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
与才叔死磕《伤寒论》第098讲
音频| 经方才叔
文字稿整理| 琳Lynn·张
审校| 经方才叔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你好,欢迎你的到来,在这里,才叔陪你死磕《伤寒论》。
上次,我们复习到《伤寒论》第九十七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这一条分析了小柴胡汤证的发病机制,再进一步提出转属阳明的治疗策略。
这一次,我们接下去讲《伤寒论》第九十八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得病六七日,生病已经有些时日了,发病初期有哪些表现呢?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恶风寒、脉浮弱,这是桂枝汤证;脉迟、手足温,根据太阴伤寒,手足自温的道理,这是太阴里虚寒证。说明疾病一开始表现为太阳表邪未解兼有太阴里虚寒证,太阳太阴共病,治疗应该是温中解表。
但是,这个病例没有这么治。他用下法,而且用了好多次,原文说医二三下之。多次误下之后出现变证了,出现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太阴病反复攻下,正气受伤,脾胃亏虚,必然是不能进食了,如果勉强吃点东西,谷入为滞,水入为饮,变证丛生。
前面讲过,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肝胆的疾病可以影响脾胃功能,同样道理,脾胃的毛病也会影响肝胆的动能,所以出现胁下满痛。脾胃阳虚,多次攻下,犯了虚虚之戒,湿邪内生,脾虚湿盛,湿郁蒸在表,会出现面目身黄。湿邪干扰三焦气机,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小便难;筋脉气机不流畅,加上表邪并未完全解除,所以颈项强。
到这里,我们会问:那么复杂的症候表现,当时为什么会用小柴胡汤呢?
我试着分析一下:因为患者表现出胁下满痛,第一百零一条说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须具(后面马上会讲到),就是以这条为依据,才会用小柴胡汤。这是教条的理解原文的结果。我们看,这一条的颈项强,面目身体黄疸,这些都是小柴胡汤解决不了的,而且胁下满痛是脾胃疾病影响到肝胆功能才出现的,疾病根本在太阴不在少阳。
如果给小柴胡汤,虽然小柴胡汤也有人参大枣甘草这些补中益气的药物,但疾病本来就是太阴里虚寒证,加上反复泻下,脾胃支持不住了,所以也耐不住柴胡黄芩的克伐,所以口服小柴胡汤后出现脾虚加重、中气下陷的表现,原文说必下重。张仲景强调,这种病情本来就有口渴多饮,而且有呕吐,很像柴胡证,但真的不是柴胡证,不能给小柴胡汤的,这种人脾胃很虚,吃不了东西,一吃东西就会呃逆不止的。
第九十八条主要内容是,太阴里虚寒兼有表证时,如果误下,反复用泄下的方法去治疗,病情复杂化,会出现柴胡汤证的类似证,提醒我们临床要多加注意。
以上就是本讲的全部内容,下次我们接下去讲《伤寒论》第九十九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我们再读一遍《伤寒论》第九十八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好了,谢谢你的到来,我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