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方合方源头上彻底攻破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谬言论
研究十八反用药的目的是进一步认清十八反配伍禁忌完全属于错误和荒谬的言论,研究十八反用药的核心是进一步掌握十八反配伍用药,这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最佳手段和方法。对于十八反用药如半夏、栝楼(栝楼实、栝楼根)、贝母、白蔹、白及、乌头(附子、天雄),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甘草,人参、苦参、紫参、细辛、芍药、藜芦等,只有深入研究、全面掌握、系统总结十八反用药的基本特性,才能在临床中运用十八反配伍用药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世上最可怕的是盲从,人间最可怕的是道听途说,授业最可怕的是以讹传讹,科学最可怕的是故弄玄虚,教学最可怕的是抄来抄去,中医最可怕的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谬言论。
为何称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是荒谬言论,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即首先了解一下是谁在说假话,谁在欺骗大众,接着用事实说话就可以彻底判定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完全属于荒谬言论。如王怀隐和张子和两人分别在《太平圣惠方》《儒门事亲》中阐述中药十八反 属于配伍禁忌,而他们在临床中则用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组方治病,这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荒谬言论竟然被当今诸多研究中药配伍禁忌者视为法宝、视为准则、视为法规、视为典范。
1.从《神农本草经》提出相反概念到张子和提出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
(1)《神农本草经》论述相反的基本含义。研究中药只有从最具有权威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深入研究与探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神农本草经》中虽然提出相反用词,但没有明确论述相反用药的基本概念,相反用药的基本概念有寒热药相反、补泻药相反、升降药相反、收散药相反等,究竟《神农本草经》中提出相反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结论。为何《神农本草经》中提出相反用词,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简单的常见病不需要用相反药,就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亦即病仅仅是单一的热证,就用清热药,没有必要再用散寒药;病是单一的寒证就用散寒药,没有必要再用清热药;病是单一的虚证就用补虚药,没有必要再用泻实药;若是辨治复杂难治性疾病就必须用相反药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如病人既有呕吐又有下利,选用方药既要用降泄药即止呕药又要用升举药即止泻药;再如单一的虚证比较少,而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者则比较多;单一的热证比较少,热证夹寒比较多;单一的寒证比较少,寒证夹热比较多,这就要求在临床中辨治复杂多变的病变只有选用相反用药,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可见,《神农本草经》论述的相反是针对辨治一般的常见病的基本知识,结合临床必须全面研究,深入领会,才能学好用活中药十八反配伍用药,才能在临床治病中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2)澄清张子和等提出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谬言论。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谬言论源于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 虽然张子和之前还有陶弘景、王怀隐等人提出相反用药,但陶弘景和王怀隐都没有明确提出中药十八反用词。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乌头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甘遂大戟芫花,藜芦反细辛芍药五参。但陶弘景并没有提出中药相反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相反用药在临床中能不能配伍应用,因陶弘景研究中药的重点是研究单味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并没有全面、深入地从临床治病中研究中药配伍理论体系;至于陶弘景在临床中是否用过乌头配半夏、甘草配海藻、藜芦配人参等,因相关书籍中没有记载其临床治病案例,所以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北宋王怀隐既是理论研究者又是临床实践者,王怀隐于《太平圣惠方》卷第二药相反中说:乌头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五参细辛芍药。