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际线、溜肩...艺术史上的“美貌标准”
Sisters on the Beach, Inès Longevial, 2017
什么是标准美?
从古希腊雕塑《断臂维纳斯》的黄金比例
到达·芬奇画作《维特鲁威人》的完美人体
再到当今大众媒体上层出不穷的美丑观念
每个时代,似乎都有一套美貌标准。
然而,美不应该拥有固定的形态
脂肪、高发际线、浓密体毛、溜肩.....
这些在当今时代常带贬义的名词
曾经却是美丽的象征
这篇文章将探索从中世纪至今的艺术
回顾那些令人怀疑与惊呼的美貌标准
也想告诉正在阅读的你
美是多元的
我们无需迎合任何标准
🌈
Chapter 1
脂肪是生命的赞歌
「鲁本斯」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拉斐尔与提香画笔下的丰腴女性
自文艺复兴时期至20世纪初,人们大多崇尚丰满圆润的身材,认为身体的重量代表健康、自由与活力,瘦弱的身体则代表贫穷、疾病与衰老,甚至是精神与道德上的不足。
在艺术中,饱满的身材不仅能带来感官上的愉悦,也是一种稳定和秩序的视觉表达。
17世纪的巴洛克画派早期画家鲁本斯将这种审美发展到了新的维度。他尤其喜爱描绘丰腴的女性。据说这既是出自他自己的审美偏好,也是因为丰腴的人比清瘦的人更难画,是技巧高超的表现。
圆润的双下巴与脸颊,健壮的腰肢与大腿,浮肿的膝盖,凹凸不平的肉,层层的脂肪,这些外貌特征在他看来不仅不丑陋,反而流畅优美,散发着青春与生命力的气息。
左:15世纪画家波提切利名画《春》中的三美神;右:鲁本斯的《三美神》
比如,在画作《三美神》中,象征着世间美好事物的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与维纳斯都以柔软的玫瑰色皮肤与丰腴的身材呈现,肌肤布满了不规则的皮下脂肪。
而在早期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比如波提切利的《春》,她们的体型则更为修长匀称。
美食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鲁本斯所在的低地国家到处都是黄油、奶酪和牛奶,还汇聚了巴西的糖、法国的糖渍栗子、世界各地的进口水果......人们每天吃四顿丰盛的饭,出行时也会边走边吃。因此,当地人大多身材高大,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丰满的身体是对丰收的感恩赞美。
为了使画中女性的丰腴更显真实生动,增加人物的运动感,鲁本斯甚至抛弃了古典理想美中光滑温润的肌肤表现,大胆地画上了如今常被人诟病的橘皮组织。他认为,人物在运动时,肉体受到挤压出现褶皱,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橘皮。
鲁本斯时代的人们并没有把橘皮与丑陋画上等号,只把其当作一种不涉及美丑的中性特征。直到20世纪30年代,橘皮才开始病态地被视作美丽的敌人,甚至被描述为懒惰、邋遢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
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时尚杂志强调女性以拥有光洁肌肤为美,并大肆宣扬贩卖消除橘皮的产品。
而近来的医学研究却表明,由于皮肤松弛或胶原蛋白流失等原因,任何人身上都可能会有橘皮。它并非我们的敌人,而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如果代表美丽的女神维纳斯都可以有橘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Chapter 2
美人无肩
「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1845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贵族们完全依靠底层民众的劳动来生活,社会审美逐渐从追求壮硕的身体变为崇尚纤细的腰肢与倾斜的肩线。这从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画中可见一斑。
在那个时期,妇女的生活范围主要限制在家庭内,以孩子与丈夫为中心。尽管有极少数女性在外工作,从事的也通常为家庭教师、管家、清洁工等职业。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流行服饰变迁
当时的流行服饰便反映了女性的地位。紧身胸衣、厚重的裙摆、层层叠叠的荷叶边、低矮的领口......这些繁琐的元素在使女性看上去优雅高贵的同时,也约束了她们的日常活动:除了坐着刺绣或喝茶外,做其他事极其不方便。
与当今流行的直角肩不同,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肖像大多都是溜肩。
这些低领口的衣服,凸显了女性倾斜的肩颈线条,使得脖子看上去更长,而这也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美之一。
「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周昉,唐代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曹植的《洛神赋》曾这样描绘中国古代的标准美人。
不仅仅是在西方,溜肩也同样是古代东方的标准美之一。
《挥扇仕女图》,周昉,唐代
《捣练图》(局部),张萱,唐代
起源于六朝,兴盛于唐代,以女子生活场景为主题的仕女画中的女性常常就是溜肩。垂弧的肩颈、纤细的手腕、悠闲的神情,体现了女性的柔美温婉。
《湘君湘夫人图》,文徵明,明代
Chapter 3
需不需要脱毛,究竟谁说了算?
