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新鲜的药材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鲜药是一类特殊的中药,是直接采摘下来,摘除掉非药用部位和杂质,直接食用治疗疾病的一类药材。
鲜药历史悠久
早在民国时期,上海的药店中就可以买到上海周边出产的鲜药材,而且当时很多中医师都习惯使用一些鲜药,如鲜薄荷、鲜佩兰、鲜菖蒲、鲜石斛、鲜枇杷叶、鲜地黄、鲜淡竹叶、鲜芦根、鲜白茅根、鲜蒲公英、鲜荷叶、鲜银花、鲜西瓜翠衣、鲜麦冬、鲜丝瓜络、鲜竹叶心、鲜车前草、鲜青蒿、鲜藿香、鲜生姜等。鲜药在中医临床上具有独特的疗效,这是其他饮片不能比拟的,如外感风寒、温病、伤食、急性菌痢腹泻、肺炎、肺痈、慢性气管炎、腮腺炎、乳腺炎、扁桃体炎、伤科、皮肤病等,见效快,疗效好。然而,由于这类鲜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天然新鲜,不易保存,又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采摘,所以现在的中药房里几乎已经见不到了。
其实,鲜药是古人最早尝试使用的药材。由于新鲜药材不利于保存,所以逐渐被干燥炮制后的药材取代,但鲜药的应用在古代也是非常常见的。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在应用地黄与干姜时,就明确在后面写道生者尤良,生就是鲜的意思。唐代,国家设立的药学学校中就种植了数百种药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方面将鲜药直接用于临床。宋代城郊的药农也会专门为当时的国家药局提供鲜药材。古人用青蒿治疗疟疾也是用新鲜的青蒿,《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泡后绞取汁服用。
鲜药应用案例
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大量应用鲜药的单方或以鲜药组方的记载。很多鲜药对治疗暑热证、急症效果显著,鲜药在清热祛火、凉血止血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干燥的药材。
例如夏季中暑,很多新鲜药材可以应用,鲜荷叶、鲜莲子、鲜生地黄、鲜石菖蒲等,专治暑邪。温病大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有一个清络饮,方中使用的就是鲜荷叶、鲜金银花、鲜扁豆花、鲜西瓜翠衣、鲜竹叶,清透暑热邪气,而且有化湿的作用。吴鞠通最著名的当属五汁饮,用新鲜的生梨汁、荸荠汁、麦冬汁、鲜藕汁、鲜芦根汁,五种鲜药捣汁和匀后凉服,脾胃虚弱的可以稍微加热温服,特别适合高烧刚刚退热后,余热未尽,津液受损的情况,可以多饮用一些以滋阴清热生津。
民国时期是鲜药应用比较流行的时期。当时一些名医都十分推崇鲜药材。近代临床第一家之称的张锡纯,在临床医案中记载了很多鲜药应用的心得,他用山药一般不用炒过的,而用生山药直接捣汁放入方中煎煮服用。瓜萎、白茅根等必用鲜药材。著名医家丁甘仁先生,善用鲜荷梗治疗高热,尤其患者出汗后不退热时用鲜荷梗效果很好。他还用鲜生地黄、鲜沙参、鲜石斛来清肺生津,用鲜荷叶、鲜薄荷、鲜藕节来解暑热。北平名医汪逢春治疗时令温病常用鲜佩兰、鲜藿香、鲜枇杷叶等鲜药作为主要的药材。
其实,古代方剂中对于鲜药的记载和应用比比皆是,现代口服液中的鲜竹沥水、麦门冬饮等都是鲜药使用的痕迹。
鲜药未来的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养生也越来越重视,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药鲜药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中药加工炮制的目的在于保持或改变药物的药性,降低毒性,提高疗效。鲜药也是药物加工炮制的一种形式,通过保持药物的新鲜程度,保持药物原有的气味,从而发挥特殊的疗效。鲜药的自然汁液天然新鲜,药味醇厚,最能保持药品的天然性能。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保鲜、低温处理、提浆、提纯、冷冻干燥等现代技术,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络,恢复古老的鲜药应用经验,开发新的鲜药应用范围,使它能更充分地发挥效用,将会是人们选择中药服用的新渠道。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内容均由本草团队创作,版权归本草头条所有,侵权必究!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欢迎反馈、洽谈与合作。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