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斐:从小柴胡汤浅谈《伤寒论》六经实质及小柴胡汤皮科应用举隅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一
12:00
聚友会微信群讲稿首发
专注中医·始终原创
讲者介绍
陈绍斐,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国际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多年从事皮肤科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中医中药、新药物和新技术治疗难治性皮肤病及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分会秘书,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分会秘书兼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医师分会委员。
专业擅长: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黄褐斑、白癜风、脱发、过敏性紫癜,各种皮炎、疱疹、疣、癣和疑难病等。
从小柴胡汤浅谈
《伤寒论》六经实质及
小柴胡汤皮科应用举隅
我一直比较关注经方、六经辩证在皮科的一些应用,《伤寒论》小柴胡汤的原方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这7味药,大家都很熟悉。我这几年学习经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把关于这个方的原文先全部过一遍。下面先复习一下关于整个《伤寒》、《金匮》的小柴胡汤的原条文。小柴胡汤在《伤寒论》里边,原文还是比较多的,虽然整个少阳证的方证并不多,但是关于小柴胡汤的条文比较多。我习惯于把这些条文放在一块,然后找共性的东西,这样可以更深刻、更好的去理解这个方,然后再看它的应用。
《伤寒》: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金匮》:
【15.2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17.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21.2】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22.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美好春日,如约而至
HELLO SPRING
我们首先看一下第37、96、97条找共性,37里边有胸满、胁痛,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这都是《伤寒论》关于小柴胡汤非常经典的描述。99条胁下满,100条阳脉涩,阴脉弦…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104条胸胁满而呕,144条如疟状,148条心下满…半在里,半在外也,149条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229条胸胁满,230条胁下硬满,231条腹都满,胁下及心痛。我们再看一下266条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还有《金匮》里面的条文,我们再一块看一下,《金匮》里边有腹痛而呕者宜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而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妇人中风…往来寒热,发作有时等等,小柴胡汤主之。这是整个关于《金匮》、《伤寒论》里面所有小柴胡汤的条文,通过这些条文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柴胡四大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个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柴胡四大证,也是小柴胡汤的主证。那么它的辩证要点主要是:半表半里的热证,或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纳差者,这是小柴胡汤的一个主证和辨证要点。我们再来简单的去看一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的主要君药是柴胡,柴胡在《本经》里面是这样记载的: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集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说明柴胡是一个行气导滞的解热药,可以治疗胸胁苦满,在方中它是主要的,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止呕,然后还有参、枣、草补胃养津。这是主要的小柴胡汤的方解。那么对于少阳,作为一个少阳的经典方,主要还是看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主要是少阳,邪入少阳,导致胃气不振,气血外虚的一个少阳原因,那么人参从而可以补中、可以养津。所以徐灵胎说: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主要是它补中的作用。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所以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这是小柴胡汤的这样一个方证。
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是想通过小柴胡汤更好的理解六经,理解六经的实质。我是河南省的第一届青苗人才,跟师王旭教授,王老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传承人指导老师,然后我跟随他的过程中学习一些中医外科的东西,后来他又给我一些他家传的东西。王合三先生是他的爷爷,然后在他那里学到了一些关于很多《伤寒论》的一些东西,感觉有一些拨开云雾的感觉,非常好。(注:王合三,1881-1955年,《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中州名医,尤擅长内、儿、妇科及《伤寒论》研究。)后来读王合三先生的书,里面有很多真知灼见,比如说他提到:后人读《伤寒论》,往往用内经上的六经来解释《伤寒论》,将实事求是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变成形而上学的玄学,这个是非常可笑的。还有他谈到:少阳和厥阴,少阳篇的寒热往来与厥阴篇的热几日厥几日,症状皆一系列,不过强人得病为阳,弱人得病为阴罢了。还有六经立法,万病之隐括也,这些真知灼见,我读完以后就有一种非常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后来就接触到了胡希恕老先生的思想,学习了八纲六经方证的思路,基本上感觉摸着了六经辨证的一个门了,感觉就非常好,这段时间主要看冯世伦先生最新出版的《经方医学讲义》这本书,基本上把他以前的很多思想都很好的概括,也很系统。
美好春日,如约而至
HELLO SPRING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主要是首次提出了半在里半在外的概念,我们可以讲半在里半在外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伤寒论》发展《汤液经》最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理解六经的关键,专门提出了半在里半在外的概念,这在以前都没有,在东汉以前认识病,要么里要么外,那么能提出半在里半在外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就是说在表证和里证之间,还有一个半表半里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也是张仲景非常大的一个贡献。通过这样一个半表半里证,一个新的病位,表、里、半表半里三个不同的部位,然后再加上阴和阳,那么就有表阴表阳、里阴里阳、半表半里阴和半表半里的阳证,刚好就对应了六经。
