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与外治结合疗效好(有三伏贴成分和用法)
中医书友会第1206(原118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真诚、朴实的戴老师分享了自己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按压、针灸、拔罐、穴位敷贴、艾灸等方法治疗疾病的心得,每种方法都简单易操作,而且疗效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推荐!(编辑/王超)
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法的联合运用
作者/戴全志
尊敬的宋(柏杉)老师、马(新童)老师和张(立山)老师,大家晚上好。首先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正是各位老师的无私分享,才使我这个中医小学生学到了很多,这一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
自我介绍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02年毕业于万杰医专,专科。毕业后,由于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也没有家传,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太好,就做了几年医药代表。当时医药代表还是很挣钱的。但是它虽然很挣钱,但是对我来说好像是一种煎熬。我的梦想是做一位济世救人的中医。当时,每次去山东的省中医,我都到邸秀萍老教授那里看他老人家看病。他老人家的病号特别多,疑难杂症也特别多。从他那里,我看到了一个一个的疑难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我那时候就更坚定了去做中医的信心。
07年,我到我们市中医院跟高中方老师进修学习。08年,才真正开中西医结合诊所,逐渐的感觉到自己的中医治疗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4年的时候,就完全抛开了西医,开始走真正纯中医的道路。
由于自己知识浅薄,辨证能力也不好,为了提高疗效,我就连针灸、拔罐、刮痧、穴位贴敷,只要是觉得合适的,就都用上,联合应用。今天我把自己在临床上,用中药配合一些外治法,治疗疾病的一些情况,跟老师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很多时候,咱们一谈到中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药。知道中药是咱们中医的主要内容,但是针灸、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等这些外治法,也是咱们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应用可以相得益彰,很多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外治法的作用,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老师应该比我掌握理解的都好。我主要是结合几个简单的病例,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病例1(中药配合穴位按压治疗顽固性腹泻)
第一个患者,乔某,63岁。长期腹泻、腹痛,加重一天。这个患者她做过子宫切除、直肠切除、阑尾切除、胆囊摘除和甲状腺手术,她还有糖尿病。她直肠切除后,就腹痛、腹泻。我们这里是中医院的一位老师,给她瞧了一年,效果不明显。最后,每天服用654-2和苯乙哌啶来维持。这一次可能是吃了不洁食物吧,腹泻加重。她从家里坐电动车到我这里来,也就十几公里的路程吧,腹泻了六次。她一进的门,我看她一愣神儿,我能感觉到一种不信任。她女儿给我介绍过她的病史,我有点胆怯。但是又不能说我不能治。我就想,先压压穴位吧,这样也有思考的时间。我就选了内关、合谷、足三里和阴陵泉,一边压一边问诊。
通过问诊,我了解到,她一腹痛就泻,泻后就痛减。纳差,口苦,打嗝,头两侧疼痛,夜间易惊醒,醒来半边汗出,有时候左边汗出,有时候右边汗出,舌有麻辣感。我看了看她的舌头,舌尖红,苔白腻,脉沉弦。压了几分钟穴位,她自觉舒服多了。可能就对我产生了一种信任的感觉,她说给我开几副中药试试吧!我想到她一痛就泻,泻后就痛减,有痛泻要方的证。但是她也有柴胡证,她的半边汗出,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我当时也想,这样也能和解左右吧,就开了痛泻要方合小柴胡汤的原方,加120克仙鹤草。因为我心里实在是没底,就开了一剂,我想试一试。
当时是早上9点,我让她十一点来吃药,十一点多,她来到诊所告诉我,这期间没有腹泻,并且从我这儿回去之后,就觉得饿的慌,就吃了两碗稀饭。听了这些,我心里面有点愕然。下午5点的时候她来吃第二煎,说仍然没有腹泻。这个患者一共吃了十几副中药,竟然除了糖尿病之外,别的都正常。
