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过的那些“毒中药”,熬煮时间少一点都会要命!
你用过的那些毒中药
《老中医》中
有这么一个片段
!!!
病人王秋实找翁泉海看病,翁泉海给其开了药方,老沙看到翁泉海给病人开的药方有问题,就立马找到病人,要求去重诊。可是王先生心疼钱,毕竟再找翁泉海看病还得花诊费,执意抓了药。老沙一再请求,可是王秋实却要将老沙赶走,老沙就一直坐在王家门口,借口要用洗手间帮王先生把翁泉海开的药给煎足一个时辰。原来是因为北附子有毒,必须煎足一个时辰。
所以,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有毒中药治疗沉疴大疾。但用此药却也加大了用药风险。那么今天就跟着小编来看看毒性中药到底有哪些吧!?
附子,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 有毒、有大毒。 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将附子列为多毒,不可久服之下药。现代研究表明,附子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成分。
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即以有毒中药治疗沉疴大疾。唐代王冰也说:辟邪安正,唯毒乃能,以其能然,故谓之毒药。明代名医张景岳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 如现在已得到世界公认的治疗白血病的砷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马钱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等。
几年前,有一名刚出生几天的小儿有点呕吐,听邻居们说半夏可以止呕,结果家长将两颗约20g的生半夏放在柴火灰中自行炮制,然后水煎给小儿服用,孩子当场中毒死亡。为了再次避免悲剧发生,我们要了解那些具有毒性的中药赶紧来看!
毒性强的中草药
砒石(红砒、白砒)、水银、生巴豆、生川乌、生草乌、生附片、生白附子、生马钱子、生南星、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羊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篙、红升丹、白降丹、洋金花、红粉、斑蝥、雄黄、砒霜、生半夏、轻粉、蟾酥等,这些中药具有毒性强的特点,少量也会致人中毒,甚至身亡,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有毒性的中草药
苍耳子、重楼、白花蛇、泽漆、吴茱萸、花椒、川楝子、苦楝皮、雷丸、鹤虱、土鳖虫、水蛭、干漆、杏仁、白果、蜈蚣、全虫、仙茅、罂粟壳、瓜蒂、常山、胆矾、樟脑、大风子等,这些药品如果不规范使用,同样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儿童、孕产妇、年老体弱者应避免使用这些药品,必须要应用者,必须在正规中医师的指导下规范运用。
可能引起类毒性的中草药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定论可能有类毒性反应的中草药。比如,含有马兜铃酸类的中草药,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关木通、木防己、细辛等就被公认含有马兜铃酸类物质。由于马兜铃酸容易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这类药品不能随意超量应用,也不能盲目长疗程应用,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同时,含有上述中草药的中成药同样不能超量、长疗程服用,比如喘息灵胶囊、肺安片、复方蛇胆川贝散、鸡鸣丸、鸡苏丸、七十味松石丸、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十三味疏肝胶囊、胃福颗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仙片、止嗽化痰胶囊、止嗽化痰颗粒、止嗽化痰丸都含有马兜铃;胃降逆胶囊、香藤胶囊含有天仙藤;杜仲壮骨胶囊、杜仲壮骨丸、风湿宁药酒、复方风湿药酒、复方拳参片、祛风除湿药酒、三蛇药酒、伤湿镇痛膏、少林正骨精(酊剂)、神农药酒、益肾蠲痹丸含有寻骨风;金朱止泻片、保胃胶囊、复方胃痛胶囊含有朱砂莲。
可能具有促癌的中草药
专家指出,石栗、变叶木、猫眼草、鸡尾木、了哥王、苦杏仁、苏木、怀牛膝、千根草、剪刀股、金果榄、阔叶猕猴桃等具有促癌可能。不过促癌不等于致癌,致癌物可以直接导致癌症,促癌物本身不致癌,但可能促进致癌物或致癌病毒更容易诱发癌变。所以,最好在癌症高发人群尽量避免使用这些中草药。
家庭煎药也是有讲究的!
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中药剂型。将饮片制成汤剂的过程需要煎煮,而煎煮的好与坏及服用方法涉及到疗效的发挥,用药安全等问题。那么小编再继续带大家看看家庭煎药需要注意什么!
煎煮器皿如何选择
砂锅、瓦罐:这几种陶制品性质稳定,熬制过程传热比较慢,受热均匀,不易熬糊,是熬药的首选器皿。但是使用这些容器熬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新的砂锅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锅里放些大米或小米,放点水煮一煮,刷干净后再熬药就可以了;二是砂锅一定不要在没水的情况下干烧。
搪瓷锅:搪瓷锅或耐热的玻璃器皿,可以作为熬药的次选。不过选择时也要注意,要用没有彩釉的搪瓷锅,因为彩釉可能含铅,会污染药液。如果搪瓷锅有掉瓷或裂纹也不要用了。
不锈钢锅、铜锅:不锈钢或铜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并且比较容易清洗。但是这两种锅传热比较迅速,稍不注意,局部就容易烧干,药材粘在锅壁上,易将药熬糊,所以用这种锅熬药过程中最好不时搅动一下以免熬糊。
高压锅、电饭煲:现在厨房小家电十分普及,它们能不能用来熬药呢?答案是不能。因为这些电器多是在高压或密闭的环境中闷煮,药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进入药液,而是大部分留在了药渣中,降低了药效。
煎煮用水
•水是煎中药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井水、自来水都可以。
•忌: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的水量
•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
•水少,不足以煎煮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水多,耽误时间,使汤液的浓度降低。
•所以,水多水少都会影响疗效。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
•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质地坚硬的、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少。
煎前浸泡
•煎药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洗干净,然后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完全被水渗透,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
煎煮时间
煮汤药的时候长短也会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那么一剂汤药一般要煮多长时间最好?
•一般药物沸腾后再煎煮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腾后再煎煮10~20分钟即可;
•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滋补药物先用中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药约40分钟至1小时。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
•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同时应注意加盖煎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
煎煮中药应注意
1.禁用铜、铁、锡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食用中药有讲究,正确的喝法能增加药效
大家都知道中药的疗效是非常的好的,而且中药还可以调理身体,但是中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如果方法对的话,药效就能更快的发挥作用。以下为大家介绍服用中药的正确方法和煎煮器皿的选择。
服用中药的正确方法
顿服:
即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此服法多用于重症患者。频服,即不分次数频频饮用,多用于咽喉、口腔疾病的患者。呕吐较重的患者,也应少量频服。
睡前服:
用于补心安神的中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隔夜服,常用于驱虫药,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时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并排出体外。兑服,煎好的药液兑入少量黄酒服用。目的是增加药力,多用于治疗风湿病或跌打损伤。
饭前服:
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其原因是药物胃肠吸收好,攻下药、驱虫药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则更加适宜。饭后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空腹服,补养药宜在早晚空腹服,以利药物的吸收。
凉服与热服:
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如热在肠胃,患者想喝凉饮者,可凉服。治疗寒证,如外感风寒的药,宜热服,而且热服后应再喝些热粥,盖被出汗,以便药效能得到显着发挥。
中药温度有讲究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因此,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
END
精彩推荐
你与世界
只差一个
公众号
爱我请给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