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六二)柴胡桂枝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 一六二
伤寒论第146条辨: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六七天,发热,微微怕冷,四肢关节疼痛,微微作呕,胸脘部满闷如物支撑结聚,表症还未解除的,主治用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是一个很有名的处方,我们从这个条辨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照理说,看起来绝对是麻黄汤证没有问题,因为是伤寒,麻黄汤,中风,桂枝汤。
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有一点想呕吐,胸部有苦满的现象,外证没去,这个时候就是用柴胡桂枝汤,不要用柴胡麻黄汤。
即使是伤寒,七天以后,一进入到经,来不及治疗,失治,病邪跑到少阳里去,出现了少阳症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使用麻黄了,麻黄已经不适证了。所以,在经方里看不到柴胡麻黄汤,只看到柴胡桂枝汤。
麻黄汤是在皮肤表面上,表邪下陷以后,就在肌肉里面去了,所以,就只能用桂枝汤了。这个时候开麻黄汤已经不对证了,由于是半表半里,所以加了柴胡。
柴胡桂枝汤方:柴胡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生姜一两半切。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这是小柴胡汤,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这是桂枝汤。把这两个汤合在一起,就是柴胡桂枝汤,全部都是等量。等量的意思就是刚好表邪下陷的时候,走在了中间,一半在太阳,一半在少阳。
用七碗水煮成三碗。
当我们要用麻黄汤时候,一定要确定病在表,表就是完全都在皮肤上面。只要确定病邪不在表上面,一定不要用麻黄。
临床上,不能等病人的病刚刚好一半在太阳一半在少阳。所以,我们会问病人是怕风比较多还是恶心比较多?病人说怕风比较多,你不能说让病人明天后天再来,也就是进入半表半里再来,不需要这样去做。
小柴胡汤是和解的方剂。
当半表半里证的时候,表证也有,一般会重用柴胡,原方是等量,我们会重用柴胡,用到一倍以上。因为柴胡也可以发汗。柴胡本来就是设计在半表半里中间,当一加重柴胡以后,会把桂枝推上去,桂枝柴胡合力去发表汗。
所以,临床上在这个汤剂里面加重柴胡的时候,会比柴胡桂枝各半汤发汗来得多。如果没有加柴胡,大多数是小便利掉。临床上柴胡非常好用,它能通利三焦,是少阳主要的药物。
最好的柴胡是一半长在土里,一半长在外面,这一段是最好的柴胡。
三焦,中医的定义是上焦,中焦,下焦,实际上,三焦通到我们的奇恒之府,包括女子胞,子宫卵巢,脑,骨髓,心包,胆,这些都在内,还有脏腑之间的油网通通是属于三焦。这些都是需要柴胡。
讲经方的时候,都是绝对处方,都是一剂知。柴胡桂枝汤用得很多,七碗水煮成三碗水,第一碗吃进去就好掉一大半了。当然,剂量上我们可以加重,柴胡,桂枝加重一倍也没有关系,柴胡和桂枝都是无毒的中药。
精 彩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