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常见中草药都能抗癌抗肿瘤,你认识哪几种,发展种植有潜力
现代研究表明,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按照药物的功用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泻下逐水药、化痰祛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软坚散结药、以毒攻毒药、扶正药等多种类型。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肿瘤中草药。
猫人参: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对萼猕猴桃的根。植物对萼猕猴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属于清热解毒类抗癌药,苦;涩;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是江浙一带医家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可用于治疗肝癌、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
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别名还有金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等。属于清热解毒类抗癌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癌的作用,其化学成分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能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用于乳腺癌、何杰金氏淋巴瘤,对宫颈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鼻咽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石上柏: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分布于安徽、重庆、福建、广东、贵州、广西、湖南、海南、江西、四川、台湾、香港、云南、浙江等地。属于清热解毒类抗癌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抗癌的作用,为临床常用的抗癌中草药,实验表明石上柏生物碱能抑制小鼠肉瘤—180 肿瘤细胞。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癌、肝癌、鼻咽癌、喉癌、消化道癌、宫颈癌、乳腺癌等肿瘤。
七叶一枝花:是百合科重楼属的一种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一般生于林下,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中医上认为其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良好功效。而近年来对其应用于治疗癌症的研究也不断地推进,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肺癌、胃癌、肝癌、贲门癌、膀胱癌、脑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等。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已经形成的肿瘤细胞,则具有杀伤作用,能够破坏其细胞结构,促进它的凋亡代谢。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茯苓有很好的保健和养生的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帮助癌症患者身体恢复,适合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患者。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用。丹参所含的丹参酮是目前抗癌呼声较高的化学成分,丹参类制剂联合放化疗抗肿瘤治疗能够显著增强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减轻放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并延长生存期,对乳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肝癌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菝葜:多年生藤本落叶攀附植物。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下面通常淡绿色,较少苍白色。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花绿黄色,雄花中花药比花丝稍宽,常弯曲;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浆果熟时红色,有粉霜。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属于化痰祛湿类抗癌药,具有消肿解毒、祛风利湿、抗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对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分布华东、湖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生长在路边、山坡上,喜温暖或凉爽的气候,北方可在暖季栽培。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解毒、止痛、抗癌的功能,可用于肺癌以及胃癌、食管癌、肠癌、肝癌等多种消化道肿瘤,尤其对癌性疼痛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其药理实验证明石见穿对S180 肉瘤小鼠有抑制作用。
莪术:又名山姜黄、臭屎姜等,为姜科植物莪术、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味苦、辛、性温。具有祛氨破血、散瘀通络,清积化食之功能。莪术抗肿瘤范围,临床已用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皮肤癌、外阴癌、胃癌、肺癌等,其中以宫颈癌疗效最好。
稀缺的名贵药材白芨有种植前景吗?会不会晚了?(白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