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病因、高危人群及预防
健康2021胰腺癌的病因、高危人群及防治
华中科技大学护理学院 刘孜威
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魁玉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杨盛力 胡建莉
胰腺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要人命。胰腺癌因发病率逐年增高、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和药物有效率低被称为癌中之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2.5万例,位居中国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数的第八位,而在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中,胰腺癌死亡人数约为12.2万,位居第六位。下面我们将带大家了解胰腺以及胰腺癌的相关知识。
正常的胰腺组织
胰腺是人体内第二大腺体,位于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处在胃和脊柱之间。胰腺被其他脏器(小肠、肝脏、脾脏)包围着,位置十分隐蔽。胰腺虽小,但却在人体内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其中外分泌部由导管和腺泡组成,腺泡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释放到小肠中,分解食物中的糖,蛋白质,脂肪等;而内分泌部则由胰腺各处的细胞团,即胰岛组成,这些细胞可分泌具有升血糖作用的胰高血糖素,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还可分泌生长抑素、胰多肽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激素。
病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1、长期大量吸烟:吸烟者更易罹患胰腺癌,重度吸烟者风险最高,戒烟20年以上后其风险可降低至与正常人群相同;
2、饮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胆固醇饮食也发现与胰腺癌有关;
3、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合物如 β-萘酸胺、联苯胺、烃化物等;
4、肥胖:BMI>35kg/m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50%。注:BMI=体重(kg)/身高²(m);
5、糖尿病: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的发病风险增加50%;
6、慢性胰腺炎症:长期患胰腺炎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7、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胰腺癌患者的个体,患病率更高;
8、酗酒:酗酒会显著增加胰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常见临床症状
胰腺癌早期通常不会引起症状,随着癌症的增长,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胃区不适;
2、长期未知原因的腹部不适感;
3、没有食欲,体重减轻,乏力,低热;
4、出现黄疸的症状:皮肤和巩膜开始变黄,伴身体发痒、小便颜色变深呈茶色,大便呈陶土色。
5、部分患者还表现出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如体检发现胰腺上出现了一个肿块,不必惊恐。胰腺上的肿块除了胰腺癌,还有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还有可能是良性肿瘤。如何判断是哪种肿瘤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方能明确。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伴有以下任意一项者: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当合并胰管结石时;
5.患有主胰管型黏液乳头状瘤、黏液性囊性腺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等疾病,且有血清CA19-9升高;
6.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预防
我们提倡通过以下方法预防胰腺癌的发生:
1.戒烟、酒;
2.清淡饮食,尽量食用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
3.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多吃水果,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
4.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5.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等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随着我们对癌症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全面,今天,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所有癌症研究人员的共识。如何积极面对癌症、控制癌症,如何尽可能地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限是今天全世界癌症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的努力方向。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一路走来,科学的探索还远未到达终点。与癌症抗争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终有一天会攻克癌症,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