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中学回头看,才发现给孩子最好的“健脑药”,第一是阅读,第二种你想不到
▲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教育,是一场长跑。
我们要立足孩子的一生,帮孩子从小养好习惯,给他源源不断的拼搏动力。
——虎妈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
﹏
﹏
﹏
作者 |刘小念
来源 | 写故事的刘小念(ID:xgsdlxn)
大家好,我是小严的妈妈。
为人父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从来没有哪个角色,让我们这样如履薄冰。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令人悲喜交加,如此难以一劳永逸。
天下所有父母,都是个故事会。
所以,就给大家讲讲我们家小严成长的故事吧,没什么系统,挺琐碎的,大家见谅。
先说阅读这件事。
是从小严出生不久,就开始了。
一开始是绘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绘本都好贵啊。
每天睡前十分钟,我都会拿讲绘本当催眠曲。
但慢慢发现,绘本虽然贵,但孩子复读率很高。
慢慢地,会爬会坐时,他自己会从一堆绘本里,挑出最喜欢的那几本,反反复复地让你讲给他听,百听不厌。
而等到他会说话时,令人惊喜的是,那些绘本他都能奶声奶气地讲下来。
从此,每天睡前从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再到半个小时,他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
阅读的习惯,在于养成。
后来呢,就一直在给他读那些带图带拼音的儿童读物,中外童话故事、唐诗宋词等等。
可是,我记得很清楚,幼儿园大班阶段,他已经不满足看这些简短的故事书了。
有一次,他从我的书架上把那本有他半人高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给拿走了。
我当时就觉得他是闹着玩的。
毕竟,他连拼音都没学过,这种连张图都没有,全是大块文字的书,他哪里读得进去。
可是,他就那么看进去了,还头头是道地给我们讲谁是谁,做了啥,跟某某某是什么关系……
我和他爸都惊呆了。
翻开那本书,让他念,他念得八九不离十。
要知道,他可是连拼音都没学过,我们更是没教他识字的。
我们试着单独拿出一个字来让他认,他根本不认得。
可是,这个字如果在连贯的句子里,他就可以通过连猜带蒙的方式认出来。
这个发现,令我们开心极了。
打那儿之后,他再没看过带图带拼音的读物,全是看一片文字的大块头。
阅读,是最好的识字方式,没有之一。
而阅读也是培养专注力最好的途径。
小严也喜欢各种奥特曼及其衍生产品,喜欢看动漫,喜欢玩乐高。
那时候,经常听他一个人在房间里自言自语。
从门缝里听过去,就听他在拿着他那些玩具当道具,自编自演,剧情丰富,玩得极嗨。
过不一会儿,就听房间里突然安静了。
这个时候,他基本上是玩具玩够了,拿本书默默地看了起来。
小学毕业之前,我们经常假期带他出去玩,每次收拾行李,都会假装无心地问他:带什么书?带几本?
于是,他自己就在书架前各种筛选,把书当成旅行时必备的行李。
这样,长途旅行或是各种景点排队时,只要有一本书,他就不会做那个又吵又闹、百无聊赖的熊孩子。
上小学时,学校已经开始留网上作业,后来还赶上多次网课。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难以估量,就比如家长跟孩子抢手机等等,此处省略1万字。
我们家的应对办法就是知识付费,外加运动疗法。
小学和初中必考的世界名著阅读,我和小严爸爸从网上搜来,认真研究了一下,我俩没看过几本。
而且,也试着陪孩子一起看,但,根本看不进去。
于是,我俩想到一个办法。
让小严读,然后讲给我们听,一本书200元。
可想而知,当小严知识变现,拿到人生第一桶金时,多兴奋,多有成就感。
而且,我们对知识付费这件事很严肃认真。
如果他除了讲故事情节,还加上一些经典词句,或者发表一些个人见解,我们会额外给予奖励。
就这样,我和小严爸爸的阅读课,是小严给补上的。
他通过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把中小学必读的世界名著都啃完了,而且,都给我们讲了一遍。
小孩子的阅读速度和记忆力是惊人的。
我一本书常常要看一个月,但他平均三天晚上就可以看完一本书,并且对人物、情节记得清清楚楚。
我和小严爸爸无比享受那样的时光,一家三口,坐在灯下听儿子讲书。
讲到《简爱》时,小严会脸红;
讲到《悲惨世界》的结尾时,他突然停下来,深深地吸气,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泪;
