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入选2024年北京冬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用于流感高热不退,神识昏迷治疗!
同志们,这篇文章不错,点个关注转发吧!
朝鲜旅游/金丝楠木/红木文玩咨询威信:bcfg1226
随着冬季流感高发季的到来,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成为当务之急。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024 年北京冬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该方案将中医药独特优势融入流感防治全过程。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为公众提供科学系统的应对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显著效果。让我们一起关注并积极运用这一方案,科学防治流感,守护健康。
一、成人流感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 风寒袭表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常见于轻型。
【治法】疏风散寒
【基础方】炙麻黄6g、苦杏仁10g、桂枝10g、葛根15g、羌活10g、苏叶10g(后下)、荆芥10g、 白芷5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 200 毫升,一日二次。也可以应用中药颗粒剂治疗,服用方法参照说明书。
加减应用:恶寒重可加生姜、红糖助汗解表。雾霾夹燥,可加桑叶、杏仁润燥止咳。
2. 风热犯卫
【临床表现】发热,咽红不适,咳嗽轻少痰,无汗或稍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常见于轻型。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础方】银花15g、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薄荷3g(后下)、生甘草3g。煎服方法同上。
加减应用:咽干口渴者加麦冬、玉竹以清热润燥。
3. 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头身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常见于普通型。
【治法】解表清里
【基础方】炙麻黄6g、桂枝10g、羌活10g、生石膏30g(先煎)、黄芩15g、知母10g、赤芍15g、连翘10g、金银花15g、炙甘草6g。煎服方法同上。
加减应用:纳差、苔腻者,加薏苡仁、广藿香、陈皮以化浊理气。
4. 热毒壅肺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咽红咽痛,目赤睑红,口渴喜饮,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舌红苔黄,脉滑数。常见于重型。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础方】炙麻黄6g、苦杏仁9g、生石膏30g、知母10g、芦根30g、牛蒡子15g、浙贝母10g、黄芩10g、金银花15g、青蒿15g(后下)、鱼腥草30g、生甘草 6g、北沙参15g。煎服方法同上。
加减应用:大便干燥加大黄、厚朴、瓜蒌以通腑泻热。
5. 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常见危重型。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础方】生晒参15g、炮附子10g(先煎)、山萸肉15g、黄连6g、生大黄6g、青蒿15g、金银花20g、枳实10g。水煎服,每日1-2剂,每剂浓煎 150毫升,频服。
6. 气阴两虚,余邪未净
【临床表现】疾病恢复期,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暗或淡红,苔薄,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础方】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浙贝母10g、杏仁10g、青蒿10g、炙枇杷叶10g、焦三仙各10g。水煎服,日一剂,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一日二次。
(二)中成药治疗
1. 按中医证候选用
●风寒袭表证可辨证选用通宣理肺丸(颗粒、口服液)、荆防颗粒(合剂)、感冒清热颗粒(软胶囊)等。
●风热犯卫证可辨证选用银翘解毒丸(片、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等。
●风邪夹湿证可辨证选用藿香正气胶囊(水)、荆防颗粒(合剂)等。
●表寒里热证和热毒壅肺证可辨证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等。
●毒壅气营、内闭外脱证可辨证选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气阴两虚证可辨证选用生脉饮(颗粒)等。
