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治还是不治?柳叶刀新研究:数百万人在过度医疗中死去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写的目送,也写出了很多子女的心声。一位名为郑帆影的医生在网上留下的万字长文,记录了父亲患上胰腺癌人生中最后15个月的经历,字字泣血,字字戳心。经过多番治疗之后,他遵从了父亲放弃治疗的愿望,目送着78岁的老父亲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b2b5ceb327d4607b4cdd5538276c3a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26365&x-signature=cJmUWgHQDHb%2FT7CYHh5N930gsEE%3D)
一、后悔:多次错过发现机会,一查已是晚期
1、纠缠多年的老胃病
2013年12月,郑帆影和丈夫回到父母家吃饭,一切都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在吃饭交谈的间隙,郑父突然说他最近可能是得病了,吃不下东西,特别是不想吃肉。
没过几天家人就带着郑父去医院进行了胃镜检查,好在检查的结果令人欣慰,仅查出胃溃疡、胃食管反流以及慢性胃炎,医生开具了一些常规治疗的胃病后,郑父就回家了。
其实,这个时候是胰腺癌发出的第一波警告,然而他们没有及时抓住。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临床上有60%的胰腺癌最开始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等,从而被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2、错过的肿瘤标志物检查
很快,时间来到了2014年2月,郑帆影参加某部队医院的一项临床试验,需要她和父亲抽血。当时主持项目的主任对郑帆影父女俩十分感激,提议让他们有想做的其他检查项目一并做了。
郑帆影私心很想让父亲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害怕之前一直存在的胃病出现问题。然而,郑父断然拒绝了她的提议,他觉得他是来支持科研的,而不是来占他们便宜,想做检查可以自己去医院。于是,郑父又错过了第二次可能发现癌症的机会……
如果当时能查一下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25(CA125),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胰腺癌相关体检肿瘤标志物,恐怕结果可能也不会这样糟糕。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6e36d26337744189f17efe36ee4ba6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26365&x-signature=uhRBcz179grFN8ZDPZw0vEe9efQ%3D)
2、后背痛,再次被误诊
2014年4月,郑帆影在医院做手术,父母都赶过来照顾她,夜间住在附近的宾馆里休息。某日夜间,郑父突发后背剧痛,疼到浑身冒汗把后背都打湿了。去往医院急诊后医生初步担心是急性胰腺炎,查了胰腺淀粉酶后显示一切正常。
在这之前他曾患过肾结石,大家一致认为可能是肾绞痛引起,后续又查了一通肾功能,没有发现问题。再加上郑父的后背疼痛在打完止疼针后很快缓解了,一家人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没事,就这样又错过了第三次发现胰腺癌的机会。
2014年5月的某日,郑父在家中再次突发剧烈的后背疼痛,去往医院后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胰腺癌有着癌症之王的称号,5年生存率不足5%。整个家庭都乱了套,郑父确诊后,一家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二、挣扎:尝试中药、化疗多种疗法,生命日渐枯萎
确诊时,郑父的病情已经发生了肝脏、淋巴结以及骨骼转移,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大部分确诊胰腺癌的患者都无法手术,仅仅只有20%—30%的病人还有手术机会,胰腺癌本身恶性程度就高,化疗也十分容易耐药,医生建议住院进行辅助治疗,中药、化疗等一系列的治疗方式,几乎都用了个遍。
然而病魔还是无情地继续恶化,因为骨转移,短短的300米,郑父都走不动了,紧接着就是黄疸——腹水——尿量锐减——肝性脑病一个个接踵而来,郑父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一家人看得心都碎了却也无计可施。
2015年7月,郑父吐血了,相熟的医生告知郑帆影离别可能就是这一两天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895e00da5684d9f87152a767065f236~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26365&x-signature=Lp0fUldfxbfjMLp0mCfba%2BY%2FeSo%3D)
三、成全:不抢救,父亲自主选择离去
时间来到了郑帆影最难忘的时候,2015年7月10日,郑父突发胸闷,郑帆影恰好不在身边,家人急忙去叫医生,而郑父匆忙地留下了一句话告诉疏影,我不抢救!,经过抽胸腔积液,郑父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病情已经十分糟糕,已经不能起身,进入了弥留。
虽然郑父知道自己时候不多了,但是却十分满足,郑帆影遵从了他的意愿,没有进行抢救,次日凌晨,他带着安详的笑容离开了人世。
郑帆影早些年就和父亲谈论过死亡,当时郑父就说自己不要生不如死的治疗,临终时要放弃抢救。当时郑帆影还开玩笑说,到了那个时候,郑父说了不算,不能决定自己生死。
确实,很多人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在中国,子女要孝顺,这是从小到大就被灌注的理念,很多子女认为父母如果得了病,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治疗、不惜一切掉价抢救,但是却很少考虑为绝症患者在面对手术、放疗、化疗的痛苦,以及直面死亡的恐惧,哪怕最后折腾得人财两空,也会当成是孝的体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79c5287069d4903b79d49d5c7ce2b2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26365&x-signature=9Xx1YQAYAVGphHbsVB5c6w5qlrQ%3D)
这样真的是孝顺吗?现实是残酷的,1月31日,柳叶刀《死亡价值重大报告》上的最新数据显示,因过度医疗而引起的死亡正在加剧,约有数百万人生命终末期在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面对癌症晚期的患者,总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底是治疗好还是不治疗好?很多家庭因此而陷入两难。
四、亲人癌症晚期,要不要治疗?
晚期肿瘤的治疗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赵进明博士表示,晚期癌症患者,也需要进行适度的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主。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经济情况等因素去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刀切的完全将晚期癌症患者放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df25c022c8946f0b9d7e2d353b9389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26365&x-signature=Fs4pSeqOvgs2Qw02whyU%2FhTUcX4%3D)
虽说癌症患者也需要进行治疗,但并不提倡对患者进行过度治疗。一些晚期已经发生多处转移的癌症患者,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部分患者反复进行化疗,会导致白细胞持续下降,身体会因此变得非常虚弱;还有些患者因为过度放疗而导致严重副作用出现,甚至比癌症本身带来的痛苦更大。
癌症的发生会给整个家庭都带来巨大的创伤,但并不代表一定要砸锅卖铁救治晚期癌症患者,对于这个阶段的患者而言,提高生存质量、有尊严的离去,反而意义更大。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2016年全国新发癌症406.4万例,死亡241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希望作为子女的大家都能关注老年人健康,不要再忽视癌症的信号,帮父母安排定期体检。
参考资料:[1]《胰腺癌父亲的最后15个月》.腾讯医典.2018.12.15
[2]《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the value of death》.The Lancet.2022.01.31
[3]《直击癌症五大误区 晚期癌症别治了》.新华网.2015.2.14
[4]《姑息治疗≠放弃治疗!哪些肿瘤患者该采取姑息治疗》.齐鲁壹点.2020.6.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