「以秃为美」
14-16世纪的欧洲女性追求光滑无毛的身体,甚至将这种审美延伸到了头发上。她们喜爱饱满宽广、不加遮挡的额头,认为大额头使她们看上去更像天真纯洁的儿童。
为了抬高发际线,她们常会剔掉或是硬生生拔掉好几厘米的头发,眉毛和睫毛也被认为与美丽相悖,同样该一并拔除。
在欧洲,有两种非常流行的发型。一是将全部头发紧紧梳向后方盘成发髻,再戴上清雅的薄纱发饰。
《抱银貂的女子》,
列奥纳多·达·芬奇,1489-1490年
第二种是梳成中分,并将缎带简单地绑在额前做装饰。达·芬奇的名画《抱银貂的女子》中,16岁的切奇利娅就梳着这样的发型。
当时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脱毛偏方:即将乌龟血、青蛙血、猫头鹰血、蚂蚁卵、橙汁、醋与硫酸混合,涂抹在发际线处,便能腐蚀掉前额的碎发。然而,这样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将自己烧伤。
古罗马女性用蜂蜡脱毛的场景
丑陋的毛发——1902年的脱毛广告
1915年上市的历史上第一款女性剃刀
纵观历史,从公元前起,人类就开始用贝壳、蜂蜡来脱毛。古罗马人将无毛与优越的阶级地位联系在一起,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中甚至将毛发视作不够女性化的象征。
直到近年来,人们才开始为被污名化的体毛正名:体毛是正常的体征,我们可以选择脱毛,也可以选择拥抱毛茸茸的自己。
「弗里达·卡罗」
说到热爱自己体毛的女性,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罗,她代表性的一字眉和小胡子令人过目不忘。
尽管当时的人们认为拥有浓密毛发的女性是不具吸引力的,她却豪不在意,连身体各处的毛发也一并保留。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对父权制下男性凝视的挑战:我不会为了迎合你眼中的女性标准而限制我的自我表达。
在数量众多的自画像中,她毫不掩饰地描绘出自己浓密的毛发。从年轻到老年,从鲜艳到淡雅的背景,从盘发到披发,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妆容,她的形象千变万化,而唯一不变的,是一字眉、小胡子和坚毅的眼神。
弗里达认为,一字眉与小胡子也是自己所渴望的雌雄同体的身份的象征,这让她成为了一个更完整的人。
身着男装的弗里达(左一)
为了使眉毛看上去更为突出,她常常使用眉毛增长液,还会用眉笔仔细地描黑。浓黑的一字眉配上鲜艳的腮红、口红与指甲,头戴盛开的鲜花,散发出墨西哥式的原始生命力。
弗里达·卡罗的化妆品
弗里达不仅实现了自我的表达,也为无数女性带来了一束光。
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曾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人,但后来我想,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一定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我想着她,她一定也在想着我。如果你读到这封信,我在这里,和你一样奇怪。
尽管美丽标准千变万化,
但它们始终是束缚女性的工具。
或许,真正的美,
是勇敢地突破社会强加于我们的标准。
美丽始于你开始做自己的时刻。
(END)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May
更多阅读:
色彩是世界的皮肤 | Sonia Delaunay的艺术与时尚
Margaret Howell、芬·尤尔...设计师们的理想居所
更多内容请关注:
新浪微博:CANmuseum
小红书:CANmuseum
Bilibili: CANmuseum
Ins: CANmuseum
淘宝:CANmuseum
工作联络:canmuseu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