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方证特点解析
1.小柴胡汤方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提纲)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方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由此得出小柴胡汤的主要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2.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要点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要点有三:
①方中柴胡是主药,必须重用,原方柴胡是用半斤,即八两,可见剂量之大,且不可因恐柴胡劫肝阴而不敢用足量。柴胡的剂量一般可大于人参一倍以上,而人参的剂量万万不可超过柴胡,若柴胡少于人参则变为补中益气汤之意。
②姜、参、夏、草的剂量应当相等,且不可过量,过则甘温生热,达不到和解之功;尤其对热证、肝胆湿热之证,更不可过量,以防甘温蕴热恋湿。
③必须遵循小柴胡汤原方的煎服法,少阳之证当以和解,因此仲景以去滓重煎,取其药性均和为目的。
临床加减:
(1)咽喉或食道异物感,痰多或多涎者,合半夏厚朴汤。
(2)口干眼干、渴不多饮、小便不利、腹泻者,合五苓散。
(3)面色萎黄、腹痛、月经量少,合当归芍药散。
(4)发烧迁延不愈,自汗者,合桂枝汤。(5)咳嗽痰黏,伴胸胁苦满及心下压痛者,合小陷胸汤。
(6)烦热而关节疼痛者,合栀子柏皮汤。
(7)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者,加连翘30g。
(8)咳喘病迁延不愈,咯少量白黏痰者,加干姜10g,五味子10g。
(9)咽喉疼痛者,加桔梗10g。
(10)皮肤过敏、身痒、目痒、头痛者,加荆芥15g,防风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