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吐不完,分享6个中成药,打碎储痰之器官,切断生痰之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有没有觉得嗓子里总像堵着一团烂棉花?咳咳咳,吐也吐不完,咽又咽不下,日子过得别提有多难受了。
有人说是上火,有人说是体质问题,喝了不少清肺茶、润喉水,结果痰还是像钉子户一样赖着不走。
痰多,真不是简单的小毛病,它是身体在给你亮红灯,提示你储痰之器官——脾、肺、肾已经出了问题,生痰之源没有被切断。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痰的那些事儿,告诉你为什么痰会无穷无尽,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又该如何用中医的智慧将它连根拔起。
痰从哪来?脾、肺、肾三兄弟的失职
中医讲痰为百病之源,但痰从何而来?说到底,痰是体内津液运行失常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津液滋养五脏六腑,润泽全身;但一旦津液滞留,就会变成痰。而痰的生成和储存,主要和脾、肺、肾这三大器官有关。
1.脾为生痰之源脾是人体的运粮官,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和津液。如果脾虚,运化功能变差,津液无法正常分布,就会堆积成痰。
脾虚生痰是最常见的痰证,比如很多人一吃油腻食物,痰就变多,这就是脾虚的表现。
2.肺为储痰之器肺主宣发肃降,负责把身体的水液往下输送。如果肺的功能失常,水液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停留在肺里,形成痰。
肺虚储痰的常见表现是咳嗽痰多、胸闷气短,尤其是早晨起床时痰特别多。
3.肾为纳气之本,气化失调也生痰肾主水,负责全身的水液代谢。肾气不足时,水液代谢紊乱,痰液就会堆积。
肾虚生痰常见于体质虚弱的老人,表现为呼吸无力、痰多而黏,甚至伴有浮肿。
简单来说,脾虚生痰,肺虚储痰,肾虚则让痰更加难以排出。所以,治痰不能光盯着嗓子,而是要调理脾、肺、肾这三大器官。
痰多的分类:白痰、黄痰、黏痰各代表什么?
很多人吐痰时会发现,痰的颜色和质地都不一样。中医认为,不同的痰对应着不同的病机。
1. 白痰:寒痰白痰多为清稀,伴随咳嗽、怕冷。这种情况多见于寒邪侵袭,导致肺的阳气受损,痰液无法化开。
2. 黄痰:热痰黄痰多为稠厚,常伴有咽喉肿痛、口干咳嗽,这是热邪入肺,灼烧津液形成的痰。
3. 黏痰:湿痰痰多而黏,容易卡嗓子,吐不干净,常见于脾虚湿盛的人。湿邪困阻脾胃,津液无法正常运化,就会变成湿痰。
4. 血痰:燥痰或虚痰痰中带血丝,常见于肺阴虚或燥热伤肺的人。这个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提示肺部有严重问题。
痰的颜色和质地,实际上是身体内在环境的反映。所以,治痰要先辨清痰的性质,再对症下药。
6个中成药,帮你连根拔痰
说到治痰,中医有不少经典中成药,效果非常显著。以下6个药方,分别针对不同的痰证。
1. 二陈丸:化痰的基本款二陈丸是中医治疗痰证的基础方子,专治湿痰。它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特别适合痰多而黏、胸闷不适的人。
2. 清肺化痰丸:清热化痰的利器如果痰黄且稠,伴随咽喉肿痛、咳嗽,这说明是热痰。这时候可以用清肺化痰丸,它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尤其适合肺热咳嗽的人。
3. 贝母瓜蒌散:专治燥痰燥痰的人痰少而黏,咳得喉咙疼,甚至痰中带血。这种情况可以用贝母瓜蒌散,它能润肺化痰、清热散结,特别适合肺燥有热的人。
4. 苏子降气丸:治痰喘的首选如果痰多气喘,尤其是老年人感到呼吸困难,可以用苏子降气丸。它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特别适合痰多伴气滞的人。
5. 金水宝胶囊:调肾虚痰喘肾虚痰喘的患者,往往痰多而清稀,呼吸无力,用金水宝胶囊可以补肾纳气、化痰平喘。
6.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头晕痰多有些人痰多还伴随头晕,这是痰湿中阻的表现。半夏白术天麻汤能燥湿化痰、止晕安神,特别适合痰湿体质的人。
选对中成药,是治痰的关键,但还要结合病因调理身体,才能彻底根治。
把握调理脾肺肾的关键,切断生痰之源
单靠药物治痰,最多算是头痛医头。想要彻底根治痰多的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调理脾、肺、肾。
1. 健脾化湿,杜绝湿痰脾虚是生痰的根源,平时要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薏米、山药、茯苓等。
2. 清肺宣发,防止痰阻肺为储痰之器,保持肺的通畅非常重要。可以常做深呼吸,或者练习吐纳功,帮助肺气排浊。
3. 补肾纳气,改善痰喘肾虚的人要注意补肾,可以通过泡脚、按摩太溪穴(位于脚内侧脚踝后方凹陷处),促进肾气运行。
4. 运动排痰,促进代谢运动是化痰的天然秘方,每天坚持快步走、跳绳等有氧运动,不仅能促进气血流通,还能帮助痰液排出。
结语
痰多虽是小病,但其背后藏着脾、肺、肾的失调。治痰,不能只盯着嗓子,而是要从源头切断生痰之路。
以上分享的6个中成药,分别针对不同的痰证,对症下药,配合调理脾肺肾的整体方法,才能真正打碎储痰之器官,切断生痰之源。
痰少了,呼吸轻松了,生活自然也会更舒畅。记住,治病如拆雷,找到源头,才能一劳永逸。愿你从此远离痰的烦恼,呼吸自由!
参考文献:
1.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世界卫生组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报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