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能治什么病?与阿奇霉素有什么不同?听听药师怎么说
根据化学结构和研发顺序不同,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为三代,罗红霉素为第二代,罗红霉素属于14元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与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第一代药物相比,罗红霉素的抗菌活性更强,抗菌谱扩大,并且对胃酸稳定,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强,不良反应少。
在临床治疗方面,罗红霉素在体内分布广泛,在中耳、鼻窦、扁条体、肺、皮肤、前列腺等组织均可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而且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性病原体有较强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对于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咽喉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罗红霉素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预防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对于链球菌感染,罗红霉素并不是首选药物,一般作为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时的替代用药。
2.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门诊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可以单独口服罗红霉素进行治疗,门诊老年人(≥65岁)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使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联合罗红霉素进行治疗。
3.非典型性病原体肺炎:对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性病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罗红霉素可作为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轻症患者和儿童患者。
4.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是引起前列腺炎、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罗红霉素在泌尿生殖系统中有较高的浓度,可作为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5.皮肤软组织感染:罗红霉素可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如化脓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等。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罗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唯一有效的药物,长期小剂量使用,可有效缓解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等典型症状,这可能与罗红霉素具有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相关,与抗感染作用关系不大。
阿奇霉素同样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在红霉素化学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氮杂环,从而成为了唯一一个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品种之一,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属于同类药物,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罗红霉素抗菌活性较弱,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几乎没有抗菌活性,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阿奇霉素经过结构改造,对革兰阳性菌和非典型性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而且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等革兰阴性菌以及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靶向杀菌的作用特点和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
2.适应症:罗红霉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阿奇霉素抗菌谱有所扩大,组织分布更加广泛,除了可用于治疗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外,还可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单纯淋病。
3.服药时间:食物可影响罗红霉素的吸收,因此,罗红霉素一般要求空腹服用,避免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食物对阿奇霉素的吸收影响较小,因此,阿奇霉素餐前或餐后服用均可,用药依从性更好。
4.不良反应:罗红霉素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听力损伤、肝损伤,偶见严重皮肤过敏反应和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阿奇霉素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