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小柴胡汤建奇效,七剂愈。
李X,女,44岁,2023年02月12日。
主诉:咳嗽、咳痰2月余。
刻见:咳嗽、躺下咳嗽尤甚,咳痰,痰少、白色痰,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咽痒,身困乏力,納少,手足冰冷,大便不成形;舌质淡白,胖大舌,苔薄黄,舌下络脉有瘀斑,脉沉细弦。
经方六经辨证体系:少阳、太阴合病夹瘀。
病位病性:半表半里阳证、里虚寒证。
治则:宣畅三焦气机,解郁散火,化痰止咳,温阳健运中焦。
拟方:小柴胡汤、四逆汤、理中汤加减
北柴胡30,黄芩10,炙甘草10,党参15,
姜水半夏15,大枣20,生姜6, 炒僵蚕6,
蝉蜕6,附子(黑顺片)10先煎 干姜10,
紫菀15, 款冬花15, 五味子10 细辛10,
制白术20 薏苡仁20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2023-06-07:患者昨晚因其他原因来找我诊治诉上次服完七付药后咳嗽及咳痰消失及上述临床症候消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按语:该患者从六经辩证,目前患者咳嗽,口干,口苦,胸胁苦满,苔薄黄,脉弦属于少阳病;咳痰,痰少、白色痰、納少,大便不成形,身困乏力,舌质淡白,胖大舌,脉沉细,属于太阴病。舌下络脉有瘀斑属于夹有瘀血。
按语:目前此病案患者咳嗽其中医病机:《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同时根据《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同时《伤寒论》第96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七个或然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目前患者从六经辨证体系看患者有明显少阳病临床症候,因此予小柴胡汤方证,但是从脏腑辨证看,因患者为平素患者本身体虚肥胖,脾胃功能差,脾胃功能运化失常,病邪郁久化热,郁火久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外邪郁于少阳,气机郁遏,化火伤肺,肺失宣肃。同时与脾胃虚弱、肝、胆和三焦的气机失调有关。因肺主宣降,肝主疏泄,三焦司气机水火的升降。肺的宣降要靠肝的疏泄和三焦的升降功能来进行调节。肝胆相表里,胆和三焦同属少阳而司相火。其脾胃虚弱,气机郁遏,相火不得泄越,郁化邪火,上逆于肺,而致咳嗽频频,治当清解三焦郁火,宣畅气机,化痰止咳。陈修园云:兼郁火,小柴清,姜辛味,一齐烹。因此小柴胡汤中柴、芩并用,可疏利枢机;柴、芩与姜、夏又成辛开苦降,可宣畅三焦;若再配参、枣、草,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剂。通过分析,顽固性、慢性或者久咳的病机与小柴胡汤组方原则非常符合。如果咳嗽是由于三焦气机不畅而致肺欠宣降引起的,用小柴胡汤治咳就不一定必须见到寒热往来等症。张仲景明示小柴胡汤少阳七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因此小柴胡汤除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外,还有疏利三焦、条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效。同时少阳证呈现寒化趋势,可能与素体脾胃虚弱有关,这往往为本方所主治。小柴胡汤证的典型表现有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头痛,腹痛,脉弦等,根据方证对应中的药证原则不难发现,本方证实质就是小柴胡汤证复合了干姜、细辛、五味子药证,即病中复见寒咳、寒泻症状,如咳嗽,咳痰,痰少,或咳白黏痰,咳嗽经久不愈,大便不成形,同时患者有手足冰冷、胖大舌、脉沉细等临床症候,因此此病案从经方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实际就是少阳、太阴合病夹有瘀血,以少阳为主,太阴为辅夹有瘀血或者瘀热;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疏散邪热、疏利三焦、条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散郁火、降浊升清的功效,为治少阳病的主方,与郁火久咳的病机相合。同时用四逆汤、理中汤加减治疗太阴病,起到温阳健运中焦之作用,有着培土生金之思路,加细辛及半夏,既能温化寒痰,又能通调水道;加五味子,以其酸敛而防干姜、细辛过度辛散。加炒僵蚕、蝉蜕有升降散之意化瘀热,同时以载药上行,开胸利壅利咽止痒;加薏苡仁加强健脾祛湿;加紫菀、款冬花加强化痰止咳之作用,无论寒热之咳嗽都能够用;同时姜、辛、味同用,收散并举,相反相成,共同发挥温肺化痰,敛肺止咳的作用。
黎展文,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士学位,推拿科三区科副主任。
师从广西推拿、针刀专家、广西名中医廖信祥教授。
师从广西中医骨伤、整脊、银质针专家安平教授。
师从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钦州市名中医林佳明副主任医师。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纯中医药、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如:颈肩腰腿疼痛等痹症;同时眩晕、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头痛、消渴、咳嗽、发热、胃痛、胃胀、干燥、月经不调、痛经、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擅长运用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拱腰法推拿、反压法、六经辩证推拿手法、银质针疗法、四维牵引整脊调曲、针刀疗法、 功能锻炼等特色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背肌筋膜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伴病理性骨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肩周炎、肩袖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滑囊炎等脊柱及四肢关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