对于这个病号,我就想,我开始的时候只是按压她的穴位,她从家到我这儿这十几公里,拉了六次。我给她压了穴位之后,她到她女儿家,这中间是三个小时的时间,竟然没有拉一次,我想,这种穴位的作用,是不是就像一个开关开合失灵了?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身体的开合功能得以恢复呢?各位老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有的疑难病号,大家可以适当的配合一下穴位治疗。我平时对于急性腹泻、急性腹痛、胃疼、痛经,我都是先按压穴位,或者是扎几针。
腹痛、胃痛,我常用足三里、合谷、肩井。腹泻者,则配上上巨虚、下巨虚。痛经,我常选十七椎和膻中。当然这些病症都要随症加减。这样患者绝大部分都减轻了痛苦。这样倒也增加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也给咱们开中药治疗赢得了时间。
病例2(中药治里配合一针疗法治疗膝关节冷痛)
第二个病例是庞某,女性,49岁,她有膝关节冷痛十余年,手脚凉,麻木。背部沉紧,吃凉东西易腹泻。舌淡大,苔薄白,脉沉细紧。我给她处的方是,当归四逆加附子吴萸生姜汤合苓桂术甘汤。开方之后,我在她的右侧曲池穴扎了一针,让她活动膝关节。她当时膝关节冷痛明显减轻,十几分钟后疼痛已不明显。
这个患者共服用十五剂汤药,扎了三次针,各种症状消失。像这种伴有关节炎、肘关节、手、脚,及颈肩腰腿疼的患者,我开中药内服的同时,经常配合扎几针。平时我用针很少,一般也不过三、五针。这些我都是根据王文远老师的平衡针,张显臣老先生的手三针、足三针,还有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有时候也参考董氏奇穴的针法。我用体针的时候很少,一是不方便,二是避免风险。我觉得咱们作为中药内服的一种辅助,这几种针法就可以了。并且这几种针法都立竿见影,平衡针一共38个穴位,手、足三针,共六个穴位,一针疗法也就二三十个穴位。如果不是专业的针灸师,这样的几十个穴位就够咱们用了。
眼三针
在这里,我前一段时间和李彦超老师探讨过这个眼部疾病的治疗。我觉得针对眼部疾病,咱们扎针的效果可能好于别的效果。一般眼部疾病或者是眼睛红肿疼痛,或者是麦粒肿、霰粒肿,一般的我就扎三个穴位:第一个是,液门穴透刺;第二个穴位是,第二、三掌指关节,握拳的时候,它的指间也是透刺;第三个穴位,在拇指指背的地方,用董氏奇穴的去污穴。
图为穴位1,穴位2
图为去污穴
这三个穴位,一般的疾病,我刚才说的这些,绝大部分都能立竿见影。一般的麦粒肿、霰粒肿,可能今天晚上扎一针,明天它就消肿了,它就不疼了。那些肿的比较厉害的,当时可能就能见效,就能看到水肿往下降。这三个穴位扎下去,一般都能立竿见影,疼痛的能明显感觉到疼痛的减轻。你麦粒肿、霰粒肿的,当天晚上扎进去,可能第二天它就消下去了。像这一种眼部的疾病,大家如果遇到了,可以试一试,真的效果确实是很神奇。
病例3(发泡疗法治疗顽固性固定痛点)
这第三个病例呢,他是黄某,男,十八岁,是菏泽学院的学生。他颈部不适,后背沉紧,有时觉胸闷,咽中不适,总觉得有痰。身上容易出汗,胸前区乳头右侧和乳头左侧偏腋中线,各有一个痛点。家里人怕是心脏病,从初中就中医西医看了不少,各种心脏检查也做了不少,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他二便饮食都正常,舌淡苔白,脉略沉。我给他用了桂枝加葛根汤加厚朴杏仁。吃了三剂后,各种症状减轻,唯有两个痛点没有变化。
再开药时,我在痛点处和痛点对应位置拔了罐。起罐后,罐印显示有瘀血。给他刺了血,刺血后痛点有点减轻。当时我正做三伏贴,我想我就给他贴一幅试一试发个泡。贴完后,几天后复诊,他说:回去后起了水泡,水泡消除后两个痛点不疼了。患者当时非常高兴,他说:治病那么多年,如果早一些遇到你,肯定能考一所好学校。
从这以后,我遇到有固定痛点的,长期治疗效果不好的,且痛点大小不超过硬币大小的,就会配合这种贴敷发泡,它的效果非常好。各位老师如果有这种情况,也可以试一试。
关于三伏贴
关于三伏贴,这几年很火,我觉得也需要我们这些有良知的中医同道的冷思考。因为现在,他是懂的不懂的各种机构和个人都在做,辨证不清,或者根本就不辨证,穴位把握不准,或者根本不让它起泡,这样造成疗效不好。很多人一开始对中医有感情,觉得中医好,贴了之后反倒不信任中医了。我觉得这对中医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我做三伏贴,吸取了宁波的陈蓓华老师的经验,参照《张氏医通》的配方(白芥子25%,细辛25%,元胡20%,甘遂20%,麻黄10%)。
三伏贴本身就是一种发泡疗法,它不起泡也有效,但是不如起泡效果更明显。我们现在的医疗环境不好,我们让患者贴后有反应,又不能让他们反应太重。
我的方法是:白芥子占25%,这25%的白芥子我就把生的和熟的掺一块儿。这两者的比例我分为四种:1:0,1:1,2:8,0:1。第一次用0:1的贴的部位,如果有点红或者有水泡,我下次还用0:1的,如果没有任何反应,我下次就用2:8的,以此类推。
我做三伏贴已经有四年的时间,我总结了一下,三伏贴,对于寒性疾病的有效率能达到70%吧,关节炎见效最快,寒性的关节炎用一年大部分都有效,最快的一次就能感觉到症状的减轻。各位老师,以后我们用中药的时候,可以配合着使用,如果我们辨证准确,穴位配合适当,这种疗法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刚才说的,拔罐的痛点和项背位置同时拔罐,也可以单独的相对位置拔罐,也可以扎几针。这里所说的相对位置,也是我们针灸所说的缪刺取穴法,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前病刺后,后病刺前。就比如胸前区有一个痛点,那我们就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后背的位置。
