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日记:新冠病毒感染后低热不退、不能吃、不能睡、头昏乏力、四肢关节痛→柴胡桂枝汤
这段时间经常能够看到网上说,医院的医生护士全部感染了,医护带病上班给病人看病等等,这是瞎子给瞎子看病,自己有治疗不瞎的药,为什么不给自己治疗好呢?当然他们精神伟大,只是个人说辞有点偏激而已!哎,我是最早准备感染的,我应该是医院最早接触新冠感染患者,还经常坐发热阳性门诊,可就是发不了发热,喉咙痛不了。呵呵呵。笑一笑,十年少,这不算正式话题。
刚刚只是对到处都是人满为患的下图而已!
关于原创问题,其实本非原创,张仲景也是以《伊尹汤液经》为蓝本,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过大瘟疫的洗礼而著作《伤寒杂病论》。我只是照个《伤寒杂病论》来记点东西。
读书、临证、思考、总结记录下来对医生的成长而言,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
在目前环境下,不要需要多长时间来验证,一两个月后见分晓。
新冠病毒感染后,外有发热,汗出,恶风,身体关节疼痛;内有咽痒,咳嗽,心烦,失眠,呕心,上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头疼头昏的病人不少。柴胡桂枝汤是必不可少的方子。
大塚敬节(日本)在他的医案里写着,很多人病人是桂枝汤证,但用药后效果不佳,腹诊时能够发现协下有拘急感,用柴胡桂枝汤就好!
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汤都是治疗发热的经典方,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少阳证,柴胡桂枝汤主治太阳少阳合病证。可以认为柴胡桂枝汤实质为小柴胡汤方证基础上合并出现了桂枝汤方证。
伤寒论第96条更明确指出小柴胡汤的方证特征,即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外感发热之后表现出来的消化道症状是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包括: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在恶寒发热的同时,伴见胸胁胀满,神情淡漠,不思饮食,心烦意乱,恶心呕吐,口苦,咽部不适,视物昏眩等,即为运用小柴胡汤的指征。
《伤寒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名方主要是桂枝汤类方,包括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芍药甘草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柴胡桂枝汤等。既治疗肢体疼痛,也治疗内脏疼痛。
原文
1、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葛根汤即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治疗颈肩拘紧疼痛,怕冷无汗者。此次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早期以恶寒,咽痛,一身疼痛等症状是效果极好,可以阻断疾病发展。
3、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临床用于:阴阳两伤,筋脉失温失养而见肢体肌肉拘紧疼痛者。
4、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临床用于产后、大失血后、各种贫血病人,血虚肌肤失养,而见周身疼痛者。虚则痛,失养则痛。
5、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351)6、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柴胡桂枝汤就是外感病由表入里,表证未解除,半表半里症状也出现的情况。
关于柴胡桂枝汤的条文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2、治心腹卒中痛者。3、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此药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由条文可知,柴胡桂枝汤可治疗以发热为代表等外感诸病,而外感诸疾对于每个病人的主诉可能不一样,如条文中所提的发热、恶寒,身体关节疼痛,呕吐,心下支结等。
由于涉及到表证及半表半里证,所以症状极为繁多,很多的植物神经功能絮乱及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我也是喜欢用柴胡桂枝汤,尤其是女性围月经期感冒,这样的症状会迁延不愈。
如下是今天收的一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入院时情况如下:
医案转载便于大家理解(红色标记是太阳表虚证,兰紫色标记是少阳证)
一、发热
李平医案:患者,女,44岁。发热5天,体温高达40.1℃。曾注射庆大霉素、安痛定等,并口服APC等退烧药,药后虽汗出但高热不解。查白血球12,000•血沉、尿常规,X线胸透均正常,体温40.IC。诊其脉缓而弦,舌质红,苔薄白。综合病情: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四肢关节疼而烦扰,恶心欲吐,二便调。证系太少合病,以柴胡桂枝汤主之。药用:
柴胡24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5克,桂枝10克,杭芍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服1剂热退,再进2剂,余证悉除。查血象:白血球降至正常。(天津中医1989)
按语: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外感发烧的有效方剂。张景岳指出: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法;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皆治表之法也。’’李氏认为,临证见发热三五天或六七天,或服它药高热不解者,无论兼见少阳证与否,即投本方,往往一二剂收功。同时,在使用时重用柴胡、黄芩,如高热达38~40~C以上,柴胡用量可达24~30克,否则,难以奏效。
