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咳嗽就要吃阿奇霉素?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写这篇科普的目的,是因为在网络上看到有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感而发。写这篇科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学会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而是希望大家对疾病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医生的诊病思路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就诊的时候能够配合医生,同时也希望能减少家长的焦虑。也希望能为减少抗生素滥用尽绵薄之力。
我在网络上看到有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每次到医院看病,只要咳嗽稍微频繁一点,医生就要开阿奇霉素。一年下来阿奇霉素得吃上不知道多少个疗程。这样的提问直戳许多家长的内心。
为什么一咳嗽就要吃阿奇霉素?
是啊,我也很疑惑,为什么一咳嗽就要吃阿奇霉素?
可以导致咳嗽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等,以及下呼吸道感染如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都可以导致咳嗽。但这些都只是病位诊断,也就是指出发病的部位的哪里。而更为关键的是病因诊断,尤其是病原学诊断,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病因诊断更为重要,就像我们常说的治标治本,找到根本的原因,把这个源头处理掉,其他的问题如发热、咳嗽等才能解决。
例如细菌感染,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也可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虽然病位不一样,引起的症状可能会有差异,但是病原学诊断明确后,核心治疗方案是一样的,主要就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
又如同样有发热、咳嗽症状,但是一个是流感病毒引起,一个是肺炎支原体引起,除了一些对症退热处理相同外,核心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则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咳嗽,如过敏性疾病、咳嗽变异型哮喘等,这类病因引起的咳嗽,需要使用雾化或口服药物抗炎解痉止咳,而抗感染药物则没有用武之地。
仅凭咳嗽症状就给予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无异于瞎猫抓耗子,很容易造成抗生素滥用。
那什么情况下才能确定诊断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呢?
第一,临床症状典型,体征或影像学支持肺炎,或反复高热难退,同时怀疑支原体感染,尽可能先完善并等待病原检测结果。
第二,有条件完成核酸(DNA或RNA)检测的,尽可能以此为诊断依据。但要注意,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诊断。
第三,没有条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的,才考虑抽血做IgM抗体检测。单次抗体检测不能说明问题,最好是做双份抗体滴度检测,前后两次比对有4倍以上的升高才有临床意义。或者单份PA法血清抗体滴度1:160以上。
第四,病情进展很快,来不及等待病原学结果,又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可以先经验性治疗。
第五,合并有免疫功能异常、心肺基础病等基础疾病的,有证据支持支原体感染的,需要积极治疗。
并非所有的支原体感染都需要抗支原体治疗,因为支原体感染具有自限性,症状轻微的感染一般在1至2周内可自愈。以下情况可以不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第一,无临床症状,仅有核酸阳性或抗体阳性结果,无需治疗。
第二,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轻微咳嗽等症状,无需抗支原体治疗。
第三,症状轻微的支气管炎,无发热,或可自行缓解的低程度发热,仅有轻微咳嗽的,同样无需抗支原体治疗。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接下来给大家举两个临床真实的例子。
案例一
今年2月初,我接诊一7岁男性患儿,因发热、咳嗽2天就诊,来诊时已是第三次就诊了。第一诊的外院医生完善血常规检查考虑细菌感染,给予头孢菌素口服,后依然反复发热,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刺激性,家长非常焦虑,带孩子到门诊就诊,第二诊医生给予阿奇霉素等药物口服,症状无明显缓解。
到第三诊我接诊时,患儿咳嗽症状非常突出,依然有发热,但是听诊肺部没有明显啰音,呼吸音正常。到这里也许大家也会觉得症状典型,用阿奇霉素应该也没错。请耐心往下看。
查体见咽喉充血明显,扁桃体二度肿大,并伴有白色分泌物附着,再一问家长,孩子发病后曾经出现眼分泌物增多的情况,检查眼睑有轻度充血的情况。这有点像一种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结膜热。这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综合判断,我认为孩子支原体感染的依据不足。第一,孩子虽然咳嗽剧烈,但是咳嗽可以由咽喉刺激引起,肺部听诊也没有听到异常的呼吸音及啰音,也没有呼吸增快的表现;第二,孩子有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咽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眼分泌物等,尤其是咽部的体征,可以解释为何出现剧烈的咳嗽。