但王怀隐于卷第二诸疾通用药·呕吐中说:厚朴(温,大温),陈橘皮(温),人参(微寒,微温),半夏(生微寒,熟温),麦门冬(平,微寒),生姜、附子(温,大热)。治呕吐方中既用半夏又用附子。更如卷第五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诸方中,治脾脏冷气,时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黄, 常多呕逆,四肢虚乏,宜服肉豆蔻散方:肉豆蔻(三枚,去壳),白术(半两),木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丁香(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蓬莪术(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芎(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当归(三分,锉,微炒),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中肉豆蔻散方既用半夏又用附子。卷第七治肾脏虚损多唾诸方中治肾脏虚损,冷气所攻,下焦虚寒,上焦壅滞,多唾稠黏,四肢不利,宜服人参散方:人参(一两,去芦头),五味子(三分),白术(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细辛(三分),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治肾脏虚损多唾诸方中人参散方既用半夏又用附子。于卷第二诸疾通用药·痰饮中说:大黄(寒,大寒),甘遂(温, 大寒),芒硝(大寒),茯苓(平),柴胡(平,微寒),前胡(微寒),术(温),陈橘皮(温),半夏(生微寒,熟温),生姜(微温),甘竹叶(平,大寒),荛花(寒,微寒),高良姜(大温), 乌头(温,大热),芫花(温,微温)。治痰饮方中既用半夏又用乌头。金元时期张子和既是理论研究者又是临床实践者,其在《儒门事亲》中论述通气丸组成中曰:海藻,海带,昆布,木通,甘草(以上各一两),诃子,薄荷(以上各半两),杏仁(少许,煮,浸去皮尖, 用之)。可见通气丸中既用海藻又用甘草。
2.《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
(1)《伤寒杂病论》中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伤寒杂病论》中论述:
①甘遂配甘草,如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方中用药有:甘遂大者,三枚,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十二枚,芍药五枚,甘草炙,如指大一枚。具体煎药服药方法是: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服八合。顿服之。
②乌头配半夏,如寒气, 厥逆,赤丸主之。方中用药有:茯苓四两,乌头炮,二两,半夏洗,四两,细辛一两。煎药服药方法是: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③附子配栝楼根,如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方中用药有:栝楼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 附子炮,一枚,瞿麦一两。煎药服药方法是:上五味, 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④附子配半夏,如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方中用药有:附子炮, 一枚,半夏半升,甘草一两(3 g),大枣十枚,粳米半升。煎药服药方法是: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还有如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 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中用药有: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煎药服药方法是: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张仲景明确指出根据治病需要, 小青龙汤是完全可以用附子的。
(2)《千金要方》、《景岳全书》等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八》中设大五饮丸,组成用药有:远志一两,苦参一两,乌贼骨一两,藜芦一两,白术一两,甘遂一两, 五味子一两,大黄一两,石膏一两,桔梗一两,半夏一两,紫菀一两, 前胡一两,芒硝一两,栝楼根一两,桂心一两,芫花一两,当归一两, 人参一两,贝母一两,茯苓一两,芍药一两,大戟一两,葶苈一两,黄芩一两,恒山三分,薯蓣三分,厚朴三分,细辛三分,附子三分,巴豆三十枚,苁蓉一两,甘草三分。方中既用人参、苦参、细辛、芍药配藜芦,又用半夏、贝母、栝楼根配附子,还用甘遂、大戟、芫花配甘草, 一个方中用了十八反中的十二味药。又在《千金翼方》中设大排风散、大宽香丸用乌头配半夏、栝楼、贝母、白及、白蔹。又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设通气散就用藜芦配玄参,还有诸多例子不再一一列举。
