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药草园~萝藦(葫芦瓢子)
萝藦:为萝藦科植物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Pergularia japonicaThunb.])的全草或根。
别名:芄兰、莞、省瓢、苦丸、白环藤、熏桑、鸡肠、头羊角菜、羊奶科、合钵儿、细丝藤、过路黄、婆婆针扎儿、婆婆针袋儿、羊婆奶、婆婆针线包、奶浆藤、奶浆草、野隔山消、小隔大撬、老婆筋、天鹅绒、小青布、大洋泡奶、刀口药、千层须。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捩花目
科:萝藦科
主要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味甘、辛,性平。具有补精益气、通乳、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损劳伤、阳痿、遗精白带、乳汁不足、丹毒、瘰疬、疔疮、蛇虫咬伤。
生长环境:
萝藦是中药材:萝藦科萝藦属植物。
生长于林边荒地、山脚、河边、路旁灌木丛中。喜微潮偏干的土壤环境,稍耐干旱,喜充足的日光直射,稍耐荫,喜温暖、耐低温。
萝藦的形态:
萝藦是多年生草质藤本,长达8m。全株具乳汁;茎下部木质化,上部较柔韧,有纵条纹,幼叶密被短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对生,膜质;叶柄长3—6cm ,先端具丛生腺体;叶片卵状心形,长5—12cm,宽4—7cm,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叶耳圆,长1—2cm,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10—12寸,在叶背略明显。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或腋外生;总花梗6—12cm,被短柔毛;花梗长约8mm,被短柔毛;小苞片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花萼裂片披针形,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辐状;花冠筒短,5裂,裂片兜状;雄蕊连生成圆锥状,并包围雄蕊在其中,花粉块下垂;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无毛,柱头延伸成一长喙,先端2裂。果叉生,纺锤形,平滑无毛,长8-9cm,先端渐尖,基部膨大。种子扁平,褐色,有膜质边,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功效与作用:消肿、解毒、补虚助阳
萝藦是萝藦科萝藦属植物,多年生草质藤本,生长于林边荒地、山脚、河边、路旁灌木丛中。具有消肿、解毒、补虚助阳、补气益精等功效。
具体药用情况如下:
1、消肿:萝藦是常见的中药材,其水煎剂具有消肿的作用,可用于肾炎水肿。
2、解毒:萝藦还可行气活血、消肿解毒,用于肾虚遗精,外用改善疮疖肿毒、虫蛇咬伤等情况。
3、补虚助阳:萝藦的果壳可补虚助阳、止咳化痰,用于体质虚弱、痰喘咳嗽、百日咳等病症。
4、补气益精:萝藦有补气益精的作用,可用于体虚、阳痿、乳汁不足、小儿疳积等患者。其果有补虚、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将成熟干燥后的萝藦果壳泡水喝,有一定养生功效。
萝藦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
萝藦的药用价值如下:
清肺化痰、散瘀止血、止痛等。
食用方法包括煎汤内服,也可研磨后外敷,需要遵医嘱用药治疗,自己不要随意搭配!
1、清肺化痰:萝藦可以入肺经,具有清肺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百日咳、气喘等病症。
2、散瘀止血:萝藦味辛,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散瘀止血,可治疗麻疹不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等病症。
3、止痛:萝藦含有一定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促进炎症的吸收,起到止痛的作用。
4、萝藦的药用价值:通乳、解毒消肿、补精益气等。
适宜人群:
阳痿早泄者、乳汁不通者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
萝藦成熟以后可以直接吃,去掉外壳以后吃里面的果仁即可。
1、研末
萝藦研末后和五味子末、地骨皮末一起温水服用效果就会更好!
2、炖鸡
取萝藦适量置于炊具炖鸡食用,炖后能使药味变淡,效果不错!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就是不宜同食辛辣刺激食物。
萝藦的食用时一定要适量食用、性欲旺盛者禁止食用,若过量食用,可能会有腹胀、恶心等情况出现。
萝藦的副作用:
萝藦是常见的中药材,用药期间不宜与辛辣刺激食物同食,可能影响药效。
1、萝藦还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用量,不可过量使用,否则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等副作用,危害机体健康。
2、萝藦是一种中药材,其根部、茎部有毒,要注意适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同时其具有消肿解毒、行气活血、补虚助阳的功效,能提高人体性功能,若患者本身性欲比较旺盛,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如果经常食用,可能会使肠胃、肾脏的负担加重,从而出现腹胀、恶心、腹痛等不适症状,此外,晚上大量食用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温馨提示:
本文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是药三分毒!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