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柏:中医万能方(小柴胡汤)新解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导读:小柴胡汤在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中地位极其重要,被历代诸多医家应用,能够化裁治疗多种疾病,有万能方的美誉。
名医刘方柏教授非常善于运用经方小柴胡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刘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独到运用。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的祖方和柴胡剂的母方,在仲景著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不仅在《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阴阳易等五篇中用19个条文加以了论述,而且在《金匮要略》中又在黄疸病篇、呕吐哕下利病篇和产后病篇等三章中加以使用。
我们单凭这些即可看到,此方运用频率之高、治疗范围之广和研究空间之大。
该方外感内伤皆治,伤寒杂病皆疗,上下疾病皆适,气血病变皆宜。
具宣上、通下、和中之功,有运转枢机,疏利三焦,和畅气机,扶正祛邪之能。
全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共7味药组成。
仲景在方后罕见地列出了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等达7项或然证。并一一标出了随症加减的具体药名。
作为公认的惜墨如金,字字珠玑的《伤寒论》条文,以如此破例的讲述,不厌其烦的举例,不能不说是张仲景对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范围极广的特别强调。
全方由苦降、辛开、甘补三组药物组成。
用柴芩之苦而微寒以解热疏肝,开郁调气;
以姜夏之辛以降逆止呕,和中逐邪;
以参草之甘补益脾胃,扶正祛邪。
这一组合不仅使该方具有广适性,也因其深切和解法的组方原则及病机针对性而成为了柴胡剂及诸泻心汤等和解方的母方。
临床运用该方范围之广,可以说任何其他方剂都无法企及。关于这点可以从我的小柴胡汤‘但见一证’及其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结题论文中看出。
600例使用小柴胡汤的病例中,西医病种包括胆囊炎、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急性上颌窦炎、外耳道炎、肺结核、胆石症、急性中耳炎、急性喉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膀胱炎、更年期综合征、妊娠反应、青光眼、急性黄疸型肝炎、前列腺炎、脑动脉硬化、慢性浅表性胃炎、颈椎骨质增生、额窦炎等22种。
上述病人都曾由西医检查治疗,所以病程一般较长。
而这还因累计例数、统计时段等原因,远未包括我用该方所治病证的全部。
如湿温高热、定时阵咳、癌症、高烧、顽固性汗证、鼻渊、产后感冒、经行感冒、心中麻辣感、磨牙,以及厥阴病有外出迹象时用其引阴出阳等。
这里,仅列举一二,以资说明。
病案
举例
01
湿温定时高热寒战案
某女,50岁。
数日前从南方数省旅游回川,就诊前三晚每于子夜12点左右开始出现寒战,继之高烧至41℃,持续2小时后大汗淋漓,发热渐退。
热退后汗仍不止,一直到天明才从大汗转为微汗,昼夜不停。直到夜12点又开始新一轮发作。伴头痛,全身痛,恶风微呕,不欲饮食。同行几人均发现相同症状而住入某医院,经查都排除疟疾,拟诊为副伤寒。
本患有严重胃溃疡,以往住院时曾被引发大呕血等症。
因此惧怕住院而在他处服中药银翘散、藿香正气散、三仁汤等治疗,但三天来毫无效果。
刻诊:每晚12点开始寒战剧烈,抖颤至床铺震颤,牙咬身蜷,继之高烧至40℃~41℃,而后大汗淋漓至天明,来诊时已是上午10时,仍全身微汗。头身疼痛,恶心缩项,神疲懒言,慍慍欲呕,脉弦缓,舌白。
证属秽浊之湿邪蕴结于少阳,熏蒸于半表半里。
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黄芩10g,白参12g,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5g,大枣15g,炙甘草10g,青蒿30g。
服药当晚,寒战、高热、大汗均止。前后服药六剂,诸症完全消失。
小柴胡汤为治疗定时发病之专方,而子夜是阴阳交接的关节点,也是少阳这一枢机受邪气出入影响最敏感的时刻。这时发作的疾病,一定不要忘了首选小柴胡汤。
02
案二 定时剧咳案
莫某,男,因咳嗽发烧数日入院,入院摄片为肺炎,经输液一周烧退而咳仍不止,前后服止咳散、沙参麦冬汤等多方无效。
邀我会诊,细询咳嗽,白日微咳,而每于夜12点即阵阵剧烈干咳不止。牵扯胸腹,口干,口苦,心烦,持续三四小时后可渐归平复。脉细数,苔薄白偏干。
以小柴胡汤原方加五味子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2g,服药2剂,夜咳显著减轻,再服3剂,咳止,痊愈出院。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方柏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
【 阅读往期精彩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