首先表、里、半表半里,它是病情反应的病位。首先表是指体表,是由皮、肉、筋、骨组成的一个外表;里就是人体的里边,主要是消化道,食道、胃、大小肠等等;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内里之外,胸腹两大腔间,主要脏器所在地,我们称之为半表半里,其实也是症状最多的、病变最复杂的一个部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六经的实质,表阳证就是太阳病,半表半里的阳证就是少阳病,里阳证是阳明病,表阴证是少阴病,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厥阴病,里阴证就是太阴病。那么这样一来:三个病位两个病性,刚好六经。这就是六经的实质。通过这种的理解,我们就能更好的去理解《伤寒论》。我们刚才讲到,无非强人得病为阳,弱人得病为阴。
那么对于六经半表半里和里证的治法,我们首先看一下表证,表证主要是汗法,汗而发之。主要阳证是太阳病,阴证是少阴病,表阳证的主要代表方是麻桂,表阴证就是少阴病,主要代表方是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半表半里主要是和法,半表半里的阳证是少阳病,主要治法是小柴胡汤为代表方,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厥阴病,主要代表方是柴桂姜和乌梅丸,都是和法的。半表半里位于中间,一般合病会比较多。里证主要用下法,主要是里阳和里阴,里阳证阳明病,主要有两个代表方,白虎汤和承气汤,里阴证太阴病,主要代表方四逆汤、理中汤、大黄附子汤等等都可以。
我们分析了六经的实质,六经的治法,还有代表方。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符合逻辑的、简单的、容易理解的中医思维,所以我个人目前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去进行六经辨证的。所以我们理解了小柴胡汤,理解了半表半里,理解了小柴胡汤作为半表半里阳证的代表方,我们就能更很好的理解六经的实质,理解六经的实质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伤寒论》,同时我们掌握了六经实质以及六经辨证体系以后,我们就很容易、也可以把这种时方、验方纳入到辩证中来,我们也可以去理解,去解释时方验方的有效性以及他们的局限性。
同时我们要扩展《伤寒论》方的应用,比如说皮肤病,不管是痤疮、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在《伤寒论》里基本上也没说哪个方能够治疗皮肤病,但是只要适合,每一个《伤寒论》的方子都可以用来治疗不同的皮肤病,就看辨证属于哪一个经、哪一个方证,随证治之。所以把理解六经实质之后的六经辩证纳入到思维体系中、辩证体系中,是非常好的。其实就是说不管哪种辩证方法,无非都是病性加病位,那么病性加病位在六经辨证体系中,就显到比较简单,我们把病位分为三个,把病性分成两个,这样三种病位加上阴阳两端的病性,刚好对应六经,也就对应了六经辩证、六经治法,这样就把这个体系给串起来以后,我们很好的去应用,也可以很好的去解释临床上的验方时方,包括一些效果很好的时候,我们用六经思路去看一下为什么,去想一下,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好春日,如约而至
HELLO SPRING
SPRING
ENJOY THE SPRING
下面我发几个临床的一些应用举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探讨一下,供大家批评指正。
病例1,女性30岁,银屑病两年,期间愈1年半。因感冒扁桃体发炎后,全身复发点滴状银屑病,伴微痒。刻下症:全身泛发点滴状银屑病,咽干咽痛,口苦口渴,无恶寒发热,无腹痛便秘,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这个病人本来我们常规是要给她用白疕1号(《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就是清热凉血活血的方法,但是她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小柴胡汤证的一个表现,所以我就临床上大胆的给她应用小柴胡汤,合上一个桔梗甘草汤,然后加上石膏、生地、玄参,应用一周以后,咽痛消失,没有新发皮疹,皮疹大部分消退,退的是相对比较快的。然后用小柴胡汤善后,大概前前后后不到一个月皮疹就完全消退了。有时候我们觉得经方很神奇,就神奇在这里。
病例2,一个湿疹的病人,男性,58岁,病史两年,加重一个月。用了很多家医院很多药,从口服的静滴的,效果都不是很好,中药用了很多,消风散、龙胆泻肝汤等等,还有很多清热解毒的药、还有方剂,效果都比较差,还是反反复复的。刻下症,全身泛发红斑、丘疹瘙痒剧烈,局部有糜烂渗出,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就是一个急性湿疹的表现,没有恶寒发热,无腹痛下利,二便调。我直接就给他直接上了小柴胡汤,加上大剂量的一个石膏和滑石粉,效果非常明显,两三天局部的糜烂渗出就没有了,瘙痒是当天就很好,然后两周左右基本上就痊愈了。没有用激素,也没有外用激素,这个效果非常好。这个湿疹其实从辩证上来讲,应该属于少阳阳明合病,所以用上小柴胡汤,然后加上一个石膏、滑石粉。
还有我想说的一个方是柴胡桂枝汤方,柴胡桂枝汤方我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用的,尤其是一些慢性荨麻疹的病人,我们辩证有太阳少阳合病的时候,柴胡桂枝汤效果非常理想的。而且我临床上发现这个方证,就是柴胡桂枝汤方证还比较常见,有时候辩证出来有表证,我们可以有和麻黄汤、桂枝汤合方的一个机会,有时候合并葛根汤也比较多。还有关于石膏的应用,临床上发现,只要发现一个舌头红的,口干舌燥的,一般加上石膏都没有问题。
我总结一下,今天主要是通过小柴胡汤,然后引出半表半里,然后再引出对于六经实质的理解。还有小柴胡汤的一些我的个人应用。那么小柴胡汤作为一个半表半里的代表方,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当然少阳也不仅限于小柴胡汤,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方。今天我要谈的重点主要是不以内经来解释伤寒,同时半表半里的提出,更好的理解六经的实质。同时方证对应的这样一个简单高效的辩证思路,我个人是比较提倡应用的,至少比一些一个病然后弄几个证型这样的一个思路,我觉得要简单高效很多。半表半里证的一个确定,除了柴胡四大证,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排除法,比如排除了表证,排除了里证,然后出现这种小柴胡汤证均可以应用,当然小柴胡汤也不限于用于皮肤病,理解了六经的实质和应用六经辩证的一个思路,对于常规思路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通常能有奇效。
● 扫码关注我们 ●
文字整理: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志愿者
本期:韩雪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
本文根据陈绍斐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的讲课录音,由志愿者整理而成,在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微信订阅号首发。转载请注明讲者,整理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