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唯一阴阳双补的中药材
蛹虫草最早源于中国,俗称北冬虫夏草或北虫草,由于其药用价值与冬虫夏草(C.sinensis)极其近似,故药典中记载为北冬虫夏草。
国外最早的报道是1723年Vaillant在他所著的《BotanieonParisiense》一书中,提到了蛹草和大团囊虫草,通过基源鉴定认为它与冬虫夏草是同一个属。自1727年在巴黎科学院院士会上,作为虫草属的模式种具属种名Cordycepsmilitaris发表以来,迄今已有282年历史。
我国对于蛹虫草的研究,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一书,记载其功效为:味甘、性平,有益肺补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的功效。《中华药海》认为其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肾二经,其功能有:(一)益肾补阳,益精髓,治肾阴不足、眩晕耳鸣、健忘不寐,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二)既补肾阳又补肺阴,保肺益肾,秘精益气。对肺肾不足、久咳虚喘、劳咳痰血者有较好疗效。《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北虫草(蛹虫草)子实体也可作为冬虫夏草入药。
蛹虫草为子囊菌门,肉座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
学名为Cordyceps militaris(L.ex Fr.) Link.蛹虫草,又叫北冬虫夏草。
蛹虫草是一种子囊菌,通过异宗配合进行有性生殖。其无性型为蛹草拟青霉。其子实体成熟后可形成子囊孢子(繁殖单位),孢子散发后随风传播,孢子落在适宜的虫体上,便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一面不断地发育,一面开始向虫体内蔓延,于是蛹虫就会被真菌感染,分解蛹体内的组织,以蛹体内的营养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最后将蛹体内部完全分解。
蛹虫草形态特征:
子座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生蛹体的头部或节部长出,颜色为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厘米,蛹体颜色为紫色,长约1.5—2厘米。
蛹虫草世界性分布,天然资源数量很少。1950年,德国科学家Cunningham观察到被蛹虫草寄生的昆虫组织不易腐烂,进而从中分离出一种抗菌性物质,3-脱氧腺苷,定名为虫草素。蛹虫草,多感染鳞翅目昆虫的蛹,由子座(即草部分,又称子实体)与菌核(即昆虫的尸体部分)两部分组成的复合体,简单来说,就是虫体与草的结合。
蛹虫草中含有大量的虫草素,虫草素的特殊医疗保健功能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已有不少以虫草素为主的保健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等投放市场。在中国,已将由虫草素合成的治疗白血病的新药引入临床试用。
蛹虫草的保健功能成分不仅有虫草素,还有虫草多糖是国际医学公认的人体免疫增强剂。
中医认为蛹虫草性味甘平,不温热亦不寒凉,入肺肾二经,既补肺阴,又补肾阳,是唯一能阴阳双补、调节阴阳平衡的中药材。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护肝作用,提高身体抗病毒和抗辐射能力。
虫草酸即D-甘露醇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核苷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心脑血栓形成,消除黄褐斑、老年斑、青春痘,抗衰防皱,养颜美容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