魏龙骧医案:15岁之男孩,高热缠绵已逾月矣。询之,患儿初病,倦怠违和,寒热体痛,以为感冒,未足介意。继后热升,持续39℃以上,午后犹甚。自是发热必微恶寒,虽时自汗,热亦不为汗衰。热甚并不思饮。左耳后有核累累,大如鸡卵,小如蚕豆,按之亦不甚痛。脾轻度肿大,胁弓下自称有困闷之感。心中时烦,不思饮食。1974年曾有类似发热,北京某医院诊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曾予抗生素,体温不降,后加激素强的松热退出院。上病情分析,此儿证属伤寒,寒束于表,失于温散,表证不解,里热未实,故盘踞于半表半里之间,故胸胁苦满,耳左有核,少阳行身之侧也。少阳病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本可以小柴胡汤即可,然每微恶寒,知发热虽久,而表证仍留有未尽,故取柴胡桂枝二汤各半之。柴胡9克,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30克,生姜2片,大枣5枚,桂枝6克,白芍9克。6剂后,得微汗,高热顿衰,午后热低至37.1℃左右,汗亦减少,耳后核亦逐消。胃纳有加,表达里疏,长达逾月之高热竟告霍然。姑存此案,以示伤寒与温病有别。
二、畏寒
赵崇学医案:张某,女,34岁,1990年7月20日初诊。1989年春产后受风,出现恶寒发热身疼,经治好转,但遗留全身怕冷症状,盛夏亦须毛衣加身,经查血沉、抗0’’、血象、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刻诊:时气温36~C左右,患者仍穿两件毛上衣,下着绒线裤,其形体偏胖,面色青滞无华,行走步履自然。询其所苦,言怕冷、汗出、身疼,每遇天气变化时加重,时有乏力,偶见恶心但不呕吐,心下闷胀,纳食、睡眠及二便尚可,脉弦长按之无力,舌稍红苔薄白,月经时前时后,行经时腹痛并有瘀血块。此乃外邪侵入太少两经,阳气郁遏不伸所致。治用柴胡桂枝汤:
柴胡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黄芩10克,法半夏12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煎服5剂,怕冷减轻,不需厚衣;又进15剂,诸症全消,身和如常人。(国医论坛1991)
按语:此证多见于女性,由太少同病,阳气不伸所致。其证除畏寒外,常兼见身疼、汗出、恶心、口苦、月经不调等,用柴胡桂枝汤太少两和,每收奇效。
三、寒热
周少逸医案:沈某某,男,52岁。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于1982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今年8月23日午前始则形寒畏风,继之身热,体温37.5℃(原基础体温36.5。一36.6℃),鼻塞流涕,微咳泛吐,次日病发如前,伴有头痛,舌质略淡,苔薄白润,咽红,脉浮滑带数。从外感论治,选用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连服两剂,咳嗽加频,仍每日上午9—10时许先形寒畏风,体温逐渐上升至37.5。一37.8℃,下午3--5时得小汗出热退而安。在病发时查血疟原虫(一),白细胞4400,中性70,淋巴26,嗜酸性4。患者第5天加用青霉素连续6天,氨基苄青霉素3天,中药先以宣肺治咳,后用清肺透解法,病仍未已,纳减乏力。9月10日(即患病第19天),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程,认为仍属太阳少阳合病,治宜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5克,生黄芩、姜半夏各10克,红参6克(另煎冲入)桂枝5克,白芍10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药当日,未发寒热,亦无畏风,精神好转,食量见增,二便通调,脉来和缓,继后未再复燃。(江苏中医杂志1985;(4):24)按语: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畏风头痛、鼻塞、脉浮乃太阳证未罢。实属太少同病,故单用解表而不能愈。惟宜柴胡桂枝汤解表和里,太少同治,方为正治之法。
四、胃痛张志民医案:郑某,男,32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二年,每因感冒或饮食不节,胃痛即发。周前又作,服药无效。经检胸骨下时作疼痛,5天来每餐只能饮稀粥少许。询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转剧,现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3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乃胃病宿疾因感冒而加重。治新病,宿疾可瘥。予柴胡桂枝汤原方。1剂后,头晕、口苦、肢倦等症减半,寒热除,胃痛大减,纳渐增。2剂后,诸症均除,食欲更佳。再服2剂,能食干饭。(浙江中医杂志1980;(11~12):553)按语:胃痛每以感寒诱发或加重,并有寒热等表证;又见口苦、纳呆、胸部不适、头晕等少阳见证。辨证应属太少同病,乃太阳表郁不解,少阳气机不利而发胃痛,故用柴胡桂枝汤解表散邪,疏达气机,太少同治,果两投而愈。
五、身体疼痛
陈瑞春医案:李××,男,65岁,退休工人。1983年4月10日初诊。病者经年累月,自觉诸身不适,肩背胀痛,关节酸胀,胸闷不快,遇阴雨低温,四肢沉重酸痛,精神疲惫,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脉缓而软,舌苔薄白润。血象正常,抗O、血沉正常,心电图正常,血压138/80mmHg。前医治以补益气血药、滋阴补肾药、养血祛风药,均未能达到治疗目的,患者依然终日感觉身体不爽,体态不如常人。仔细询问,病者家况尚好,退休生活安定,又无人际关系不睦。查体亦无阳性体征。改从调和表里,调和营卫入手,拟以柴胡桂枝各半汤加味:柴胡10g,党参15g,法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0g,黄芩10g,郁金10g,生黄芪15g,炒谷、麦芽各10g,炙甘草5g,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前方7剂后,自谓半年来,惟有此次服药的疗效好。服药后感觉诸身清爽,精神舒畅,心胸开朗,食量增加。病者誉为神药。察其脉舌如常,血压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病者要求继服前药。遂嘱其守原方再进7剂,仍每日1剂,水煎分服。
看看涂老师几日高烧不退,还在艰难用自己大病初愈不要洗澡的经历来告诫大家。张仲景把东汉末年那场瘟疫非常有条理性的记载下来了。如果没有王叔和的整理后流传下来,古人的智慧、古人的艰难、张仲景曾经战胜瘟疫谁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