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中医重剂治验】重用柴胡经验

【中医重剂治验】重用柴胡经验

admin23小时前皮肤科1

重用柴胡经验

柴胡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寒,味辛、苦;归肺、脾、肝经。其基本功效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多用于透表泄热、和解少阳、诸疟寒热证、肝胆湿热证等。临床常用量为3~9克。

俞长荣重用柴胡经验

福建著名伤寒学家俞长荣教授指出,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本方主药柴胡用至半斤,虽汉制与现代不同,但与麻、桂、芍、姜等比较,几多至3倍,可知其功用甚广,而柴胡必须重用方为遵仲景原意,用诸临床,颇有所得。

如治董某崩漏,精神刺激诱发,形体壮健,面红,断为热入血室,重用小柴胡汤:

柴胡125克,半夏100克,黄芩45克,甘草45克,人参15克,大枣30克,生姜45克,4剂后阴道出血止。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少阳司天之政……血崩胁满。血室在躯壳之里、肠胃之外,属半表半里之少阳部位。因少阳不能透达所致之崩漏,取透热宁血法,重剂起沉疴。李可老中医治刘某急性胆道蛔虫症合并急性胰腺炎案,重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用至125克。服第一剂药,2小时后腹中雷鸣,频转矢气,呕止,痛去十之七八,后将两次药汁一并服下。2小时后,痛全止,热退净。

叶桂(天士)柴胡劫肝阴一说,影响颇大,现临床用量多在6~12克。但俞氏在临证中发现,如遇发热患者,上述剂量难以奏效。应用柴胡作为和解退热药时,一般用量在30克左右,如遇高热不退(39~40℃),用量则可至50克,并同用大枣、生姜,抑制其苦寒疏泄太过的副作用,可保无虞。而作为升提或引经药时,用量可最小,用于疏肝解郁时,用量稍大。

如治孙某,男,63岁,因左肝叶切除术后低热2个月就诊。

1995年B超发现左肝内结石,遂于7月初行左肝叶切除术。术后引流不畅,有较多积脓,经多次排脓,仍有少量脓汁无法抽出。患者术后低热2个月余,体温晨起正常,下午升至37.5℃左右,伴轻度畏寒,晚6时左右汗出热退。刻下症见:低热,乏力,小便微黄,大便偏稀,舌淡红,苔白厚腻微黄,脉沉弦略滑数。既往因胆石症于1994年底行胆囊切除术。

西医诊断:左肝叶切除术后。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中医辨证:胆腑郁热,少阳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处方:大柴胡汤加减。药用

北柴胡30克,炒子芩18克,清半夏6克,枳实15克,赤芍15克,大叶金钱草30克,蒲公英30克,鲜荷叶3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上方1剂后,体温复常,5剂服完,体温一直未再升高。

因舌苔仍厚,上方加佩兰叶9克,淡竹叶6克,减柴胡、黄芩用量,继用5剂,舌苔亦退。复查B超,积脓消失。

肝胆疾患多属柴胡汤证。本例发熟乃术后引流不畅感染所致,热虽不高,但午后发热,微恶风寒,傍晚汗出而解。特征类似柴胡证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之发热。方中重用柴胡30克为君,意在取其退热疏解之功。柴胡用量不同,则各有专攻,小剂量长于升散,一般剂量用以疏肝,大剂量则重在清热。

王立忠重用柴胡治低热

近年来,王氏采用大剂量柴胡配伍,先后治疗原因不明的低热12例,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现举数例于后,供同道参考。

1、少阳证案

江某,女,34岁,1977年4月21日初诊。低热已半年余(37.7℃左右)。

曾做过肝功能、血沉、尿常规、×线胸透等多项检查均无异常。低热原因不明。门诊曾予西药解热、抗感染等治疗,低热仍持续不退,故求治于中医。诊见:午后寒热往来,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闷胁胀,纳谷不香,小便黄。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此系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所致。治以和解少阳枢机,益气扶正。处方:柴胡30克,黄芩9克,半夏、草果各10克,党参、茯苓各12克,陈皮、甘草各6克,生姜2片,大枣5枚。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热势渐退,头晕、胸闷、胁胀减轻。守方续服5剂。

三诊:发热已退,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余症亦见好转。宗上方将柴胡减为15克,迭迸10剂。体温正常,诸恙悉除,经年随访未再发热。

2、肝郁气滞案

张某,女,27岁,1977年6月14日初诊。

持续性低热1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西医诊为不明原因低热。曾用链霉素、解热药、谷维素等治疗无效。

诊见头晕头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胁胀满,手心灼热,心烦失眠,小便短赤。舌嫩红、苔薄而腻,脉弦微数。此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所致发热。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处方:

丹参15克,柴胡30克,白芍、茯苓各12克,牡丹皮、栀子各10克,薄荷、黄芩各9克,生龙牡(先煎)各15克。

连服18剂,体温恢复正常,头晕头痛等症悉除。随访2年,未再发热。

3、肝郁脾虚案

李某,男,54岁,1980年4月7日初诊。

间歇性低热已2年。经中西医治疗均未奏效。症见发热(37.8℃)伴自汗,头晕目眩,胸胁满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而腻,脉弦细。此系肝郁脾虚所致肝脾不和,发为低热。治以疏肝解郁,理脾清热。