3.从经方合方治病中研究应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
《伤寒杂病论》理论是指导临床治病用方的典范,《伤寒杂病论》中用方是临床治病确保疗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提高临床用方治病的关键是经方合方,运用经方合方中十八反配伍组方用药是实现提高治病效果的核心,深入研究经方合方中十八反配伍组方用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中之重。研究经方合方中十八反配伍用药必须从经方用药中研究十八反用药,从经方配伍中研究十八反用药,从经方合方中研究十八反用药,从经方合方中提炼十八反用药组方,形成四位一体的研究思维应用方法,才能把研究及应用经方合方十八反用药提高到新的高度和视野。
研究与应用经方合方中十八反配伍用药,何谓十八,即中医治病配伍用药的特有用语,并非数字局限于十八;何谓反, 从寒热相反中思考问题,从虚实相反中思辨问题,从对立相反中分析问题,从病药相反中研究问题,从正邪相反中解决问题。研究十八反 的核心是从特殊用药中解决治病组方的特有思路与方法,是提高临床治病疗效、掌握核心技能的关键。
(1)从经方用药中研究十八反用药。《伤寒杂病论》260首方中既有用十八反用药,又有非用十八反用药,十八反用药属于特殊用药,非十八反用药属于基本用药,基本用药是针对疾病采取的一般治疗思维方法,特殊用药是针对疾病采取的优化思维方法, 深入研究经方合方中十八反用药,对提高临床治病疗效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从经方配伍中研究十八反用药。《伤寒杂病论》中甘遂半夏汤、赤丸、附子粳米汤、栝楼瞿麦丸及小青龙汤加附子等方中均选用十八反配伍用药,对此张仲景仅仅以举例的形式阐述十八反 配伍用药是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最佳选择,为临床治病组方用药提供了基本准则和典范,为临床治病选用十八反配伍组方用药指明了方向。
(3)从经方合方中研究十八反用药。在临床中仅仅用一个经方治病只是治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择经方合方治病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最佳思路和方法,实现运用经方治病取得最佳疗效的核心是经方合方中十八反配伍用药。如小柴胡汤与藜芦甘草汤等合方是辨治寒热虚夹风夹痰的最佳优化选择,方中选用人参配藜芦;半夏泻心汤与十枣汤等合方是辨治寒热虚夹水夹痰的最佳优化选择,方中选用大戟、芫花、甘遂配甘草;牡蛎泽泻散与苓桂术甘汤等合方是辨治寒热虚夹湿夹痰的最佳优化选择,方中海藻配甘草;小青龙汤与四逆加人参汤等合方是辨治心肺虚脱夹寒夹热的最佳优化选择,方中半夏配附子;半夏泻心汤与乌头汤等合方是辨治肌肉关节寒热虚夹痰夹瘀的最佳优化选择,方中半夏配乌头。在临床中选择经方合方中十八反配伍用药是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最佳优化方案。
(4)从经方合方中提炼十八反用药组方。治病组方用药关键是有疗效,提高疗效的核心是经方合方,优化经方合方必须从提炼十八反用药组方为切入点,实现治病组方用药取得最佳疗效。根据临床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选择经方合方十八反用药治病的特殊性、针对性、切入性和疗效性,以此组建藜芦人参汤、藜芦芍药汤、藜芦细辛汤、半夏乌头汤、贝母乌头汤、白蔹乌头汤、白及乌头汤、栝楼乌头汤、甘草甘遂汤、甘草大戟汤、甘草芫花汤、甘草海藻汤等,实现运用经方合方中十八反用药组方取得最佳疗效的目的,全面提高运用经方合方中十八反用药组方的诊治水平和诊治技能。
4.从理论到临床验证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属于荒谬言论
作为一个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应该思考一个问题,自从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问世至今,经过近2000年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中医名家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能够超越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在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时发现赤丸中用乌头配半夏、甘遂半夏汤中用甘遂配甘草,附子粳米汤中附子配半夏等,这些经方用药属于所谓的十八反配伍禁忌用药。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继承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乌头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五参细辛芍药之说,并编写了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这样一来十八反配伍禁忌就有了理论依据,当今许多中医书籍及教材中基本上都将此用药配伍禁忌奉为圭臬。