病例4(中药配合拔罐起泡治疗上肢沉痛)
第四个病例,是我用中药配合拔罐联合治疗的一个病例。陈某,女,52岁。身体沉重无力,她本人描述,拿筷子都特别费劲。她的手和上肢,沉重、疼痛、麻木。两肩胛骨之间,沉、紧,按压不适。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滑,脉沉细紧。我当时给她用的麻附辛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7剂。开完药,我给她配合背部太阳经和天宗穴拔罐。只拔了十五分钟,她的罐内就开始起水泡,拔到三十分钟,所有的罐内都有水泡,密密麻麻,水泡大的有葡萄粒那么大。我把水泡给她排完,患者顿时感觉轻松很多。她本人讲,减轻有三成吧。
患者十几天后复诊,她自己说在家干了几天农活,耽误了复诊。但是干农活的时候,现在已不觉得太累,她身上轻松了有七成吧。患者复诊了有三次,配合拔罐拔了四次,最后一次已经没有水泡。
最初我碰到拔罐起水泡这种情况我不太明白,我就咨询在医院工作的老师,他们都觉得拔的时间太长了,拔的时间短一点,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我当时觉得应该不是这回事。拔同样的时间,为什么有的人起水泡,有的人就不起?为什么有的部位起,有的部位不起?并且,有的年份起泡的人多,有的年份起泡的人少。今年起水泡的就比较多。我觉得这和身体情况,和五运六气都应该有关系。只是五运六气,我不懂这方面。在我这里,凡是身体沉重乏力,背部沉紧,或者是颈项腰腿疼,又没有明显的气虚的情况。我在用中药的同时,我都给他配合拔罐,大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各位老师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做一下试验,这方面效果真的挺好。
病例5(中药配合艾灸治疗崩漏)
这第五个病案,是一个崩漏的患者。48岁,月经一月未尽,量大,色黑。已经服用了二十多副中药,疗效不佳。患者腰酸,小腹胀,月经量多、有块,易生闷气,手脚冷,嘴唇发暗,身体乏力。纳可,二便调。舌暗,苔白,舌底瘀血明显,脉弦滑。我的处方是柴胡12克、枳壳12克、白芍12克、黄芪24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三七粉10克、桑叶15克、地榆30克、贯众30克、白头翁30克、黑芥穗10克、升麻10克、川断15克、益母草60克。开完药后我给患者针断红穴和太冲穴。用断红穴是学习徐芳老师的经验。针完后,我给患者拿了一盒艾条,让患者回去,自己去灸断红穴和隐白穴。第二天,患者打电话来说,经量明显减少。第三天,患者电话告知,月经已经干净了。一般妇科的疾病,我经常药、针、灸合用,特别是一些虚寒性的妇科疾病。有句话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
病例6(穴位贴敷治疗腹胀如鼓)
前几天我还单纯用穴位贴敷,治疗了一个顽固性腹胀的患者。这个患者,45岁,女。她膝关节手术后,可能和麻醉有关吧,腹胀如鼓,出院时依然没有减轻。有位老师建议他用四磨汤,可是用的时候轻一点,不用的时候依然如故。找我诊治的时候,患者痛苦连声,但声音洪亮,腹胀如鼓,我第一次见腹胀得那么厉害的。舌略红,苔略白厚,脉略滑。我想给患者开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可患者说现在一闻见中药味儿,就有点想吐,吃不下中药。我就给用半夏、白豆蔻、砂仁研粉,姜汁调和,贴敷神阙、内关穴。第三天,患者的老公告知,中药刚吃下去就吐了出来,没有再吃,只贴敷了三个穴位。而患者腹胀那么严重的情况,居然恢复正常了。这几天患者给我介绍了好多病号。我用的半夏、白蔻、砂仁,它的比例是5:1:1,生姜汁,我一般再加一些水,用50%以下的浓度,浓度太高容易起水泡。这种方法用于腹胀、小儿厌食、恶心呕吐,如果辨证准确,效果非常好。穴位贴敷,很多书上都提到了透皮剂。透皮剂一般用桂氮酮,桂氮酮的用量,占总量的1%到2%。我个人的经验是,辛香的药物本来就具有走窜性,如果辛味比较大,不加透皮剂效果也挺好。
各位老师,我今天给大家说这些,没有说太多的理论。这是因为理论的东西,可能大家比我懂的要多得多。我个人起步比较晚,中医的知识比较匮乏,我说的这些都是雕虫小技在这里真的有些耽误大家的时间,我期待与各位老师学习更多的知识。谢谢大家。
I版权声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灵兰中医书友会发表。作者/戴全志。文字整理/阿珓、霜石。编辑/王超,校对/阿珓、勤莉、杨秀国。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I投稿邮箱tg@linglan.com
【灵兰中医App】已更新到1.3.5版本,新增了留言和音频定时功能。看文章想留评,听音频自动关,那就赶紧升级新版本吧。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下载,也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灵兰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