讲到《三体》时,他感慨:爸妈,《三体》在拍第一季了,我好喜欢第二季里的罗辑,一个拯救了人类,却不被人类感激的真英雄……
在我们家,无论是饭桌上,还是外出游玩间隙,小严经常两根手指一搓:最近手头有点紧,来,爸妈,给你们讲十块钱的。
我和他爸非常愿意为知识付费,这钱掏得特别爽快。
而把书读进去,再讲出来,真的很锻炼一个孩子的总结与表达能力。
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这是增进亲子关系最有效的一环。
我们和孩子之间,永远有话说,书,是最好的媒介,是弥合代沟的桥梁。
而且,小孩子的奇思妙想,视角之独特,真的会给你无限惊喜。
当一个孩子可以在书中获取知识、眼界、成就感的时候,你会发现电子产品给他带来的快乐并不唯一。
心理学家有句话,我很认同:一切上瘾行为背后,都是因为孤独。
太多网瘾少年其实认真追究起来,都是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常常是缺失的,或者即便人在身边,也不能够真正高质量地与孩子互动。
阅读,是最有效、收益最大的高质量陪伴,没有之一。
除了阅读,还有两件事,我和小严爸爸很坚持。
一个是运动,一个是声乐。
说实话,现在孩子真的太缺乏运动了。
我们小时候,谁能够在运动会上有项目,那是非常光荣且拉风的一件事。
可是,现在的班级运动会,让孩子参加项目,需要老师和家长各种动员。
这越发坚定了我和小严爸爸让他保持运动的念头。
小严最开始学的是足球,每天放学在学校操场训练一个半小时。
他的协调能力不好。
就连教练都说:这孩子没什么运动天赋。
但越是没有运动天赋,越应该多多锻炼不是吗?
同样一个动作,别的孩子一节课下来就会了,可是,小严两节课还做得磕磕绊绊,孩子自信心非常受打击。
我和爸爸就陪他加练,勤能补拙这样的道理,需要用行动践行。
刚开始,他很挫败,觉得别的小朋友都回家了,自己还在这儿加班加点很丢人。
可是,我和他爸就那样陪着他练,为他每一点进步鼓掌。
一个学期下来,他身体的协调性已经与其他孩子没有分别。
那种喜悦,我想,他应该终生难忘。
小严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孩子。
刚开始,在足球队,不管是队内的比赛,还是对外比赛,只要输了,他就会气急败坏。
一个人的性格,其实只有在具体的环境里才能暴露。
当时觉得,一个男孩子,输了球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哭,真的很丢脸。
甚至也为此呵斥过他。
但冷静下来想想,觉得一个孩子有好胜心、自尊心,是好事。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所以,每次比赛下来,我们都会跟他做沟通,先是肯定他的努力,然后再指出不足,让他下次试着用微笑的方式对待比赛。
渐渐地,他做到了。
体育赛场,是胜不骄,败不馁这种珍贵品质最好的发源地。
运动带给孩子的抗压力,我想,他会终生受益。
小学四年级,因为很多家长觉得踢足球耽误学习,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
足球队被迫解散。
于是,小严转行学了羽毛球。
每项运动的技术不同,但技艺是相通的,他上手很快。
羽毛球运动有一个好处就是各种赛事很多。
只要有比赛,我们就会带他去参加。
不为拿什么名次,就是为了增加他心灵的韧度。
人生实苦,但有的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希望他会用运动带来的这份抗压力,从容以对。
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
保持运动这么多年,用小严的话说:每周不出一场透汗,浑身不得劲。
听了这话,我这个老母亲心里非常受用。
我能想象未来的未来,当他遇到各种压力时,打一场球,出一身透汗,便可自愈。
包括声乐学习,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坚持。
不是为了让他走什么艺术之路,也不是他有什么天赋。
只是觉得,借助声乐的学习,他有一双可以聆听美的耳朵。
而且,他选的声乐合唱团每年都会参加市内的各种大型活动,有登台的机会。
至今记得建党一百周年,小严第一次在文化俱乐部演出,上台时,整个人表情紧张到僵硬。
但后来,他告诉我们:自从那次上过台后,我再也不怯场了。
同运动一样,我们希望他能从登台表演中历练出一份不怯场的素质,活得从容自洽。
目前为止,小严没有去过任何课后班。
从他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跟他讲过:学校里学一遍,课后再补一遍,这绝对是劳民伤财浪费生命的无用工。有这个钱,咱吃喝玩乐见世面,它不香吗?
