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脾肾同补,填精益髓可延年益寿
程奕斐,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师承多位中医名家。善用经方,不薄时方。擅长儿科、妇科、皮肤及部分内科杂症。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向往追求的。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古人对于长生不老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止。历代的帝王将相都相信有长生不老草,为求长生不老以尽享荣华富贵,经常派人四处寻求仙草。
有史可查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盛行服石,用钟乳石、朱砂、赤石脂、紫石、硫黄等制成的五石散。
汉武帝刘彻接甘露拌美玉粉食用希望能延年益寿。
唐太宗李世民服食西域僧人炼的金丹,最终因汞中毒,而死,年仅53岁。
在追求长生这条路上古人做过很多尝试,但限于当时认知有限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脾乃后天之本主化生气血以滋养五脏。
因此脾肾对人的生老壮死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这一概念来说补益脾肾便可以一定程度上延年益寿。
在诸多的古方中有一首方确实具备这样的功效,即宋·《洪氏集验方》中记载的还少丹
方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枸杞、楮实子巴戟天、肉苁蓉、小茴香、菟丝子、牛膝、杜仲、续断、远志石菖蒲、白茯苓16味药组成。
熟地自古便是填补肾中精血第一要药,色黑味甘性温,《本草纲目》记载:"熟地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山药、山茱萸、五味子、枸杞子均能补肾填精与熟地一起可将耗损的肾精补足。
楮实子,味甘,性寒。入肝肾经,能凉肝清火,亦能补肾填精。方中众药性温,服后或有动火之弊,楮实子的寒性便可一定程度上中和其余药之热性。
巴戟天、肉苁蓉、小茴香、菟丝子性温,均能补肾阳而益精血。
其中菟丝子、小茴香不仅温肝肾亦能入脾经而温补脾阳。
牛膝、杜仲、续断三味药走筋,能强筋骨,壮腰膝。肾虚精亏最常见的症状便是腰膝酸软无力,而肾精充足需要个漫长的过程,此三味药如开路先锋可快人一步改善这一典型症状。
远志、石菖蒲、茯苓开窍豁痰,健脾养心。三味药合用既能防止滋补肾精药助湿生痰,又能安神益智。
本方总体以入肾的药为主,辅以温脾养心之品。一方心、脾、肾同调,延缓衰老就很好理解了。
又因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所以本药对于老年人常见的健忘失眠,腰背佝偻,脑萎缩,骨质疏松,中年人的肾精不足,精力不济,腰膝酸软等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因本药性偏温且较滋腻,适合于身体偏虚寒,脾胃功能健旺的肾虚精亏人群使用,而对于阴虚火旺,肠胃薄弱,痰湿过重之人不在适用之列,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