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竟以秃为美!原来蒙娜丽莎不是秃,只是剃光了发际线
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时
你是否也曾疑惑过,她为什么没有眉毛和眼睫毛?为什么发际线那么高?
难不成蒙娜丽莎也脱发?
先别急,咱们再看一幅画
同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妻子的发际线同样也不低
真人画像这样也就算了
在《圣母与圣婴》这幅画中,圣母光洁高昂的额头格外突出
一个两个是巧合,但这么多都脱发总不太可能吧
于是经过多番查证,小酷发现一个惊天大秘密!
在这个时代,她们以、秃、为、美
OMG!现代社会的男女为了留住的自己的头发那可真是绞尽脑汁
各种生发膏、防脱水、甚至假发片是一个不少
而她们竟然以秃为美?!
再看看自己的发量
这要放在那时候怎么也得是个大美女吧
不过中世纪的女性为了能有一个突出的前额也是煞费苦心
和现在的人为了能不秃头而做的努力不遑多让
因为那个时代,前额被视为脸部的中心点,所以女性会把睫毛和眉毛去掉以突出前额
更有甚至,还会把自己的发际线去掉,只为呈现一个完美的椭圆形的额头
啊……这……
真的好看吗?
如果你有着长且浓密的睫毛和眉毛,以及一头蓬松充盈的头发
不仅不会被众人羡慕,相反还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被众人丑拒
所以中世纪的女性全都将自己的发际线和眉毛剃掉
可剃刀是有钱人才能用得起的东西
毕竟中世纪的欧洲还没有现在的生产力,能用到脸上的小巧且锋利的剃刀价格都是不一般的
至于说普通的剃刀,笨重且不锋利,一不小心还会将脸刮破
那穷人怎么办?
答案是:硬薅
咬着牙,忍着痛,把前额的头发以及眉毛睫毛都一根根拔掉
嘶——听着就酸爽
可为了符合时代的审美,再痛苦也得拔
于是欧洲中世纪的女性人人都拥有着这样的一张无毛脸
大概是硬薅太过残忍吧,于是她们发明了看似比较温和的脱毛剂
将砒霜与硫化物混合涂抹在前额的头发上,将头发生生腐蚀掉
然后再抹上蝙蝠血和青蛙血,以求绝毛
这种脱毛剂好不好用先不说,光听使用的东西就让人毛骨悚然
还不如直接上手薅呢
无毛脸有了,在装扮上也不能落下
为了进一步凸显额头,开始流行将头发向后披散——如《蒙娜丽莎》
或者直接挽个发髻
这样着实像一颗卤蛋
所以有钱人还会在头上覆上轻盈的薄纱或者缎带
装扮可参考达芬奇的另一名作《抱貂女郎》(又名《抱银鼠的女子》)
这在当年可是最潮的打扮了
更加精致华丽的装扮还是得看皇室
具体可参考亨利八世的六任妻子
当然,除了大人孩子也是这样
只能说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审美是不同滴
中世纪的欧洲以秃为美,可现在的人却为了头上的几根头发大费周章地去维护
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才是每个人的梦想
所以有了假发的存在
不过都说流行是一个轮回
这种以秃为美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流行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