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颈动脉斑块,阿司匹林与他汀是“好搭档”,但不一定要一起用
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健康问题。很多人担心颈动脉中的斑块突然掉落,把血管堵死,造成脑梗塞,所以四处求医问药,寻找治疗斑块的方法。而针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主要有两种药物,一种是他汀类药物,一种是阿司匹林。在很多的治疗方案中,都是两种药物同时应用。
曾经有一位患者,45岁的男性,在一年前查出了高血压,在颈动脉中也查出了斑块。所以在进行服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又服用了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但在服用一年之后,他的胃部总是感觉胀痛。
他跟华子说,他在服药之前查过了,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平时也很注意饮食,只是偶尔喝点儿酒,但量都不大,不太可能伤胃。胃痛应该是出现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但又不敢停药,因为他听说他汀类药物要配合阿司匹林一起吃,才能预防斑块掉落,所以问华子,他要怎么办才好?
一、颈动脉斑块不会掉落
华子告诉他,要解决他的疑惑,首先要明确一件事,就是颈动脉中的斑块不会掉落。很多人把人体动脉理解成自来水管,把其中的粥样硬化斑块理解成挂在水管壁上的水垢,血流过快,就会把水垢冲刷下来,堵塞血管了。但实际上,这个对粥样硬化斑块的理解并不正确。
粥样硬化斑块,是血液中的胆固醇钻进了血管内膜之中,在血管内膜中生长的斑块,并不是悬挂在血管壁上,血液冲刷并不会使斑块掉落。这些斑块带来的危险有两种,第一种是斑块持续生长,造成动脉狭窄,影响血液的供应。第二种是斑块发生破溃,破溃表面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二、多数的颈动脉斑块很稳定
1、斑块的中止进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速度非常慢,从开始形成到造成影响血流的狭窄,往往需要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时间。而斑块的进展,与动脉内膜的损伤相关。没有损伤的动脉内膜,胆固醇就不会进入到其中。
而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常见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这些因素都属于可控因素,只要控制好这些因素,就可以阻止动脉内膜的持续损伤,中止斑块的进展。
2、多数颈动脉斑块很稳定:颈动脉在生理结构上有一处岔路口,此处承受血流冲刷的力量很大,容易受到机械损伤,所以颈动脉是人体最容易出现斑块的地方。但这种机械损伤形成的斑块一般都比较稳定,进展缓慢,也不容易破溃,危险性并不大。
由三高、吸烟、肥胖等因素形成的斑块,进展较快,质地会比较软,不稳定性会高一些。所以对颈动脉斑块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这些不稳定斑块的用药。
三、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一对好搭档
讲到这里,本篇文章的主角们终于要出场了。在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中,离不开两种药物,一种是他汀类药物,一种就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
1、稳定斑块的他汀: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人体胆固醇的合成,可以调节血脂。在血脂之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物质,而他汀类药物可以直接降低LDL-C的水平,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釜底抽薪。
有研究证实,当血液中LDL-C水平降至2.0mmol/L时,LDL-C就停止进入血管内膜;当LDL-C水平降至1.8mmol/L时,内膜中游离的LDL-C就会逆流回血液。(脂质核心中大多数LDL-C被巨噬细胞吞噬,变成了泡沫细胞内容物,并不是游离状态不能逆流出来,所以降低LDL-C并不能消除斑块,只能抑制进展。)
但LDL-C并不强求一定控制到1.8mmol/L,对心脑血管疾病中低风险的人群LDL-C控制在2.6mmol/L就可以。只有那些已经患过心梗、脑梗、冠心病、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人,才要求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LDL-C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对抗LDL-C所致的氧化反应、炎性反应,还能改善动脉内膜的代谢,增加斑块脂质核心的密度,使软斑块变硬。也就是说,他汀类药物可以使不稳定的斑块变得稳定,不容易破溃。而且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的作用,还没有其他药物可以代替。
2、预防血栓的阿司匹林:在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中,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但是由于阿司匹林过于出名,所以常用阿司匹林来代表整个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就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当斑块破溃的时候,可以阻止血小板的聚集,继而可以阻止纤维蛋白的激活,避免血栓的形成。
他汀类药物可以加固斑块,使其不易破溃;但是万一斑块破溃了,阿司匹林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预防形成血栓。所以说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是一对好搭档,两者联用就如同给动脉斑块上了一个双保险,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血栓发生。
四、好搭档不一定要一起用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颈动脉有了斑块之后,同时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可以双保险,没什么问题啊。但实际上,这种用药方法并不是完全没问题。因为是药三分毒,药物除了有药效之外,还有副作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就是在药效带来的获益与副作用带来的风险之间衡量,哪个更大?
与他汀类药物逆转斑块的作用相比,阿司匹林的作用只在斑块破溃的那一瞬间才会发挥。如果斑块破溃的概率很小,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获得的只是增加出血风险、损伤消化道黏膜的副作用。当服用一种药物的获益与风险相抵消的时候,那么这种药就没有必要服用了。
现在回到文章最初说到的病例,那位患者年龄不大,高血压只是初发,而且用药控制得不错,斑块不大,也比较稳定,近一年的进展也不快,最终经过医生评估风险性不高,只保留阿托伐他汀继续治疗,停服了阿司匹林,他胃部不适的症状也逐渐消失了。
其实这位患者是因为有高血压,所以才保留了他汀类药物。对于没有高血压也没有其他损伤动脉内膜因素的人,只是单纯的血液冲刷形成的颈动脉斑块,如果斑块很稳定,甚至连他汀类药物都不用服。因为他汀类药物也有引起肝转氨酶升高、肌肉损伤等副作用,在不确定用药的获益是否大于风险的时候,最好不用。
五、预防斑块破溃最重要的是避免诱因
很多人发现了斑块之后,就成天担心斑块破溃。实际上,动脉中的斑块并不容易破溃。这是因为,日常的血流冲刷、血压的正常波动并不会使斑块破溃,只有在血压剧烈变化,使血管发生痉挛的时候,其中的斑块才容易破溃。而使血管痉挛,主要有3个诱因,要注意避免。
1、温度变化:骤热或是骤冷,都会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常见于室内室外的温差过大时,以及在泡澡、洗桑拿的时候。
2、剧烈运动:大体力运动、用力排便时,会使血压骤升、血管痉挛。还要提防猛回头的动作,会牵拉颈动脉,也容易造成斑块破溃。
3、情绪波动:大悲或是大喜引起的情绪剧烈波动,会诱使机体大量释放收缩血管激素,造成血管痉挛。
总结一下,在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时候,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虽然是一对好搭档,但也要根据斑块的风险情况选择使用,并不是一定要一起使用。对于那种可用可不用的药,最好是不用。斑块的进展,通过控制风险因素可以中止斑块的进展,在预防斑块破溃的时候,除了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外,避免诱因也很重要。
诸位看官,既然看到了这里,请随手点个赞吧,手打码字这么长的文章很不容易,请关注药师华子,会为您带来更多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