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是最好的化瘀药!一个方子阴阳双补、活血化瘀、同调气血!
文/周天医
内证自觉 正气周流愈百病
体内有淤血的人,一定要养好阳气,那阳气,才是最好的化瘀药。
中医常说,淤血生百病,淤血阻滞脉道,就会影响到血液正常的运行,堵到哪里,哪里就生病。
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重视化瘀。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说红花、桃仁等等,那这些药,虽然能够活血化瘀,但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破气的力量太大。
体内有淤血,本身气血就比较虚。
因为,淤血会阻碍心血的化生,气血,本身就处于一个亏虚的状态,这时候再去用那些活血化瘀,破气消积的药,反而会损伤正气,伤及根本。
那么对于这种身体底子较弱的人,该如何化瘀,那就需要先养好阳气,中医说,血得温则行,得寒则淋,那淤血,属于阴血,而驱散阴霾最好的办法就是阳光,阳气足了,阳气就会开启自我清理的一个模式,自发的去代谢掉这些堵在身体里的积滞,而且气和血之间是可以相互化身的,阳气足了也能促进心血的化身。
金匮药略有一个方子叫做温经汤,就是以扶正温阳为主的化瘀代表方,这个方子的组成:
1、吴茱萸、:辛苦温,归肝、脾、胃经。功效是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止泻。在温经汤中,吴茱萸主要用于温经散寒。
2、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是温经散寒,解肌发表,通阳化气。在温经汤中,桂枝用于温经散寒和通利血脉。
3、当归、:甘辛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在温经汤中,当归用于活血祛瘀和养血调经。
4、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在温经汤中,川芎用于活血祛瘀和止痛。
5、丹皮、:苦辛寒,归心、肝、胃经。功效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在温经汤中,丹皮用于助诸药活血散瘀和清血分虚热。
6、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功效是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在温经汤中,阿胶用于养血止血和滋阴润燥。
7、白芍、:酸苦微寒,归肝、脾经。功效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在温经汤中,白芍用于养血敛阴和柔肝止痛。
8、麦冬:甘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是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在温经汤中,麦冬用于养阴清热。
9、人参、:甘温,归脾、肺、心经。功效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定志。在温经汤中,人参用于益气健脾。
10、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温经汤中,甘草用于调和诸药。
11、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功效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在温经汤中,半夏用于辛开散结和通降胃气。
12、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在温经汤中,生姜用于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
温经汤中,通过不同的药物配伍,增强疗效,平衡药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汤中,各药的配伍关系如下:
1、吴茱萸与桂枝:吴茱萸擅长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两药相合,一方面可以温经散寒,另一方面可以通利血脉,增强药物的温通作用。
2、当归与川芎:当归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川芎则能活血行气。两药合用,既可以活血祛瘀,又可以养血调经,对于治疗血虚血瘀的病症效果显著。
3、丹皮:丹皮的作用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它在方中起到了佐助的作用,既可以协助其他药物活血散瘀,又可以清热,防止方中温燥药物导致的内热。
4、阿胶、白芍、麦冬:这三味药物都具有养血滋阴的作用。阿胶还能止血,白芍能柔肝止痛,麦冬能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可以养血调肝,滋阴润燥,同时清热,平衡方中的温燥之性。
5、人参、甘草:人参能益气健脾,甘草能调和诸药,两者合用可以补益脾气,增加生化之源,使气血充盛。
6、半夏与生姜: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姜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两者合用,可以通降胃气,助祛瘀调经。
整个方剂的配伍,体现了中医药理论中的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通过这些药物的相互作用,温经汤能够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同时兼顾清虚热,适用于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等病证。
这个方子的第一步,就是温阳。吴茱萸、桂枝、生姜,三员大将,其中无茱萸为首,散寒调肝经的寒气,桂枝,辛温散寒,可以温经通脉,补足全身的阳气,而生姜,主要是温中健脾,散掉脾胃中的寒气,那这三味药强强联手,散全身之寒。
第二步,就是滋阴养血,因为阴阳互为一体,散掉淤血的同时,还需要促进心血的化身,使阴阳达到平衡,这里就用到了当归、白芍、阿胶以及麦冬。当归,它有补血第一药之美誉,阿胶,进一步,加强了补血的能力而白芍可以柔肝养血,并且可以中和桂枝的温燥,麦冬可以滋阴,避免阳气太燥导致虚火上炎。
第3步就是理气,气行则血行,里面的丹皮和川芎这两味药,可以把淤血化掉,让心血流动起来。
第4步就是温中健脾,我们知道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不管什么病,一定不能忽视脾胃,这里就用到了党参和甘草来补中益气,调和脾胃。
这几味药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呢阴阳双补,气血通调,化疗淤血的同时又不会损伤正气。当然了,中医用药需辨证,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的情况辨证后参考使用。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周天医,原创文章,版权归周天医所有,侵权必究!
伏羲龙周天医
让周医更简单,更有趣。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分享,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