为了印证判断,我给孩子复查血常规,并完善肺炎支原体DNA检测、腺病毒核酸检测,考虑患儿肺部查体没有异常、没有气促、外周血氧饱和度正常、病程不长,暂时没有安排胸片检查。
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为细菌感染(但腺病毒也可引起类似细菌感染的血象)。这样的结果非常有迷惑性,一个典型的细菌感染血象,同时扁桃体肿大伴有分泌物,如果不做病原学检测,就会被当做细菌感染处理。
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检测则需要耗费1-2天时间等待。于是我让家长先停用阿奇霉素,继续口服外院的头孢菌素和清热利咽的中成药,并嘱咐多饮水,避免生冷刺激的食物,提前交代如果腺病毒阳性,则停用头孢。
在第二天的凌晨结果揭晓——腺病毒核酸阳性。肺炎支原体DNA结果在更晚些时候才出,结果是阴性的。
最后患儿也在经历自然病程后退烧了。比较遗憾的是患儿胃药困难,不能配合中药口服,最后遗留有咳嗽症状。不过即便不用任何药物,咳嗽最终也会自愈。
案例二
4月中旬,接诊一发热、咳嗽3天的4岁患儿,反复发热,伴有较为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咳嗽声音较为重浊,查看咽喉比较干净,没有明显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听肺呼吸音稍粗,没听到啰音,没有气促等表现,精神状态可。给孩子验血C反应蛋白升高,但血常规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计数有下降。
根据孩子的症状及血常规的检查,不能排除支原体感染,而且孩子咽喉没有明显的异常,咳嗽声似由下呼吸道感染引起。孩子虽然反复发热,但是发热特点不像流感、腺病毒一类的高热难退。因此我并没有查流感抗原。今年百日咳发病率也交往年明显升高。因此我担心孩子可能为支原体或百日咳一类的病原,于是查了肺炎支原体DNA,但是需要2-3天才能出结果。
对该名患儿,我并没有等待结果,而是选择先给予3天阿奇霉素治疗。到第二天,患儿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再次来诊,体格检查的结果和前一天几乎一样。虽然依然有发热、咳嗽,但是症状没有进一步加重,且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因此我暂时没安排胸片检查。目前只吃了一次阿奇霉素,还不能判断就是药物无效,建议继续服药观察,并等待病原学结果。
在次日凌晨,结果回报——肺炎支原体DNA阳性。(这个支原体核酸采集的是咽拭子,因此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肺炎支原体就是罪魁祸首,但这是目前唯一能获得的阳性结果,结果也和临床症状符合,因此推断支原体感染可能性非常大。)
上面这两个案例都有发热、咳嗽症状,但病原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完全不同。一个已经用上阿奇霉素却被喊停,一个还没确诊支原体感染却先用上了阿奇霉素。
细心的家长也许已发现,这两个案例都没有查支原体抗体。因为这两个病例发病时间短,支原体抗体还没来得及产生,因此查抗体的意义不大。如果查,可以将结果作为一个基准,若病情没好转,那么可以在病程5-7天后复查,如果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那么就有临床意义。
病原学诊断高度依赖检查,即便是第二个案例,虽然支原体核酸结果还没出就用上了药,但是我们同时还做了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这个检查想必家长们都不陌生,这个检查虽然不能作为病原诊断的标准,但是因为快速简便,且有一定的指向性,结合临床症状,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帮助。
上面这两个案例,是判断成功的案例,但临床上更多时候是拿不准。也正因为我不会每次都能精准判断,所以就更需要辅助检查的帮助,提高诊病的准确率。
大多时候寻找真凶都不会一帆风顺,过程曲折、甚至会峰回路转,要耗费不少时间。幸运的是,对绝大多数病例来说,这些时间是等得起的,一旦明确病因,就能用上准确的治疗,病情也会快速好转起来。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一咳嗽医生就要开阿奇霉素,因为在临床中我们遇到的不少家长比较焦虑,只要孩子有点风吹草动,有一点咳嗽流涕就必须马上用药物压下去,生怕拖久了会加重,这一点我们非常理解。而医生也在这样的压力下,担忧如果不及时用药病情会加重,双方都抱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心态来用药,就势必会导致抗生素的适用指征被人为的扩大,造成抗生素的滥用。甚至有家长一见孩子咳嗽,就自行用上阿奇霉素、头孢菌素一类的抗生素,把抗生素当成止咳药来使用。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后果,就是耐药菌泛滥。原本作为支原体、百日咳一线用药的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目前的耐药率已经非常之高,临床疗效大打折扣。
写这篇科普,是因为在网络上看到有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感而发。写科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学会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而是希望大家对疾病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医生的诊病思路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就诊的时候能够配合医生,同时减轻焦虑。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时常也会和家长探讨,说出我的真实想法,希望家长能耐心等待观察,而不要一上来就要用抗生素。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