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建议,在无锡马山搞一篇中医药的大文章
说起无锡的马山,生物医药产业已然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区内集聚了华瑞制药、瑞年国际、健特药业、辉瑞制药、凯夫制药、药明康德、博雅干细胞、傲锐东源等为代表的百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很是强劲。
(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
用厚积薄发来形容马山的生物医药产业,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马山和医药的渊源由来已久。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被列为宋代伤寒研究八大家之一的一代济世名医在马山潜心钻研医术。
他的著作《伤寒百证歌》、《仲景脉法》、《翼伤寒论》、《辨类》、《类证普济本事方》等在乾隆年间还被收进了《四库全书》,而这位名医也成为了经方派的创始人之一。
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陆文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聊表对这位名医的赞扬与敬意:
江左知名许叔微,公来示之衡气机。天下呻吟尚未息,公持肘后将安归。
这位名医,就是诗中提到的许叔微。
他在马山的故居梅梁小隐,也在四十年前就被列为了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只是,相较于这位南宋名医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名声,作为滨湖历史上最著名的医者,价值意义却似乎展现得并不足够,也未能在社会上引起一些较有广泛影响力的积极反响。
作为医务工作者,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的戴美和王通已经关注这个话题很久了。
有没有可能通过发挥许叔微故居的影响力,来助力整个滨湖区的中医药产业及文旅产业呢?
同样是医者,同样是在滨湖区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戴美和王通表示有话要说。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两位医者的思考,看看能给大家带来哪些启示。
PART 1|壹
名医进士与梅梁小隐
可能有朋友并不了解今天我们要谈的这位名医进士究竟是何许人也,在此,先简单地讲讲这位名医的传奇故事。
许叔微,驰名一时的南宋儒医,字知可,号近泉,祖籍是江苏仪征人。元祐五年(1090年)父母患病双亡后,南迁至太湖晋陵县马迹山。
马迹山,也就是现在的马山,位于无锡滨湖区。
对许叔微来说,年少时期父母患病双亡的悲惨事实,让他在无限悲痛的同时,也坚定了学医济世的想法。
在研习医术的同时,他也熟读经史儒学,一番苦读后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
同朝为官的一代名将韩世忠还曾为他题匾名医进士。
许叔微做官后力主光复,后见当时的皇帝赵构偏安江南,无意大举,而且亲奸害忠,觉得壮志难酬,便辞官隐退。
无锡马山的檀溪村,正是他的隐退之地。
许叔微见东南角的小墅湾林深各幽,很是喜欢,于是筑庐而居,并在屋前植树三棵,名曰梅梁小隐,也称三橿老屋。
就在这面朝太湖的山坳间,他潜心钻研医学,行医乡里。他医术非凡,药到病除,且为乡邻治病从不收钱,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其实,梅梁小隐在抗战以前的规模较大,有瓦房30间,悬挂匾额9块,名人字画19幅,历代祖先肖像22幅,古籍古玩器皿极多。
可惜的是,在抗战期间和文革中,梅梁小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字画肖像荡然无存,匾额几乎全毁,仅存两块。土改时房屋又被分给农民,后多数遭到拆迁,仅存三间。
直至1982年才终于由市政府购置进行了修缮,并于1983年11月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历八百多年的风雨,许叔微的故居早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沧桑,虽经政府修缮,但已时隔近40年。
这座一进两院的故居,悬匾梅梁小隐,门墙斑驳,院内外杂草丛生。虽有别名三橿老屋,但橿树唯一的遗迹,其实也只有一段老树的树干。故居整体规模较小,且目前不对外开放。
和许叔微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代济世名医以及滨湖历史上最著名的医者身份相比,他的故居似乎是显得有些落魄了。
这位对滨湖中医药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有着重要价值的进士名医,显然,价值和意义都还未被更好地挖掘出来。
PART 2|壹
中医特色新马山
讲到底,现在把这个一代名医搬出来,是什么想法?
我们有个思路:
针对目前许叔微的故居状况,可扩大故居规模,添加有关许叔微的生平介绍及其著作的陈设,修缮故居及周边环境。
围绕故居建设中医药博物馆,让人们在了解许叔微悬壶救世的同时,也能熟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医中药。
就此,立足于整个滨湖区中医药及文旅的双产业,我们还有三条更为细致的建议。下面与大家分享。
建议一:推动马山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建设马山中医药产业园。
的确,说起无锡马山,除了生物医药这张名片,还有一张很是让当地人骄傲的名片——山水氧吧。
几年前风靡一时的由央视拍摄的宣传片《魅力马山》中,这座伸入太湖的小岛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展现地淋漓尽致,勾起无数游客的向往。
作为马山的一大先天优势产业,旅游业倘若能与中医药产业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必将大放异彩。
围绕名医进士许叔微,下一步,滨湖区可以将中医药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发展,以梅梁小隐为中心,在当地发展药材基地,成立中医药产业园。
依托马山的秀丽风景,根据季节变化种植适宜的中草药,建立四季长青的特色中草药景观园区,可推动马山旅游业的发展。
当然,也可与农业学院及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指导。
这样一来,产业园内的药材可供给无锡本地中医院使用,打造属于无锡自己的地道药材。同时,药材也可提供给农业学院及中医药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并可与药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以许叔微为纽带,还可邀请滨湖本地的名中医前来坐诊,游客在中医药产业园参观游览完后,提供现场搭脉,现场开方,推广中医文化的同时,药材本身还可销售。
如此,对于滨湖的双产业发展势必有着很好的助推效果。
建议二,利用马山现有独特医疗产业资源,着力加强中西医药结合深度融合发展。
马山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悠久的文化底蕴优势以及鲜明的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制药企业汇聚成群,已有来自美国、瑞典、德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企业先后加入落户于此。
但这样的优势显然还不够。
因为马山是滨湖生命健康产业的基地,与制药企业龙头集聚相对应的却是马山现有医疗资源的不足。
因此,如何提升许叔微的影响,以带动马山医疗事业特别是中医中药的发展这个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我们的建议是:
以提升许叔微的影响力为契机,可以在马山当地成立中医流派。
围绕许叔微故居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加强与当地医药企业的合作交流,推进马山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许叔微对伤寒方面的造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成立许叔微中医诊疗中心,加强马山当地的医疗建设。
建议三,加强与高校全方位通力合作,联合培养中医中药相关人才。
关于这条建议,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在建立马山中医药产业园的同时,以许叔微作为经方创始人为基础,和高校的研究所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通力合作,对许叔微的著作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在中医药传承的同时进行创新,并在经方的基础上进行实方的调整,联合打造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在中医药传承的同时进行创新,推广中医文化。
另一个方面,则是共同建设教学科研合作平台,由政府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依托江南大学医学院重点实验室,逐步提高中医药产业和科研水平,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参与马山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特色新马山整体竞争实力。
一句话:
开发中医特色新马山,助力滨湖大健康产业新发展。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来拍砖!
(作者备注:戴美,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通,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外科,主治医生。)
新消息速递
看公众号遇上神评论想对话?在评论区隔空跟楼上打招呼多没劲儿,以后可以直接甩出一座楼中楼中楼中楼!
最新消息,公众号评论区能盖楼了!作为一个目前尚在灰度测试的功能,我们奔流财经社被选中成为了第一批内测账号。
只要留言精选还没撤,你瞅着哪条留言想多唠嗑几句,评论区大楼的高度看你心情!冲冲冲!等着大家一起搬砖来盖楼啊!
奔流财经社,原名金融街1号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阅读
总理为什么要到常州恒立液压,背后大有深意(关键词: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