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神经药“老大哥”—甲钴胺
甲钴胺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易向神经细胞内的细胞器转移,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索内物质的输送和轴素的再生;促进髓鞘的磷脂酰胆碱合成及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正红血母细胞的成熟、分裂,增加红细胞的产生,改善贫血症状。
提到甲钴胺,很多人会把它与维生素B12混为一谈。
甲钴胺就是维生素B12吗?
搜索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家族成员包括氰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甲钴胺,而甲钴胺只是维生素B12家族的中的一员。所以说,甲钴胺跟维生素B12还是有区别的。而且目前市面上的维生素B12通常是指氰钴胺。氰钴胺是没有直接生物活性的,需要在体内转化成甲钴胺和腺苷钴胺,才能发挥活性。与氰钴胺相比,甲钴胺优势更明显,它可以不经过肝脏代谢,也不需要生物转化,直接就能发挥活性,尤其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甲钴胺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对付这6种病,甲钴胺很在行
搜索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损伤通常伴有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其修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修复轴突变性最长需要18个月。甲钻胺能通过血脑屏障,很好地转移进入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从而促进核酸、蛋白质和磷脂的合成,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组织,对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研究证实,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
2、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使幼稚红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所致。甲钴胺是活性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缺乏时,可致叶酸缺乏,并因此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甲钴胺与叶酸缺乏所致贫血的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基本相似,两药可互相纠正血象的异常。对于营养不良、婴儿期及妊娠期巨幼细胞贫血主要采用叶酸治疗,辅以甲钴胺。
3、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和疼痛科的常见病,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属于典型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通常是指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具有持续性且疼痛性质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甲钴胺对神经元的传导有良好改善作用。可通过甲基转换反应促进核酸-蛋白-脂质代谢。甲钻胺为甲硫氦酸合成酶的辅酶,可使高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参与脱氧核苷合成胸腺嘧啶过程。可促进核酸、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的再生以及髓鞘的形成,防止轴突变性。目前认为甲钴胺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作用,主要借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措施。
4、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者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甲钴胺易于进入神经元细胞器,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对神经退变具有抑制作用,能使延迟的神经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减少恢复正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下肢麻木、疼痛,具有缓解作用。
5、面神经麻痹(面瘫)
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最常见的原因,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天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甲钴胺向神经细胞内细胞器转运性良好,促进核酸、蛋白的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的再生,促进髓鞘的形成(磷脂质合成),恢复神经键的传达延迟和神经传达物质的减少。对于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甲钴胺可保护神经,促进神经良好再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也建议使用,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
6、三叉神经痛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常。甲钴胺通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神经纤维兴奋性,抑制神经退变,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自主症状,如麻木、自发性疼痛、感觉异常等,缩短恢复时间。
虽然甲钴胺应用非常广泛,在以上6中疾病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请不要擅自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END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