2. 按临床症状选用
●以发热、咳嗽为主症的患者,酌情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以发热、恶寒、流清涕和肌肉酸痛为主症的患者,酌情选用感冒清热颗粒(软胶囊)、通宣理肺丸(颗粒、口服液)、荆防败毒丸、荆防颗粒(合剂)。
●以低到中度发热为主症的患者,兼见咽干、头痛、肌肉酸痛者,酌情选用金花清感颗粒;兼见咽喉肿痛、咳嗽明显者,酌情选用退热清咽颗粒、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丸(片、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兼见明显咳嗽、鼻塞、咽痛者,酌情选用疏风解毒胶囊;兼见乏力、头昏沉、脘腹胀痛者,酌情选用藿香正气胶囊(水);兼见口淡、舌苔厚腻者,酌情选用抗病毒颗粒;兼见头痛、咽痛、口渴、便秘者,酌情选用柴石退热颗粒。
●中到重度发热,兼有咳嗽、腹胀、便干者,酌情选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高热不退,神识昏迷,可选用安宫牛黄丸。
●热盛惊厥、抽搐谵语,可选用紫雪丹。
●感冒后期,自汗、心慌气短,可选用生脉饮(颗粒)。
二、儿童流感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 风寒袭表
【临床表现】发热或未发热,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口淡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常见于轻型。
【治法】辛温发汗
【基础方】葛根9g、炙麻黄6g、桂枝6g、生姜6g、炒白芍6g、大枣6g、炙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每剂水煎300 毫升,口服:3~6岁,每次50毫升,一日二次;6~14岁,每次100毫升,一日二次;14~18岁,每次150毫升,一日二次。也可以应用中药颗粒剂治疗,服用方法参照说明书。
2. 风热袭表
【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咽痛,流黄涕,咳嗽,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常见于轻型。
【治法】辛凉解表
【基础方】金银花9g、连翘9g、竹叶9g、荆芥6g、淡豆豉6g、芦根9g、薄荷6g(后下)、桔梗6g、牛蒡子9g、甘草6g,煎服方法同上。
3. 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高热,恶寒重,无汗,流清涕,头痛,身痛,或咽痛,咳喘,烦躁,口渴,纳差,心下疼,呕吐,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浮紧或沉弦,指纹浮红或紫滞。常见于普通型。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基础方】葛根9g、炙麻黄6g、桂枝6g、生石膏15g(先煎)、生 6g、炒白芍 6g、大枣6g、柴胡12g、黄芩9g、半夏6g、枳实6g、生大黄3g,煎服方法同上。
4. 痰热壅肺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喘促,喉间痰鸣,痰稠色黄,鼻翼煽动,面赤唇红,口干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常见于重型。
【治法】宣肺清热,止咳化痰
【基础方】炙麻黄3g、苦杏仁6g、生石膏15g(先煎)、桔梗3g、黄芩6g、 前胡10g、连 翘10g、瓜蒌10g、浙贝母6g、鱼腥草10g(后下)、生甘草3g、莱菔子9g,煎服方法同上。也可以每剂浓煎 150 毫升,频服。
5. 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久咳无力,动则益甚,面色少华,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指纹淡红。常见于恢复期。
【治法】补脾益肺,化痰止咳
【基础方】太子参9g、炒白术9g、茯苓9g、陈皮6g、姜半夏6g、紫菀9g、炙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300毫升。口服:3~6岁,每次50毫升,一日二次;6~14岁,每次 100毫升,一日二次;14~18岁,每次150毫升,一日二次。也可以应用中药颗粒剂治疗,服用方法参照说明书。
6. 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手足心热,咳嗽痰少,舌质淡红,苔少或有剥脱,脉细。常见于恢复期。
【治法】益气养阴
【基础方】太子参9g、麦冬9g、北沙参9g、茯苓9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枇杷叶9g,煎服方法同上。
(二)中成药治疗
1.风热袭表证可辨证选用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芩香清解口服液、小儿热速清颗粒等。
2.表寒里热证可辨证选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
