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病常用药对集锦
小编导读
药对是指两味药成对相配,多有协同增效或减毒作用。名老中医李玉贤教授在治疗各系统疑难杂病时,善用药对与专病专方配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学习一下李老常用的十大药对。
01苍术配白术
苍术燥湿,白术健脾,苍白术合用不但有燥湿之力,兼有运脾之功。健脾可化去湿浊,湿去而脾气自健。白术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强,散多于补,偏于平胃燥湿;白术甘缓,健脾力强,补多散少,善补脾益气。二药伍用,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健。脾胃纳运恢复,水湿得化。合用对脾胃不健、纳运失常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腐吞酸,湿阻气机的胸脘满闷,湿气下注的肠鸣泄泻等效果更好。
02苍术配厚朴
苍术燥湿健脾并具行气功效,而厚朴可以温胃、燥湿、行气、消积,去除呕胀。二者合用,为异类相使之法,共同使用起到燥湿健脾、和胃行气的功效。这种合用方法,临床多用于湿阻脾胃的证型,症见脘腹痞胀、倦怠懒言、头昏嗜卧、纳谷不香、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缓者。
03木香配黄连
黄连与木香配伍,取香连丸之意。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解毒泻火,清泻肠胃湿热;木香辛苦、温,有行气、调中止痛功效,湿热壅滞肠中,则气机不畅,传导失常,遂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木香配黄连可清热止痢,行气止痛而达到治疗目的。
04柴胡配青皮
此药对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较重所致的心烦易怒、胁痛、经前乳房胀痛等症,效果良好。其中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本品辛苦两性,辛味能散,理气解郁,苦味降泄,疏肝清热,故本品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对肝气郁结者能条达肝气而散之,对肝郁化热者又能清之解之。青皮性味苦、辛、温,本品亦属辛苦两性之品,辛散温通,能疏肝散结,苦泄下行,破气消积。李老认为肝郁气滞,失于疏泄,较重者则胁痛,郁而化热,母病及子,则生心烦易怒,横逆反胃,影响脾胃运化,气滞湿阻,郁而生痰,痰气交阻循足阳明胃经上行结于乳房,则易发经前乳房胀痛。故二者配伍既能疏肝清热,又能破气散结,两药一寒一温,对肝气郁滞较重所致的心烦易怒、胁痛、经前乳房胀痛等症状效果良好。
05鸡内金配郁金
此药对对肝胆湿热症见口苦者,具有良效。李老认为,口苦多为肝胆疏泄不利,郁而生热,形成肝胆湿热之证,横逆犯胃,湿热循经上蒸,则出现口苦之症。郁金性味辛、苦、寒,行气解郁,凉血活血,利胆退黄。本品为辛苦两性之品,辛能开郁,苦能降泄,故具有疏肝理气,利胆化湿,清利肝胆湿热之用;炒鸡内金性味甘平,运脾消积、固精止遗、化坚消石,其运脾消积之用可助郁金调和肝胆与脾胃的协同作用,其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作用有助于胆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防止胆汁郁而化热,炼液成石。所以两药配伍对肝胆湿热诱发口苦者疗效良好。
06合欢皮配郁金
此药对能解郁止痛。合欢皮具有安神解郁作用;郁金具有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的作用。两者相须为用,常用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的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等症。
07高良姜配栀子
高良姜辛散温通,能辟外寒之气而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栀子苦寒,能泄火除烦,清热利湿。两药合用一温一寒,异类相使,燥湿运脾、行气止痛。李老常用此药对治疗中焦寒热互结、气机阻滞导致的腹痛喜温,胃脘灼热、舌苔白腻而脉滑者。
08益智仁配甘松
此药对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纳呆之症。益智仁辛温,温脾开胃,益肾固精。甘松辛甘温,理气止痛,开郁醒脾。脾土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寒湿困之,则健运失司而不思纳谷,且食亦无味,益智仁与甘松合用则助阳和中而斡旋大气,增进食欲。
09熟地黄配当归
此药对是李老用于老年肺病患者养阴化痰的经验用药。熟地黄、当归不仅能填精补血、滋肾壮水,而且还能补益元气,使金水相生,补益肺气,助肺气宣降。以当归与熟地黄合用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而致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的病证,金水六君煎即是此意。
10煅赭石配旋覆花
煅赭石与旋覆花,是旋覆代赭汤的君药,二者均有降逆之用。旋覆代赭汤是一剂降气的方药,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两药同类相须,常用于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导致的胃虚痰阻气逆证。临床表现为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治疗以降逆化痰为主,兼以益气补虚建立中气。对于慢性胃炎中嗳气频频者效果较好。
名老中医经验集
《李玉贤临证经验辑要》
该书汇集了李玉贤教授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涉及内、外、妇等科的典型辨证和经验用药,内容翔实,每种疾病下除了诊治经验之外,都提出了临证总结出的经验方,每张经验方下都包含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等内容,并附有典型病例结合临床进行解析。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李玉贤临证经验辑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舒淳 李龑 李政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文中图片由王丽英拍摄,授权悦读中医使用。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