在中医教学中诸多人皆言十八反配伍禁忌的重要性,在临床中诸多人皆恪守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规范性。历代很多人在解释相反用药时基本上都是通用两种药物同用时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之为相反 。对此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甘草是解百药之毒的首选要药,甘草的基本作用之一,可用于解大戟、甘遂、芫花之毒。结合当今研究数据证实,服用任何毒性药品都会进入肝脏,肝脏一旦识别到药品有毒性即在较短时间内将肝脏中糖原转换为葡萄糖醛酸与药品中毒性相中和,即达到解毒的目的,甘草酸水解后分解为葡萄糖醛酸,可用于解所有有毒性之药品的毒。再则,海藻本身即无毒,与甘草相配伍怎么也不会产生剧烈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得知十八反中解说的藻戟遂芫俱战草,既缺乏理论依据又不符合临床客观实际。
事实永远是事实,疗效永远是疗效,临床治病只有疗效才能说明一切,医生治病用药既要对病人负责又要对医生自己负责。研究十八反必须尊重两个客观事实,一是从理论研究指导临床应用。结合多年从临床角度研究《伤寒杂病论》体会,并开展实验研究及总结撰写的甘遂半夏汤对正常大鼠心肾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甘遂半夏汤对大鼠肝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甘遂半夏汤对正常大鼠一般情况及心率、肾上腺的影响、甘遂半夏汤对大鼠血常规血糖及甲状腺形态的影响 等4篇论文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第8期做了专题报道。二是从临床治病疗效中研究探索理论进展和进步。在临床中运用经方合方中含有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处方数以十万计,进一步体会到在临床中只有更好地运用经方合方中的中药十八反配伍治病,才是取得最佳疗效的根本保证。笔者还有多篇临床研究论文,如在《中医杂志》2016年第3期发表 乌头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辨治关节疼痛,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第9期发表 经方运用半夏配乌头(附子)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第18期发表 经方运用甘遂配甘草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医药通报》2013年第5期发表学用赤丸方证及合方的思路与方法,在《中医药通报》2015年第1期发表学用甘遂半夏汤方证的思考与探索等。通过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十八反配伍用药不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同时发现运用十八反配伍用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本人在临床中用小柴胡汤、藜芦甘草汤与头风摩散及甘草海藻汤合方辨治肝癌,用泽漆汤、藜芦甘草汤、头风摩散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辨治肺癌,方中既用人参又用藜芦,既用半夏又用附子,既用甘草又用海藻,针对肝癌、肺癌等术后复发并转移者,用经方合方治疗半年或一年以上者,经复查诸多肝癌或肺癌等术后转移病变及原发病变缩小或消失。运用半夏泻心汤与藜芦甘草汤等经方合方辨治溶血性贫血和下肢静脉血栓(其中有一位80多岁的男性病人,在多家省级大型综合医院治疗无效后前来诊治)而取得显著疗效。运用半夏泻心汤、头风摩散与藜芦甘草汤等方合方辨治左肺下叶病变、上叶病变较前新发、左肺下叶(空洞)的病人(其中有一位女性病人在多家省级大型综合医院治疗无效后前来诊治)而取得显著疗效。
5.从客观事实中证实十八反配伍禁忌完全不符合临床实际
研究十八反必须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应用为基本结合点,深入研究中药十八反配伍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①《伤寒杂病论》是经典临床治病之典范,非用《伤寒杂病论》理论指导临床治病则很难取得临床治病最佳效果,但在《伤寒杂病论》中没有记载十八反用药配伍禁忌,所以十八反配伍禁忌没有临床之根据。
②在《神农本草经》中虽有相反用药之记载,但没有相反用药的基本概念,究竟相反寓意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确切的结论。
③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张子和《儒门事亲》虽然强调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理论重要性,但其二者在临床治病中仍用十八反配伍用药,可见,其二者研究十八反配伍禁忌仅仅是理论上认识,但在临床治病中是丝毫不存在十八反配伍禁忌的。
④历代有诸多医家如孙思邈、张景岳等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常常用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各科杂病。
