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中药材图解,煲汤达人必收藏
通过药材与食物的搭配,借助药材的药效提高汤的营养价值及食用功效。
冬季是养生的季节,大家都喜欢用煲汤的形式来给家人补补。汤既美味又可达到养生的效果。
煲汤常用的中药材
人 参
主治功能: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用于体虚、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煲汤用量:3---10g
食用宜忌:狂躁者、严重失眠患者、肾功能衰竭伴有尿少或者准备进行换肾手术者、肝出现明显黄疸(即小便深黄、皮肤黄、巩膜黄)者,患有感冒等实证、化脓性炎症、流鼻血者不宜服用人参。
陈 皮
主治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
煲汤用量:5---10g
食用宜忌:有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不宜饮用陈皮茶。
枸杞子
主治功效:滋肝肾之阴、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可治疗精血不足所致的视力减退、内障目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潮热盗汗。
煲汤用量:10---30g
食用宜忌:性情过于急躁者、正在热感冒者不宜过多食用。
红 枣
主治功能:补脾和胃、益气补血、促使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也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
煲汤用量:10---20g
食用宜忌:红枣含有丰富的糖分,腹部胀满、牙痛、肥胖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湿热内盛的急性肝炎患者忌食;月经期间出现水肿的女性忌食。
百 合
主治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燥热咳嗽、阴虚久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
煲汤用量:10---30g
食用宜忌:百合含秋水仙碱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用量过多会产生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反应。凡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忌用。
山 药
主治功效:健脾养胃、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煲汤用量:干品10---20g,鲜品100---200g
食用宜忌:便秘者不宜单用、肠胃积带人群不宜食用,刚冲洗的山药不要马上烹饪,需要用清水浸泡5分钟。
莲 子
主治功效:降低血压、清心醒脾、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涩精止带、多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
煲汤用量:10--20g
食用宜忌:便秘、消化不良、腹胀者不宜食用。
当 归
主治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为调经止痛的理血圣药。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腹痛、症瘕积聚、崩漏、血虚等症。
煲汤用量:6--12g
食用宜忌:月经过多者慎用、孕妇忌用
茯 苓
主治功效: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安心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遗精、惊悸、健忘。
煲汤用量:9--10g
食用宜忌:不可与酸性食物同食、会降低药效、服用茯苓忌辛辣食物和酒。
黄 芪
主治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消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调经内分泌失调。
煲汤用量:10---30g
食用宜忌:面部感染者慎用、上腹胀满。热证者不宜食用黄芪。妊娠期妇女慎用、孕妇过量食用黄芪会出现过期妊娠、产程时间延长等状。
煲汤时加上入一点常见药材,熬出来的汤不仅美味,还能起到养生的功效。适合煲汤的药材都有神马功效,如何选择合适的?
如何选择适宜的煲汤药材?
1、按体质选
在中药的选择上,最好选择经民间认定的常用药材,如淮山、芡实、沙参、玉竹、黄芪、枸杞、山药、百合等。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这些煲汤中药材。
气虚者可用参类、鸡肉类;血虚者可用当归、羊肉类;气血两虚者用归芪海参类;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用淮山、芡实;阴虚体质大便偏干用沙参、玉竹。
另外还要根据身体的状况选择不同的中药。如果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绿豆、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中草药;如果身体寒气过盛,那么就应该选择人参等热性中药。
2、按季节选
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按季而补。
春季宜清淡升补,养肝补血为主。所以可选用滋阴补血的食物。
夏季宜甘凉清补,清心降火为主,特别是三伏的饮食以清补、凉补为原则,选用凉补性质的原料煲成汤品饮用。
秋季燥盛,宜生津平补滋阴为主,故应多选择滋阴润肺的食物,以强化免疫系统。
冬季寒冷,宜辛温热补,选择热补性质的原料煲成汤汁,以储藏能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通过药材与食物的搭配,借助药材的药效提高汤的营养价值及食用功效。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功效,在选用药材时应注意药性,选对药材,才能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转载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滋补知识大全,养元有道整理发布,欢迎转载。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养元有道微店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