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朵老是嗡嗡响,其实和耳朵没关系,一个中成药很好治
点击上面小柴胡说关注
很多人说失眠是最痛苦的,其实,还有一种毛病,比失眠更痛苦,有人说它就像有只蚊子在你耳边嗡嗡作响,有人说它就像夏天蝉在你耳朵里疯狂蝉鸣。
有人说像火车从你耳朵经过轰轰作响,还有人说像有人在你耳鸣吹响号角,声音非常大。特别是夜深人静时,这个毛病会让你心烦意乱,让你痛不欲生直至崩溃!
这种毛病就是耳鸣。
耳鸣这个病,原来是在老年人群中多见,现在很多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早早出现耳鸣了,耳鸣虽然不会危及生病,但是它会影响你的工作生活学习,它会影响的休息,让你经常彻夜难眠,身体越来越差。
耳鸣的原因很多,人有九窍,耳朵就是其中一个窍道,耳朵也可以称之为收集声音的管道,管道瘀阻不畅通,听声受阻就会产生异响,这就是耳鸣 ,有肝气郁结引起的耳鸣,有脾虚痰阻引起的耳鸣,也有肾精亏虚引起的耳鸣。
辨证不同,用方也各种不同,中老年朋友的耳鸣困扰,多以肾精亏虚为主,这种耳鸣,起初只是嗡嗡响,如蝉鸣,这个阶段调理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此时没有得到调治,到后面就会慢慢发展成耳聋,接着就是耳朵失聪,什么都听不到了,越往后发展调治越麻烦。
中医对于这种肾精不足引起的耳鸣,调理思路很简单,核心思想就是补肾精,有一个专门的中成药叫耳聋左慈丸,反馈就极好,方剂出自清代的《饲鹤亭集方》,书中记载:耳聋左慈丸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眩目晕,耳聋耳鸣等症。六味加磁石三两,柴胡一两一钱。蜜丸,每服三钱,淡盐汤送"。
耳聋左慈丸方:磁石(煅)、熟地黄、山茱萸(制)、泽泻、茯苓、牡丹皮、山药、竹叶柴胡。
首先说地黄,地黄是补肾第一名,也是滋补肝肾的常用药,更是本方的核心药材,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地黄叫鲜地黄,颜色是黄色的,晒干之后,就由黄转黑,此时叫生地黄,生地黄最擅长的就是滋补肾阴,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此阶段的地黄还是偏寒,体寒阳虚的人用不了,所以就又有了熟地黄,一般来讲,我们说的熟地黄是经过九蒸九晒炮制而来,经过蒸煮暴晒之后,地黄的寒性就去掉了,所以它既能补肾阴,又能补肾阳,肾阴加肾阳就是肾精,所以熟地黄除了补血滋阴,又有了益精填髓的功效。
方中滋补肝肾的除了熟地黄,还有山茱萸,这个药材药性酸涩,微温,走的也是肝肾二经,它既能帮助地黄温补肝肾,同时它还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防止肝血,肾精过度耗损。
肾精亏虚的问题解决了,耳鸣的毛病就好了大半,当然这个方子很全面,兼顾到了肝郁肝火,脾虚痰湿引起的耳鸣。
针对肝引起的耳鸣,方中用到了竹叶柴胡,磁石,以及牡丹皮。先说竹叶柴胡,又叫北柴胡,它和柴胡是两种不同的药材,竹叶柴胡药性偏凉,味苦,走的是肝,脾,胃三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疏肝解郁,解表散热,还能够清热解毒,对于肝气郁结,肝火旺引起的耳鸣效果很好;磁石是矿石药,方中用磁石重镇平肝,潜纳浮阳,以达到聪耳明目的效果;还有牡丹皮是清热凉血,也是帮助清肝火,同时牡丹皮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帮助畅通耳窍。
对于脾虚痰湿引起的耳鸣,方中也用了三味药,它们分别是山药,泽泻,还有茯苓。山药食药同源,药性平和,味甘入脾,可以滋补脾,肺,肾三脏,常食山药,有助健旺脾胃功能,强化水湿的运化能力,从而阻断痰湿邪气的源头;然后泽泻利湿泄浊,茯苓健脾渗湿,帮助排尽身体里的水湿痰邪,从而解决脾虚痰湿引起的耳朵问题。
好了,这就是耳聋左慈丸,一个从肾精入手来调理耳鸣的中成药,它最擅长两种病,一种是耳鸣,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火上扰清窍引起的耳鸣,有哪些症状表现呢?比如耳内蝉鸣,伴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再比如手足心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还有神经性耳鸣人群;
耳聋左慈丸最擅长调治的第二种病就是耳聋,由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火上扰清窍引起的耳聋。表现为听力下降,伴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以及手足心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