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卫视垄上行报道,种植中药材,一亩能赚十万元?看看钟祥老乡这么说
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一大早,李师傅就在自己的大棚里忙活起来了,虽然只是简单地除草,但每天他都是亲自上阵,手动除草,不用药剂,因为怕对棚里的作物有影响。
在李师傅的棚里,白色、紫色的花争相开放,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乍一看这些花像兰花,一问李师傅才知道,这些是白芨,一种高端兰科药材,它的秘密可都在这花下面的土壤里!
这个像生姜一样的东西就是白芨,白芨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干燥的茎块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还可以用于美白化妆品以及陶瓷、橡胶用品中,这几年市场需求量较大。
王师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听说钟祥市有个黄庵村野生白芨生长很茂盛,五年前他就在这里驻扎下来,通过考察试验,与大学进行合作,发展了几十个大棚,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的研发、培育、生产和销售。就在王师傅开展药材培育的同时,村里的侯志平也在开动脑筋,想从土地上做文章想出路。
对于如何提高土地的效益和价值,侯志平和王建胜想到了一起,2015年侯志平成立了药材专业合作社,从乡亲们手中流转了100多亩土地,跟王建胜一起带着三十多个农户,开始种植白芨,李师傅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近一年的种植,他说,种白芨比种粮食轻松多了,白芨的管理只需要人工除草,天旱喷点水就行了。
李师傅说,只需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种好白芨,种苗培育、管理技术都是由合作社来负责,种出来的白芨到时候合作社负责回收。
白芨种植需要三年才会有收获,按照计算,即使是价格最低的时候,三年下来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侯志平说,种白芨,按照市场价80元一公斤,三年下来,一亩田收两千斤,可以卖八万块钱,比种水稻赚钱多了。
据侯志平介绍,他们合作社发展药材种植的诀窍是,精耕细作,育苗供户,滚动发展,带动一方,从种植到销售,他们都认真对待,现在他们基地发展了除白芨以外的二十多个药材品种,村里已经有近两百亩地都种上了药材,明年冬天就可以有收获了,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扩大种植,争取早日走上致富路。
稀缺的名贵药材白芨有种植前景吗?会不会晚了?(白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白芨市场用量大幅度增长,迄今为止市场需求量每年在4000吨左右。
1、资源匮乏
白芨属于稀有物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浙江等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其中主要集散地为四川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云南的文山、思茅、丽江、楚雄;贵州的独山、遵义、安顺等地。而湖南的怀化地区,湖北的恩施地区,陕西的商洛、汉中地以及河南的伏牛山一带,也为市场提供货源,但数量很少。近年来,人们的大量采挖已经导致白芨的资源严重不足。目前市场上的白芨货源奇少,追踪产地了解到今年货量远少于去年,白芨价格的逐步上升也是大势所趋情理之中的事。近期大多产区正在产新中,野生资源随连年采挖,新货产量极少,且个头不如往年。
2、白芨的社会库存量供不应求
一般商家考虑到保管成本及价格幅度不大问题,都不愿意囤积仓储。加上前几年医药部门由于资金紧张,忽视了白芨的收购工作,致使白芨的库存下降,碰上厂家需货量大时,市场上往往无货可供,有时候市场上竟然出现有价无货的反常现象。就目前而言,白芨的社会库存量是比较稀缺的,随着需求的上升,供求矛盾会不断激化,这必然会导致白芨的价格上浮。多商看好后期行情,销售心理强,目前应市新货量少,偶有零星货源走动,今年采购鲜货做种球的商家较多,野生资源匮乏,后期行情仍向好。
3、市场需求量大
白芨价值非常丰富,除了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药用价值外,其花还可以用作观赏或制花茶,此外,白芨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食用,白芨多糖胶还可应用于日化产品中,替代化学增稠剂,并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开发利用,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因而白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白芨属于野生资源,随逐年采挖,货源渐渐减少,近几年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也有发展家种,不过目前产出很少,对市场影响有限,所以白芨行情持续走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