处方:柴胡30克,黄芩、薄荷、甘草各6克,白芍、党参、茯苓各12克,生白术、半夏、青皮、陈皮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5剂。

二诊:药后发热减轻,汗出减少,精神好转,余症同前。原方将柴胡增至45克,继服5剂。

三诊:热退汗止,余症悉平。宗上方将柴胡减为15克,继服7剂,以资巩固。1年后随访,言及病愈未发。

王氏体会,低热多与肝脾失调有关。肝为罢极之本,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宜充盈,气宜条达。如受病邪影响,便会产生肝虚、肝郁、肝脾不和、肝经郁热等病理变化,均可导致低热。而柴胡乃祛表邪,升清气,疏肝解郁,理气和血,和解少阳枢机之良药。通过临床观察,柴胡治疗低热,配伍用量一般为20~30克,最大量不宜超过45克。药物作用于人体,有病则病受之,其功效可因配伍不同而有所变易。例如:柴胡配黄芩,撤热之功更大;配党参、黄芪、甘草,能疗气虚之热;配黄芩、栀子、生地黄、龙胆草等,可解肝胆郁火之热而无升阳之害。实则以大剂量柴胡配伍应用,不仅不显柴胡偏颇之弊病,反而起到相得益彰的妙用。当然,柴胡必须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应用,斟酌病情,据症加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否则会耗散阳气,导致气虚和其化不良后果。

张琪重用柴胡治发热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认为,透邪是治疗发热的基本方法,而透邪的关键是柴胡的使用,世人多有柴胡性燥劫肝阴之说,因此治疗热病时常避而不用。而张氏治疗发热时,使用次数最多者莫过于柴胡。张氏认为,柴胡具有疏解肝胆、畅利三焦的作用,为利枢机之剂;柴胡虽能疏解邪气,能开气分之结,但不能清气分之热,故常配伍黄芩协之以清热,热甚者加用生石膏。张氏使用以柴胡为主的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发热,凡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苔白、脉浮数者,皆可用之,不必局限于往来寒热者,并重用柴胡,剂量一般在20g以上。通过大量的病例观察,不仅未见劫阴助热之弊,且屡用屡效,足见柴胡为退热之良药。

李文瑞重用柴胡治发热

北京名医李文瑞教授善于重用柴胡治疗发热,临床一般用量3~10g,重用15~60g,最大用至120g。李氏认为柴胡具有发汗清热、散表和里之功,与解热、抗菌、抗病毒等现代药理作用相合。重剂用于发热性疾病,方可获效。常在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银翘散、补中益气等方中重用。临床主要用于原因不明发热,以及感冒、肝炎、血液病、肿瘤、体虚等所致发热。一般服药2~5天,多则2周,即可热平。药量随热降而逐渐减量,未见明显毒副反应。

如治一42岁女患者。

因发热10天,经多种检查未见异常,予抗菌、抗结核治疗月余未效,遂请师会诊。

症见口苦咽干,胸胁满闷,寒热往来,纳呆食少,形体消瘦,二便如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而数。证属邪客少阳。

遂予小柴胡汤加减,重用柴胡60g。服7剂后,热大减。

守方柴胡减至30g,再续7剂后,热退病愈。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37359

“【中医重剂治验】重用柴胡经验” 的相关文章

从中医角度浅析脱发的原因,这几个原因最常见,快看你是不是?

从中医角度浅析脱发的原因,这几个原因最常见,快看你是不是?

导致脱发的原因很多,今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聊一聊导致脱发的病因是什么?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脱发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大方面: 1.肾虚肺损可致脱发 头发是肾开出来...

中医细说你为何脱发?

中医细说你为何脱发?

近几年,脱发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脱发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雄激素性脱发较为常见。3 祖国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独特的医学理论,面对脱发这一难题, 中医有些话要说。 中医古籍中...

一到秋天大把掉头发,脱发除了和肾有关,还和这些脏腑有关

一到秋天大把掉头发,脱发除了和肾有关,还和这些脏腑有关

有很多朋友说一到秋天大把掉头发,尤其是女生,最近有好多朋友问我脱发怎么办?你有脱发掉发的困扰吗? 脱发的原因有很多,脱发除了和肾有关,还和这些脏腑有关。所以大家在脱发的原因...

脱发多是雄激素闹的

脱发多是雄激素闹的

来源:【生命时报】 审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任 蒋文杰 徐文婷 文 □马宏亮 绘 头发稀疏的人总是有风吹低头见头皮的尴尬与烦恼。脱发表面上只...

头皮瘙痒难耐,头皮屑增多,是脱发的前兆吗?应注意如下

头皮瘙痒难耐,头皮屑增多,是脱发的前兆吗?应注意如下

原标题:头皮瘙痒难耐,头皮屑增多,是脱发的前兆吗?应注意如下 在今年3月份遇到了王小姐,他大好花季青春萌气,只是可惜的是。与他年级相伴的头皮屑,一直伴随着他...

脱发、疲劳,身体毛病不断,不一定是大事,可能是缺这种维生素

脱发、疲劳,身体毛病不断,不一定是大事,可能是缺这种维生素

在一个平凡的周末,张伯,一位六十岁的退休教师,坐在医院的候诊室里,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号码被叫到。过去几个月,他注意到自己的头发逐渐稀疏,常感到无故疲惫,且身体毛病接二连三,开始影响到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