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药”是什么药?呼兰河有人“毒”鱼|盼警方加大追查
从2024年12月份以来,中国绿发会黑龙江绥化保护地志愿者配合绥化市渔政执法支队、北林区渔政执法大队、望奎县和兰西县渔政执法大队等执法人员,一直坚持在呼兰河流域进行冬季渔业执法,打击非法捕捞。
绥化市的冬季渔业执法进行中。
在巡护过程中,绿会志愿者和渔业执法人员在绥化市北林区的呼兰河段,发现有多处河段出现了离奇死亡的鱼类,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七鳃鳗。绿会志愿者向呼兰河沿线的老百姓打听,得知是有人使用了一种封闭药,专门下到冬季冰冻河流的冰面下毒鱼,然后再将这些死鱼捕捞上来拿到市场上售卖。
这种药非常厉害,下到河流冰层下边的水面后,会形成一个封闭层,能够阻隔空气与水中氧气的交换,最终让鱼类中毒或窒息死亡,志愿者多方打听,得知这种药都是用硅泥藻混合农药来投放的,但未能确定这种所谓的封闭药,到底是指哪一种药物。
在北林区呼兰河段,疑似被封闭药毒死的鱼类。
笔者经网络搜索,发现很容易就能找到具备这种阻隔水体氧气交换的药物,其大抵分两大类,一类是杀虫剂类,属于有毒化学药品,比如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类有毒化学品、以及鱼藤酮,进入水面后,会形成一层薄膜,能阻断水面氧气交换,对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有一定影响;另一类是无毒的植物油等,也能对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窒息。其中,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类化学品,均属于神经型毒剂,对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均具有麻醉作用,对水生环境也有一定毒性。
12月21日,绿会志愿者和渔政执法人员在北林区呼兰河刘花兰子村段发现了少量中毒死亡的鱼类尸体,被遗留在了结冰的河面上,同样疑似中毒的大个体的鱼类则踪迹全无。经打听,此地的下毒者一次性毒杀了上千斤的鱼类,早已偷偷拖到了秦家镇一带的市场出售。此外,在北林区呼兰河的秦家镇西口子村河段,也发现了类似情况。
毒鱼者在河面遗留下来的小鱼,均疑似中毒窒息而死。
在北林区呼兰河段,疑似被封闭药毒死的鱼类。
在北林区呼兰河段,疑似被封闭药毒死的鱼类。
笔者经网络搜索,发现很容易就能找到具备这种阻隔水体氧气交换的药物,其大抵分两大类,一类是杀虫剂类,属于有毒化学药品,比如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类有毒化学品、以及鱼藤酮。
受封闭药毒害的小型鱼类——虾虎鱼。
这种投毒现象太恶劣,去年在呼兰河也发生过,据说当时’毒’上来了近2000斤鱼,没想到今年又出现了,而由渔政人员去追查下毒者,目前明显力不从心,渔政的人员、装备或车辆根本顾不过来,绿会志愿者希望这一现象能引起当地公安部门充分重视,严格追查这一系列毒鱼行为,否则大家在禁渔期和各种专项保护行动中千辛万苦保护下来的渔业资源,都可能被毁于一旦了,志愿者称。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gone
审核 | summy 橡树
排版 |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