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健康】小经方有奇效——小柴胡汤
济源新闻综合广播《乐享健康》节目,今天邀请燕卓,和你聊聊中医里的小经方......
点击上方收听节目音频
受访专家:燕卓
燕卓,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任职于济源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青苗人才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曾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进修。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张磊、门成福教授、周立华教授学习中医临床。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一个方子,说出名字来大家都很熟悉,它叫小柴胡汤。大家的认知里它是用来治疗感冒的退烧药。但它的作用远不止此,我们还是先从医案说起。
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治一男子十四岁,通身浮肿,心胸烦满,小便不利,脚亦濡弱,众医无效。诊之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四肢微热,作小柴胡汤使饮之。尽三服,小便快利,肿胀随减,未满十服,全愈(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在这里引用日本汉方家医案,要简单介绍下日本对伤寒论的重视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有统计日本1989年汉方制剂产值为1434亿5千万日元,其中小柴胡汤的产值就有360亿日元。根据大和综研数据统计,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海外中药市场规模大约为300亿美元,而中国生产的中药所占比例不超过5%。看看这个统计大家有没有感觉很震惊,做为中医发源地的我们在中医发展上现在却远远落后于日韩。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曾对他的学生说,虽然中医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但现在我们跟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跟我们学习。现在恐怕不幸言中了:日本人已经申请了超过数百种的中医专利,而这些专利都是从《伤寒论》、《本草纲目》等著作中而来的,甚至现在有不少中国游客去日本购买这些汉方药,回赠亲友,这是足以令人悲哀。
好,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小柴胡汤临床如何应用,我们还是先看《伤寒论》条文是如果描述的,伤寒论里讲小柴胡汤的条文很多,我们选几条重要的大家来了解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许濈汗然汗出而解。(230)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8)
从上面条文总结出小柴胡汤的主证群: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2.往来寒热,发热或低热持续;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4.脉弦。
其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是前面已介绍过的柴胡证,但有明显的体温升高或呈弛张热状,或低热持续,患者并有寒热往来感觉。胸胁苦满的同时腹痛腹胀、心烦喜呕等胃肠症状的出现可以认为是小柴胡汤证的特征之一。心烦喜呕与默默不欲饮食的烦、喜、默默等词,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在主诉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同时反映患者的情绪不好。口苦是指自我感觉口内有苦味,特别是在睡眠觉醒后及进食时,往往因为口苦,食欲及情绪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口苦是内热的征象。同样,苔黄也表示里有热。脉弦,是指脉象长而直,如按琴弦。这种脉象多出现于柴胡汤证中。
本方中柴胡的用量较大,有报道认为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少阳郁热型柴胡用量在15~30g,有人以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的间歇性发热,其中柴胡也用至30g。大量的柴胡可以使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增强,不过,大剂量柴胡可能会引起中毒,尤其是狭叶柴胡,有人指出过量服用可使血压升高、恶心呕吐、水肿、少尿甚至无尿。
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名柴陷汤,治疗咳嗽痰黏,伴胸胁苦满及心下压痛者,多用于呼吸道感染伴消化道炎症者。与半夏厚朴汤合方,名柴朴汤,治疗胸闷胁痛、咽喉、食道异物感、精神不安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苔白腻者,多用于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症患者。与五苓散合方,名柴苓汤,治疗小柴胡汤证伴见尿量减少、浮肿、口渴者,多用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浮肿患者。若小柴胡汤与平胃散(苍术、厚朴、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合方,名柴平煎,为《景岳全书》方,治疗小柴胡汤证见腹满、苔白腻者。
■统筹:学艺
■审核:伟涛
■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