 12g。
结果:上药水煎2次得200ml,频频喂饮,约一天半服完。药后汗出,热退身凉,咳减喘已,腹胀已,继给半夏厚朴汤2剂,咳也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