3.痰热壅肺证可辨证选用小儿清热宁颗粒、儿童咳液、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金振口服液等。
4.高热惊厥可选用羚羊角粉或羚羊角口服液。
三、中医适宜技术
1. 针刺
适应症:风热犯卫、热毒壅肺、痰热壅肺等发热、咳嗽痰多者。
推荐穴位:双侧鱼际穴、尺泽穴。功效:疏风清热,止咳化痰。
操作方法:
•鱼际穴针刺方向及深度:取1寸毫针向掌心劳宫穴方向刺入约1寸,6岁以下儿童针刺0.5寸。
•尺泽穴针刺方向及深度:直刺进针,针0.3~0.5寸。留针时间及补泻手法:留针5~10分钟即可,中间行针一次,适度捻转提插,平补平泻。
2. 刮痧
适应症:风热犯卫、毒壅气营等发热、咽痛者。
推荐穴位: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操作方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穴位,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穴位,由上向下刮。
3. 拔罐
适应症:风热犯卫、风邪夹湿、痰热壅肺等发热、咳嗽痰多者。
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
功效:疏风清热,清肺透邪。
操作方法:每次8~10分钟,隔天一次,不宜使用火罐者,可选用橡胶罐或抽气罐。
4. 足浴
适应症:风热犯卫、风邪夹湿、痰热壅肺等。
功效:清热解毒,解肌退热。
操作方法:北柴胡、黄芩、生石膏、大青叶、板蓝根、葛根、连翘、贯众、蒲公英等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大火煎煮,烧开10分钟取汤2000毫升,置于足浴盆内,加凉水调节温度为37℃~40℃,患者取坐位,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浸泡过足踝为度。每次浴足15~30分钟,每日一次,以头身微微发汗为度。
5. 穴位贴敷
•风寒束表者推荐穴位:大椎、双肺俞等。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操作方法:麻黄、炒白果仁、细辛、五味子、炒白芥子等,用醋(姜汁醋)等赋形剂调匀,贴敷于穴位,一次/天。
•痰热壅肺者推荐穴位:天突、膻中、双肺俞等。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操作方法:桑白皮、地骨皮、杏仁、胆南星等,用醋等赋形剂调匀,贴敷于穴位,一次/天。
6. 推拿按摩
•风寒束表者选推荐穴位:天门、坎宫、太阳、耳背高骨、内八卦、三关、膻中、肺俞。
功效:散寒解表,化痰止咳。
操作方法: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掐揉耳背高骨即头面20次,顺运内八卦50次,推三关100次,揉膻中、肺俞30次。
•痰热壅肺、热毒壅肺者推荐穴位:肺经、大肠经、六腑、天河水、掌小横纹。
功效:清热解毒,涤痰开闭。
操作方法:清肺经200次,清大肠经、退六腑各10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掌小横纹50次。
四、预防方案
(一)成人
金莲花3g、薄荷3g、党参5g、沙参5g、苏叶5g、生甘草3g,每日一剂,连服5天,代茶饮。
(二)儿童
大青叶3g、薄荷3g(后下)、炒山楂3g 、菊 花3g、陈皮6g、芦根10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天。
五、生活调护
1.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2.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戴口罩,房间多通风,勤洗手。
3.患流感后宜多饮温水,饮食要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4.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者和有慢性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深受妇女喜爱的春香牌化妆品(↙↙↙点击选购朝鲜特产/咨询朝鲜旅游)
熊胆粉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不可替代!(↙↙↙点击选购朝鲜特产/咨询朝鲜旅游)
- END -
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九日
[商务合作微信]bcfq0808
别错过
目前,我们主要为国内粉丝供应以下产品(品种繁多,只展示一部分详情咨询微信 bcfq0808):
(点击上方图片有惊喜哦!!!)
"急救神药"安宫牛黄丸突然大幅涨价,这里1粒卖到近1200元!很多人都有在服用...
不单牛黄,安宫牛黄丸原料价格全线上涨!港版安宫已提价!再观望,安宫牛黄丸真要涨价了!
6.21夏至,为什么夏至要吃安宫牛黄丸?原来它可以预防这些疾病
不只是稀有!深度解析为何大红酸枝备受追捧?顶级的小叶紫檀到底长啥样?
中华民族终将"感谢"那些不惜逃荒要饭也要生下儿女的超生游击队
【震惊】开出清肺排毒汤的大功臣竟无医师资格证,毛主席说的中医解放,何时能实现?
☝☝☝☝☝☝☝☝☝☝☝☝☝☝☝☝☝☝☝☝☝☝☝
预定朝鲜特产扫码或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