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柴胡汤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抗感染抗炎作用
慢性胃炎、胃溃疡是各个年龄段均可见的常见疾病,其发生与精神压力、酒精、非甾体类消炎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其中Hp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发病因素,也是研究较多的发病因素。虽然国内外各版指南先后发布了若干种抗Hp治疗的组合方案,但逐渐增加的耐药性和逐渐增高的治疗费用,也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课题。中医药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良好疗效,对于解决西药耐药性和治疗成本的难题有较大帮助。
小柴胡汤是出于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的著名方剂,已广泛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肺炎、气管炎、胃肠炎等)和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在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治疗中,也体现了可靠的疗效。但目前尚未有从基础实验的层面,对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进行微观上的研究。最近,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对加味小柴胡汤的抗Hp、抗炎效果和机制作了观察和解释,不但证实了本方对抗Hp、抗炎的确切疗效,也揭示了方剂中的有效组分。
本研究的加味小柴胡汤组方如下:柴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大枣30克、生姜10克、干姜6克、黄连3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体外试验中,以克拉霉素为阳性对照,对抗Hp疗效分析,挥发油组分和乙酸乙酯提炼物的抑菌效果最佳;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菜酸致大鼠足趾肿胀观察抗炎效果,则以乙酸乙酯提炼物和正丁醇提炼物为最优。在小鼠和大鼠的胃溃疡模型中,以雷尼替丁为阳性对照,喂食加味小柴胡汤后,观察到抗溃疡效果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高浓度组对溃疡的抑制效果更佳。分析小鼠和大鼠口服加味小柴胡汤后的血浆提取物,分析若干原型组分和代谢组分,这其中以黄芩苷、甘草苷为主,而柴胡苷A未在血浆中找到,提示柴胡苷A已被代谢,由其代谢产物发挥药理作用。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简单的水煎剂型并不能很好的溶出有效成分,而乙醇乙酯和正丁醇的提炼物是加味小柴胡汤的有效成分的物质基础。传统水煎法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这提示中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紧迫性。
中医复方的疗效虽然在临床上已无数次被验证真实有效,但其微观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仍然所知甚少。本研究不但为我们启示了中医复方基础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同时也为中药制剂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启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