这是我和严爸的坚持,我们愿意在他读书、运动、声乐、个人爱好上一掷千金。
但我们不愿在校园内有限的知识上再投资,那是资源和精力的双重浪费。
小严很认同这句话。
所以,尽管他不是超级学霸,但他上课的状态,可以说是全班最好的。
小严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三上学期,一直是中游,偶尔还要垫个底。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成绩的问题跟他翻脸过。
相反,从他入学第一天,我们就做好了两种思想准备:
一是他不必成为学霸。我们自己当年都不是学霸,所以,这种事情从不异想天开。
二是不让成绩伤害到孩子的上进心。
在我们家,每次小严考砸的时候,我们会认真地跟他分析原因,会的没做对,那下次做对就是了;不会的没做出来,那很正常啊,什么都会了,还上学干啥。
记得有一次,小严五年级,期末复习时,数学小考考了有史以来最低:52分,不及格带拐弯。
那天回到家,孩子自己就哭了。
我和小严爸根本没当回事,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兴高采烈地安慰:哭啥,考了52分说明你还有48分的上升空间,下次考53分都是进步。慢慢来,人生长着咧。
在我们家就是如此,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相对平淡。
但当他遭遇挫折时,我们一定会及时心理救援,保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很清楚成绩是一时的,但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他要用一辈子。
教育,需要一点长期主义,立足孩子的一生,看淡眼前的得失。
人活着的驱动力不能来自于恐惧,而是爱和勇气。
学业上,我和小严爸早已帮不上任何的忙。
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充足的精神支援。
小严马上要中考的那段时间,初三的节奏,甚至是我们成年人都觉得难以承受的。
早晨五点半起床,七点到校,晚上七点半才下晚自习,一天有至少13个小时在学习。
这样的强度,让我们真的敬佩每一个坐在教室里的孩子。
他们都是好样的。
开学没几天,小严曾提出他想停止每周六的羽毛球训练,专心学习。
思来想去,被我们拒绝了。
每周六那三小时的训练,是他唯一放松的时间,我们不忍心让他放弃。
青春不应该只有做不完的卷子。
也应该有球场上的呐喊,春天里与好朋友的一日偷闲,星期天早晨的自然醒……
如果他因此没能上很好的高中,我们认。
他还有机会与精力,去拼很好的大学。
如果他没能拼到很好的大学,还可以通过考研进很好的学校。
如果考研也没有成功,还可以在工作中,继续深造,向生活学习,终生学习。
只要他身心健康,内驱强大,任何时候,都来得及。
比起成绩,我们最害怕的,其实是十二年的寒窗,透支了他所有的学习热情,从此对万事万物失去好奇。
所以,不是我们凡尔赛,也不是故作轻松,而是我们早早就因为自己的普通,而接受孩子很可能就是普娃这个概率。
这样,我们是放松的,孩子也不会从小就被焦虑包围。
有时想想,他比我们读了更多的书,比我们儿时去过更多地方,比我们拥有更强劲的心理,这就足够了。
至少为人父母一场,我们尽力,让这一代比我们那一代强。
至于他还能更上一层楼到什么程度,我们不苛求。
每个父母都有各自对孩子的期望。
比如希望他成为一个科学家、医生、军人、外交官……
在我们家,小严提问过我们:爸妈,你们希望我将来做什么?
我们只说,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选择,跟我们的希望无关。
后来,他执着追问,说无关他的选择,他就想知道我们的理想是啥。
这个问题,我们认真想过了,然后对他说:爸妈目光比较短浅,我们就希望你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好的人夫、人父。
真的。
我们都是过来人,是在柴米油盐里浸透的成年人。
我们深知,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二次投胎。
作为父母,我们最害怕的,是将来有一天,有一个被他丧偶式婚姻、诈尸式育儿伤透心的女人,质问我们:这就是你们教育出来的儿子,出来霍霍别人家的女儿?
小严特别吃惊:你们可真奇葩,这要求也太低了。
可是,纵观人生,这要求低吗?
孩子,能够胜任,护佑出一方屋檐下的和平幸福,你就已经很成功了。
至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你有幸做到,我们为你骄傲。
如果不能,也没什么。
与其逼迫孩子努力,不如从小培养孩子热爱阅读和运动的习惯。
乾坤未定,孩子的人生都在路上。
所以,没有什么黑马,只希望做一个付出并欣赏的父母,力所能及地予他爱和自由,让他将来回望在我们身边的这段时光,不压抑,不怨怼,不讨伐,不阴郁。
希望他在未来人生中,遇到困难时,还能从父母这里,获得力量。
都说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即是他们的命运。
我的一点奢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好命。
所以,为人父母,继续修行,继续向优秀的人、优秀的书、优秀的一切学习。
*作者:刘小念,一个写故事的手艺人,也是一个二胎妈妈,专写婚姻内外那些事儿,来源:写故事的刘小念(ID:xgsdlxn),回复目录,可阅读她写的所有故事。原标题:《口述 | 儿子突然变学霸,我是佛系小严妈,有点慌!》
*本文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男孩派
每早七点陪你一起成长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