⑤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发现诸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病变证机仅仅用一个经方常常有其一定局限性,欲提高治病效果的最佳方法必须重视经方合方,在应用经方合方过程中发现合方中运用十八反用药配伍常常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如辨治肌肉筋脉骨节病变用半夏泻心汤与乌头汤合方中既用半夏又有川乌,辨治心脑神经血管病变用小柴胡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中既用人参又用藜芦,辨治胸腔腹腔积液水气病变用十枣汤与小柴胡汤合方中既用大戟、甘遂、芫花又用甘草,辨治糖尿病病变用半夏泻心汤与肾气丸合方中既用半夏又用附子。经过临床中数以万计的病例验证,发现运用十八反用药配伍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并没有发现十八反配伍用药出现不良反应。
6.从临床实际中客观认识十八反用药中的毒性及运用毒性药治
病在治病过程中凡是没有毒性的中药,其治疗效果都是一般的,凡是合理地用毒性药治病疗效都是十分显著的。如半夏、乌头、大戟、甘遂、芫花等治病有效成分即含毒,半夏与乌头配伍、半夏与附子配伍肯定会增加毒性,正因为增加了毒性才能确保提高治病效果。再则,仅仅在理论上和实验室中研究半夏、乌头、附子、天雄、大戟、甘遂、芫花等药的毒性,无论是研究单味药还是研究半夏配附子、半夏配乌头、半夏配天雄等,其研究的结论都是有毒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药物治病有效成分含有毒;二是研究者设计的方案和目的是为了证实药物有毒副作用(如补药人参、甘草等,只要研究者设计课题欲达到证实人参、甘草有毒副作用,其研究的结果必定有毒副作用),即研究的结果与人为因素有关;三是研究者研究的对象不是人体脏腑自身因素引起的病变而是人为因素造成脏腑的病变,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显著性差别。在临床治病中用毒性药针对的是病,根据治病需要经过科学、合理地调配毒性药如半夏、乌头、附子、甘遂等的用量并又酌情配伍解毒药,并结合本人临床治病数以万计的门诊处方用药资料进一步又证实十八反用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实现用毒性药能够更好地治病而对人体无任何伤害的目的。
用经方辨治复杂多变的病变,只有选择经方合方才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在经方合方治病过程中发现中药十八反配伍用药是提高临床治病最有效率的途径和方法,结合临床运用数十万处方用药并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分析,得出解决辨治临床各科杂病的最佳基本点和切入点就是合理地选用经方合方中十八反配伍用药,笔者经过数十年临床运用十八反配伍治病并取得非凡疗效之后,对十八反歌诀作了相应修正,即本草明言十八反,相反相成妙中言,半蒌贝蔹及喜乌,藻戟遂芫俱爱草,诸参辛芍盼藜芦,辨治杂病效非凡。
作为中医药事业的执着者、传承者、追求者、守护者、发展者、发扬者,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有实力、有理论、有数以十万计的门诊处方成功案例。已经从源头上找到王怀隐、张子和提出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区完全属于故弄玄虚,自欺欺人。治病救人必须有针对性地用十八反配伍用药造福百姓,让更多更优秀的临床工作者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运用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痛苦,用最佳治疗效果消除病人疾患,这就是为医者兢兢业业、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的神圣责任和使命,亦即打破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区,实现临床治病能够更好地运用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目的。
结合数十年临床治病经验总结,并从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中研究十八反各自药用特性及其相互配伍特点,不属于中药配伍禁忌范畴,再从临床治病用药各自特点及其相互配伍基本原则,不属于临床配伍禁忌,得出十八反配伍用药特性在中医理论研究上是完全可以配伍应用的,在中医临床治病中也是完全可以配伍应用的。再根据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基本准则,合理应用十八反配伍用药,对于提高临床治病效果和对于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具有特有的、独有的非凡疗效,特别是运用十八反配伍用药特性在中医药理论导下,对于炎症疾病、过敏疾病、增生疾病、肿瘤疾病、免疫疾病、代谢疾病、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神经疾病等具有非凡、显著疗效。可见,研究十八反配伍用药,只有打破陈旧观念和僵局困惑,才能更新观念,拥有中医药全新理论,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各科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