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8大注意事项,千万要记住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它的开发解决了红霉素因酸缩酮化形成 8,9-脱水红霉素-6,9-半缩酮而失效的问题,提高了血药浓度,增强了疗效,延长了半衰期,减少了用药量和副作用。阿奇霉素在国外上市也只有几年时间,但已是国际药物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我国阿奇霉素的市场需求正在逐年增加,近几年国内用量逐年增长。
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具有对酸稳定、半衰期长(为35-48小时)、抗菌谱较广、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泛、疗效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等优点,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感染,如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以及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效果较好。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抗菌机理上具有共同性,均通过与细菌细胞中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转肽过程,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抗菌作用。但由于结构的改变,阿奇霉素比红霉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能抑制多种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弥补了大环内酯类对嗜血杆菌作用差的不足。
其对流感噬血杆菌的作用强度比红霉素及罗红霉素高4~8倍,对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是红霉素的2~4倍,对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阿奇霉素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7%,给药量的50%以上以原形经胆道排出,给药后72小时内约4.5%以原形经尿排出,单剂口服0.5 g后,达峰时间为2.5~2.6小时,血药峰浓度为0.4~0.45 mg/L单剂给药后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35~48小时,服用阿奇霉素3-5天后,乃至第12天时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内仍能测到一定浓度,10天后血清内仍有0.3-0.6 μg/ L。
本品与同类药物及其他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相比,无论口服或静脉滴注半衰期均较长,所以该药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通俗地说就是停药后,该药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 阿奇霉素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口服阿奇霉素,一般是要在餐前 1 小时或餐后 2 小时服用,部分进口的片剂和干混悬剂,可以与食物同时服用。
因胃肠道反应阿奇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所以,在儿科用药中多主张餐后服用。
短期服药:对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球奈瑟菌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1.0 g;对一般感染,一日一次,一次0.25 g,连服5日,患者依从性高。
温馨提示:
治疗中耳炎、肺炎,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mg计算,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克,顿服,首次剂量加倍;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2mg计算,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克,顿服。
长期服药:因为阿奇霉素的半衰期长达60小时以上,连续服用会导致体内的阿奇霉素药量超标。药物超标容易导致副作用发生的几率提高,因此对于有些是需要较长时间服用的,建议采用吃3天停4天,再吃3天的用法。
这样用药最大的好处是,既能保证药物疗效,又能减少服药量,从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虽然从表面上看吃药3天后就不再吃了,但实际上在停药后,由于阿奇霉素的抗菌素后效应,阿奇霉素依然能在体内持续作用3~4天。
2. 特殊人群要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实验显示本品对胎儿无影响,但在人类孕妇中应用尚缺乏经验,故在孕妇中应用须充分权衡利弊。尚无资料显示本品是否可分泌至母乳中,故哺乳期妇女应用须谨慎考虑。
儿童用药:16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3.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稀便)、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但发生率明显较红霉素低。偶可出现轻至中度腹胀、头昏、头痛及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及听力损伤等。因此,在服用阿奇霉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颗粒剂等宜用适量凉开水溶解摇均后口服,不宜用滚开水冲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引起呕吐。治疗期间,若出现剧烈腹泻症状,应警惕发生假膜性肠炎,要尽快请医生处理。
(2)食物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但如服用后出现腹痛、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也可在服药前少量进食(如饼干),以提高胃肠道对阿奇霉素的耐受性。
(5)由于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代谢和排泄的主要途径,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严重肝病患者不应使用,长期用药者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
(6)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措施。
(7)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8) 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患者存在胃病、哮喘、癫痫、心衰等患者服用阿奇霉素时
①阿奇霉素不宜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合用,因两者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合用时药物相互竞争相似的靶位,会产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甚至加重不良反应。
②阿奇霉素也不宜与含铝或镁的抗酸药同时服用,后者可降低阿奇霉素的血药峰浓度;必须合用时,阿奇霉素应在服用上述药物前1小时或服后2小时给予。
③与平喘药氨茶碱合用时可使血内茶碱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导致后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或(和)毒性反应增加,应注意监测血浆茶碱水平。
④与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合用时,阿奇霉素可竞争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卡马西平又能通过肝脏微粒体氧化酶降低阿奇霉素的药效。
⑤与强心药地高辛合用时,由于阿奇霉素可清除肠道中能灭活地高辛的菌群,导致地高辛肠肝循环率高,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有升高。
⑥与阿司咪唑等H1受体阻断药合用,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⑦与呋塞米、阿司匹林、氨基苷类药物等合用可增加听力损害。
国内文献报道的与阿奇霉素有明确配伍禁忌的药物
4. 哪些人群一般禁止使用阿奇霉素:
(1)对大环内酶类过敏者禁用。
(2)部分心脏病(如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QT间期延长,充血性心衰)禁用或慎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确诊 QT 间期延长,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具有尖端扭转型室速病史,心动过缓,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不能使用;
正在使用延长 QT 间期药物的患者,如 ⅠA 型(丙吡胺、奎尼丁、双氢奎尼丁)和 Ⅲ 型(胺碘酮、多非利特、伊布利特、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其他药物(西沙比利)治疗的患者都不能使用;
老年心脏病患者对影响 QT 间期的药物更为敏感,所以也不能使用。
(3)肝功能不全病人禁用。
(4)重症无力者尽量避免使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及林可酰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均可以导致肌无力症状的加剧,以至诱发危象的发生。温馨提示:阿奇霉素可加重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或诱发新的症状,重症肌无力患者尽量避免使用阿奇霉素!
5. 其他应用
目前研究已证实,长期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患者有明确的获益性,可表现为急性加重次数的减少,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阿奇霉素的抗菌外机制主要包括:通过减少衣原体诱导 NF-κB 的激活,干扰 ERK 和 NF-κB 之间的信号通路及流感嗜血杆菌诱导黏蛋白产生,减少黏液蛋白合成;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传感系统或其上游基因合成,从而减少细菌毒素产生,使其氧化应激反应受损,破坏生物膜;激活选择性巨噬细胞,增加肺泡表面层的电解质和水分含量,增强气道上皮防御能力。
此外,阿奇霉素通过雾化吸入,可减少系统不良反应并使效果更大化。阿奇霉素的抗菌外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存在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是一个有前景的经典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金琴, 童瑾. 阿奇霉素的抗菌外效应研究及临床进展[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 35(8): 1126-1129.
[2] 吕昭云, 岳天辉, 李淑斌, 等. 国产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 24(5): 305-307.
[3] 刘大勇, 王文豪, 时文中. 阿奇霉素合成研究的进展[J]. 天中学刊, 2009, 24(2): 11-15. [4] https://db.yaozh.com/instruct/146767.html
[4] 张之荫. 阿奇霉素的药理临床及与其他药物的交互作用[J]. 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 1997, 18(2): 146-155.
撰写 | 刘少飞
编辑 | 爱磕cp的年糕
授权转载、投稿等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克里@梅斯医学(微信号:med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