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为何不叫大柴胡呢?原来其中的奥秘在这里!
1
汉代,南阳地区一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大的取名大大,小的取名小小。一日,兄弟俩同时发烧,延请当地名医张仲景医治。张仲景诊断后认为兄弟俩的症状相同,但病因不完全一样,根据兄弟俩不同的病因,分别给小兄弟俩各开了一张处方。这两张处方的相同之处都是以柴胡为君药,并且都有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大大的处方中有大黄、枳实,小小的处方中有人参、甘草。张仲景怕病家吃错了药,分别在大大的处方上写了个大字,在小小的处方上写了个小字。张仲景的方子果然很灵验,第二天大大和小小的病都痊愈了。后来这两张方子张仲景屡用屡效。
张仲景晚年在编写《伤寒杂病论》时,决定将这两个方子都收入书中时,考虑到这两个方子都由七味药组成,都以柴胡为君药,都有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只有其余两味药不同,都该命名为柴胡汤,但如何区别呢?想到一张首先是大大用过,一张首先是小小用过的,因此,把大大用过的命名为大柴胡汤,把小小用过的命名为小柴胡汤。
《伤寒论》中与柴胡有关的两个有名的方子就是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
➢从药物组成分析:
▶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
➢从组方思路分析:
小柴胡汤为伤寒少阳证之主方。
小
柴
胡
汤
《伤寒杂病论》有这样的记载,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忽冷忽热、两肋和胸腹部位不适,但是又不想吐,头晕而不想吃东西。)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从临证经验分析:
虎彤—小柴胡颗粒
【成分】: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方解】:方中柴胡疏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热,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开结痰,降浊气以止呕;党参补气扶正,甘草和中;更加姜、枣以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不内传。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10克)~2(20克)袋,一日3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